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住在贾政家?
贾母为何住在贾政家?
张黎明
贾母没有与长子贾赦生活在一起,而是与小儿子贾政生活在一起,这是《红楼梦》留给读者的谜团之一。这种情况与封建家庭的传统规矩格格不入,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于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一起生活,目前在红学界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释:
一是“贾母偏心”说。书中不止一次写道,贾赦明里暗里抱怨,甚至通过讲笑话来讥讽老太太偏心,但老太太明确表示自己并非如此。在第四十六回中,薛姨妈说:“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儿子媳妇,也是有的。”贾母却明确表示:“不偏心!”第七十六回中,贾赦崴了腿,“贾母听说,忙命两个婆子快看去,又命邢夫人快去。”这两个细节都表明,贾母虽然对贾赦不满,比如厌恶他过于沉溺女色,但贾赦有事时还是比较关心的,都特别显示出“不偏心”。贾母厌恶贾赦也并非嫌弃,毕竟也是长子啊,她只是恨铁不成钢而已。可见“偏心说”很难站得住脚。
二是“贾赦庶出,贾政嫡出”说。此说似乎很有道理,既然贾赦为庶出,贾政为嫡出,贾母跟着贾政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仔细阅读原著,却发现并非这么回事。一是作者并未明确说过贾赦是庶出,比如在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说:“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书中叙述得很清楚,贾代善与史家小姐生了两个儿子:贾赦与贾政。因而所谓“贾赦庶出,贾政嫡出”说,完全属于臆断,与原著交代不符。从书中多次写到贾赦明里暗里埋怨贾母偏心的文字来判断,恰恰说明贾赦与贾政同系贾母所出。如果真是庶出,贾母偏心就符合人之常情,而贾赦也就会默默认命,不会和贾母为偏心较真了。一较真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让大家都注意到他是庶出,这不是自讨没趣、弄巧成拙吗!
三是“幼子守产”说。持此论的学者认为,在蒙古族和满族同胞中,甚至在我国汉族居住的某些地区,自古就流传着一种习俗,那就是幼子守产制度,也就是父亲在世时,大儿子们就各自分得一份家产(属民、奴婢、牲畜等)分立家业,余下的全归嫡妻所生幼子继承,嫡妻所生的幼子又跟随父母生活,这就是所谓幼子守产。[1]贾赦作为嫡长子袭了官,但是由于荣府是荣国公贾源依圣旨“敕造”的,后由贾代善继承并袭官,自然是贾代善和贾母的财产,贾政作为“幼子守产”,贾母跟着贾政过也就毫不奇怪了。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由于贾赦“老又好色”,根本就不是当家的料,平时其他一些事都交给他儿子贾琏去做,因而他在荣府的地位不高。而贾政“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所以贾母便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说法仍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那么,贾母究竟为何与贾政生活在一起,而让大儿子贾赦偏居一隅呢?笔者认为贾母之所以住在贾政家,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贾政的夫人王夫人出身名门望族,给贾政家带来重要的社会资源。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是权倾一方的朝廷大员。而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又属于另一家名门望族薛家,薛家世代是皇商,富甲一方。这样一来,贾政和王夫人便具有十分过硬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贾政占有比贾赦更多的、更大的社会资源。而书中未写到贾赦及其邢夫人有什么特别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在这方面所能占有的资源,无法和贾政与王夫人比。贾雨村想重新当官,林如海写信找贾政、而不是找贾赦帮忙,贾政拜托了大舅子王子腾,最终给贾雨村谋到应天府府尹的职位。
二是贾政的女儿元春是当朝贵妃,凭空给荣国府增添了一股威势。贾家作为百年望族,到贾政时已有逐渐衰落之象。但由于女儿被皇帝册封为“贤德妃”,贾政便一下子跃升为国丈,如同在贾家虚弱的肌体上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其重新获得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荣耀和盛景。这样一来,贾政自然也就身价上涨,不仅在社会上,同时也应该在贾家保持或获得相应的地位。贾政、贾赦在荣府中的不同地位,似乎从其不同的住所也显示了出来,贾赦偏居于“荣府旧园”,被边缘化的意味十分强烈;而贾政家则居于荣府中心区域,占据着荣府正堂“荣禧堂”,匾额是皇帝的亲笔,足见贾政在家中地位的显赫。
三是贾政是在职官员,平时比贾赦有更大的社会交往圈。贾政虽然官不大,按照现在说法是个司局级国家干部,却是正儿八经的实职,因而比贾赦更有条件和机会结交各类人物,在家中也常常需要出头露面、迎送客人。而贾赦虽然脑袋上有世袭的将军的头衔,但这爵位只有名誉、地位与俸禄,却几乎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因而社会影响十分有限。另外,他平时也是喜欢深居简出,整天与姬妾厮混,甘于做一个富贵闲人,懒得去过多地参与家内外的实际事务。与懒散、好色、贪财的贾赦相比,贾政无论怎么说,都还算是贾府中一个堂堂正正、能上得了台面的男人,所以他应该更能代表贾府的形象。
综合以上几方面因素可以看出,贾政家是荣国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事等方面的中心,甚至也是包括荣宁二府在内的整个贾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事等方面的中心。而贾母既是贾府中德高望重、对家务事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个人,又是喜欢热闹、乐于享受、富有生活情趣的一个人,因而她住在贾政这样家大、业大、影响大的人家,正好既能体现自己作为老祖宗的地位、声望和作用,又能满足她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要,而住在各方面都相形见绌的贾赦家里,便会显得无足轻重、枯寂无趣。邢夫人抱怨自家媳妇王熙凤撇下公婆,到贾政家替人家张罗家务,是“雀儿拣着旺处飞”呢,其实,这句话套用到贾母身上照样适用。贾政家人口多、事务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因而贾母如何能像贾赦偏居一隅、而不跟着贾政过呢!
不光贾母跟着贾政过,就连贾琏和王熙凤两口儿,与其说是帮王夫人料理家务,还不如说是跟着贾政过日子呢!假如贾赦家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又有可以凭借的炙手可热的权势,还有一大堆需要打理的事务,总之是有可以让贾琏、凤姐施展身手的平台,他们又何必到贾政家来凑热闹呢!因而,邢夫人所谓“雀儿拣着旺处飞”,实在是一语中的。
不光贾母跟着贾政过,就连贾赦的女儿迎春,乃至属于宁国府的小姐惜春,也都跟着贾母在贾政家里生活呢!甚至连亲戚薛姨妈,也带着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一干人长住在贾政家呢!至于林黛玉,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她可是从小就跟着外祖母在二舅舅贾政家、而不是在大舅舅贾赦家生活。可见,贾政家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实在是太大了!
引用文献
[1]李青,《中国古代继承法制的最后形态——清代继承制度解析》,《当代法学》,2012年第3期,146-153页。
作者简介
张黎明,男,生于1963年,甘肃省泾川县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执行主编。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从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飞天》《散文》《散文百家》《读者》《博览群书》《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共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红学研究随笔集《万千滋味品红楼》。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文集,另有10多篇作品被《读者》等选刊转载。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10多次。
长期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已在《书屋》《红楼》等报刊上发表有关《红楼梦》的论文、随笔与杂谈1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