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明代晚期玉器的制造特点和名师巧匠
到了明晚期(嘉靖一崇祯,1545- 1644年)
这一个阶段明宦官植权,朝政腐败,但由于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兴旺、海外贸易昌盛、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巨大发展,玉器手工艺规模扩大,分工较细,技术水平提高,碾制了大量玉器。
明代晚期白玉壶
但造型艺术和装饰纹样均受到了很大局限,如唐、宋、元那样富于人生情趣的花卉禽鱼大为减少,带有诗意吉祥内容的作品大为增加,仿古玉器的碾制更为活跃,砣琢了一批仿古彝和仿汉佩饰。
这个时期玉器的磨制技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制玉工匠逐渐适应和掌握了经过改良以后的高效磨制技术,并且在工艺技术的处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使玉器的加工程序、加工手法种类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明代晚期
在北京、苏州南北两地形成了碾玉中心,北方在雕工上趋向粗犷简略、奔放不羁,与明早期截然不同,南方愈加精细,与北方的粗犷形成极大的反差。
所以,真正的收藏玉器爱好者,应该学会识别明代玉器的南北差别和明代早、中、晚时期的玉器制作差异,不要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粗大明”,不仅对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表现出的认知缺陷,也从制造顶峰上以偏概全。
故宫藏子冈款青玉有盖尊
子冈款式
如果仅用“粗大明”来代表明代玉器的话,那么陆子冈又如何评价?这是有史以来,玉器制造史上唯一被确认并被考察证实的人物,他跟丘处机不同,丘处机是传说,并没有史书记载和确认,而陆子冈却是公认的民间制玉第一人。
他们两个有很多的不同,一个是两个人所处的年代不一样,一个是他们所处的地区也不同,这也许就是南北方的差异吧,最关键的是两个人的制造工艺明显不一样。
故宫藏青玉环把有盖尊
民间所说的“粗大明”实际上应该是指北方的民间玉器制作,这跟丘处机普及的玉器制作技术和迅速在民俗玉器上市场推广也有一定的关系。
明天我们接着研究明代各个时期玉器制造技术的差异和工艺进步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还是先从整体概况上详细介绍一下南北差异的玉器制作。
故宫藏疑是子冈制作的白玉壶
明代陆子冈磨制的各种玉器,其工艺表现效果果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技术水平的变化和提高。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良工虽集京师, 工巧则推苏郡。”准确地反映了明晚期玉器工艺发展的实际状况。
故宫所藏疑是子冈制作青玉桃型杯
明晚期苏州玉坛之规模及其碾玉水平居全国之冠,锻炼和造就了不少的名师巧匠,但留下芳名的只有陆子冈一人而已。
关于陆子冈的身世及其碾玉技艺等资料甚少。
故宫所藏子冈款明代晚期青玉婴戏图壶
现知陆氏系嘉靖万历时期太仓州人,是一位碾玉妙手, 碾治了玉簪、白玉印池、水丞、避邪、百乳白玉觯等作品。
现存陆子冈款传世玉器很多,遍及各省市文物单位,国外也不乏收藏。
故宫所藏疑是子冈制作的青玉杯
故宫收藏陆子冈玉器约30件,大部分是清宫旧藏,有壶、杯、洗、盘、墨床、笔格、笔舔、磐、佩、璜、解、勒子、带钩、簪等器。
款识有阴有阳;有三字也有两字;有篆隶也有楷体。
青玉婴戏图壶下面的子冈款
图案题材也多种多样,或作写意山水人物,或镌刻工细的龙凤,或题诗文。
玉分青白,有呈强烈光泽者;也有暗淡无光者。
总之这批子冈款器风格杂陈、优劣悬殊、真赝混淆,有待鉴别。
出土的子冈款玉器有两件,其中玉环把杯已正式发表。
已经公开发表的故宫收藏子冈款器有:玉合甑杯、 青玉桃式杯、青玉象耳炉、青玉婴戏纹方壶、玉山水人物方盒、茶晶梅花花插等六件。
故宫藏疑是子冈制作的青玉英雄合甑杯
其名款、作工均无相似者, 这就是最大的疑点,究竟孰真孰赝,需要严肃对待。
(万历三十一年葬)墓出土玛瑙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钭七梁冠、白玉带、玉佩、玉管、玉佩。
元妃李英姑(嘉靖三十五年葬)有玉带、玉主、佩、玉戒指、玉钮花陪殉;
继妃孙氏(万历十年葬)有玉带、玉圭、玉佩从葬。
明晚期青玉龙纹拉丝带板
南京沐睿墓(天启七年葬)出土玉佩、嬉虎佩、鹤纹玉碗、花形碗、双嬉耳环、提梁直等玉器。
从上述诸器中可以了解明晚期亲王和异姓王后裔的礼制玉和生前所用玉器情况。
上海市宝山县朱察卿墓出土青玉猎狗紫檀木镇、青玉钮紫檀木镇、青玉镂空牡丹带扣、青玉云头、白玉扁环、青玉短簪、青玉弯头短簪、青玉圆帽长簪、玉吹箫人佩、玉老人佩、白玉云螭长方佩、玉灵芝钮等小件玉器,可以代表江南经济富庶地区的商人、文人日常生活的用玉情况。
明晚期玉花卉
这些玉器可能均由苏州专诸巷玉工碾制,作为商品出售,而朱察卿等富有者从玉铺购买。
玉器已成为贵重商品,店主即为利所驱,往往是以牺牲其工艺与艺术为代价,到了明代晚期,无论南北,为了商品的利润,降低其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甚至以粗制滥造者充之。
这可能是明代玉器艺术质量受损的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背景。
明晚期玉龙纹拉丝带板
本文由玉见沈华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