为什么历史上两大西亚霸主都征服不了中国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
公元前326年,在打赢了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横扫了印度的西北部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达到了极点,帝王自上而下的野心和欲望终究敌不过每个底层士兵自下而上的疲倦和渴望。迫于士兵们强烈的厌战情绪,亚历山大大帝结束了他的伟大征服,却给无数的后来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亚欧非战无不胜的马其顿方阵如果碰上正处战国时期兵强马壮的中国军队,结局会是如何?
一千七百多年后的1370年,一个来自西察合台汗国的瘸子反叛,消灭了自己所属的汗国,宣称自己为成吉思汗的后代,称霸河中地区,继而在后来短短的三十余年间征服了伊朗、阿富汗、花剌子模、两河流域、北印度等地,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当初亚历山大帝国的荣光,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者---跛子帖木儿,建立了伟大的帖木儿帝国,在当时的世界盛极一时。对于亚历山大是否当初打算征服中国这个问题,网上更多的讨论只是一种猜测,而帖木儿则是当真有征服中国的打算。但不幸的是---当然是对帖木儿本人而言,1405年,在率20万大军前往大明的途中,帖木儿在讹答剌病死,随后他的征明行动也宣告结束,因此很遗憾,我们并没有机会知道两大帝国激烈碰撞的结果。
现在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及帖木儿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地理位置上两国都地处西亚,是当时国际上名副其实的西亚霸主(当然亚历山大帝国更偏西一些,而帖木儿帝国更偏东一些),其次是兴起与衰落的历程,都是靠武力在短时间内崛起,但很快就因为领袖的去世而陷于内乱最后分裂消亡,亚历山大不用说,33岁英年早逝之后手下的将军军官们就开始内斗,最终四位将军将帝国分成了四个部分分而治之;帖木儿生前虽将长孙立为继承人,但随着他的去世,他的后代们毫无顾忌地展开了混乱血腥的内斗,邻国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也趁机入侵,虽然后来帖木儿的第四子沙哈鲁成功地收复了大部分的帝国领土,但沙哈鲁死后帖木儿帝国仍旧无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碎成一地小国。但最重要的是,两国都曾有过想要征服中国的历史纪录,曾有记录说亚历山大原本想向东征服中国,但误打误撞征服了印度:帖木儿则在晚年时领兵20万亲征明朝。
在历史上两个帝国都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产生过与中国的正面交锋,但在小编看来,其结果必然是失败,原因很简单,我们摊开地图就能知道。分开来说,虽然同是西亚霸主,尽管结果必然失败,但亚历山大帝国的劣势更大,原因不难解释。
从西亚的今伊朗处出发,要想征服中国,只有三条路可走,从上面这幅大明的版图不难看出,第一条路是翻越喜马拉雅山,路经西藏进攻中国的四川,但以古代的科技水平,将一支足以征服一整个帝国的军队运过喜马拉雅山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条路可以直接不考虑;第二条路则是途经北印度,征服整个东印度和缅甸,进而进攻云南,但是这条路在三条路线中最长,而且途经疟疾、病原虫等瘟疫蔓延的热带,当年亚历山大的士兵之所以罢工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本地瘟疫的威胁,同样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唯一较为可靠的是第三条道路,就是途经中亚从当今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甘肃发动进攻,之所以说亚历山大帝国的劣势更大就是因为它并不掌握当今中亚的河中地区,根本没法选择唯一算得上可靠的第三条路。
帖木儿帝国历史上远征大明正是走的第三条路,然而行军情况并不乐观,要知道,占新疆大多数面积的仍是各大炙热的盆地、戈壁与天山山脉,这些地区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对此帖木儿也做足了准备。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自起兵以来大小战役打过数百场,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但即使这样,帖军的补给依然十分困难,据《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所载:帖木儿遂大举伐明,募精兵二十万,以粮运不给,载谷数百车,军行至沃野,即播种之,弃异日之军食。又驱牝骆驼数吉头,如饷乏,则餐其乳以济饥。中途遇大雪,士马僵毙。
可见途中补给并不充足,也为新疆并不友好的自然气候所困。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20万帖木儿大军很难说在穿越新疆后还能剩下多少人,活下来的人也多半已经筋疲力竭,而他们将会直面明朝的嘉峪关和至少15万的西北诸卫,明朝的全国总动员能力高达110万人,远道而来的帖木儿军团必然是以卵击石。从这个角度来说,帖木儿在讹答剌病死说不定对于帝国是件幸事,一旦远征军出任何不测,不仅帖木儿大汗本人的声誉性命难保,帖木儿帝国也将陷入国力大损的境地,他的第四子沙哈鲁也就失去了唯一一次中兴帝国的资本。
以上就是小编对为什么历史上两大西亚霸主都没能征服中国这个问题的解答,觉得小编说的有道理的可以收藏点赞评论支持一下,谢谢各位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