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自我驱动

昨天说了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要想好并且赋予这件事情足够多的,足够大的意义,其实生活里,还有另外一种现象,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但是一直没有做好。
翻看我的英语流利说APP,已经参加过3次以上的返学费活动了,每次活动都要持续半年,加上上学的时候学习到的,照理说我英语水平应该不错了啊,怎么很多英语原著和一些简单的东西还是搞不明白呢?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正好专栏里关于自我驱动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学英语这个尴尬的现状,从小学开始(现在好多从幼儿园开始),初中、高中、大学,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下来,大部分人还是搞不定英语,都不是说像母语一般使用,而是在听、说、读、写上都败下阵来。
原因也很简单:对绝大多数人,用英语并不是一个刚需。我们觉得学习英语重要,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觉得它重要,或者说,我们觉得它很重要,是因为在中考、高考中有英语这门考试,而想大学毕业,也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所以,并不是真的学习英语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刚需是通过英语考试,仅此而已,所以,一旦通过了考试,英语也就不重要了。
网上看到过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用好几种语言向游客兜售自己贩卖的小商品,评论区一片佩服,这么小就能掌握多国语言。不掌握不行啊,游客都是各个国家地区的,能够用不同语言进行简单交流把商品卖出去就是他的刚需。就像在北京的秀水街那些操着散装英语跟外国人边用计算器计算折扣边砍价的售货员一样,“用英语”是他们的刚需,所以,他们比正经学了十几年的人更快学会了第二语言。
刚需决定了一切,需求越刚,自我驱动越强。
大学四年,我一直觉得电脑是一个没有太多用途的东西,因为寝室里有同学有,当时也不需要用它来做什么重要的事情,顶多就是看看影视,玩玩游戏,大不了也可以去网吧。可等到工作了,发现需要用电脑来完成许多工作的时候,电脑就变成了我的刚需,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也变成了刚需,因为不掌握就没办法工作,软件不熟练就会影响工作进度……这时候不用任何人强调,我都会自己主动买电脑,然后赶紧熟悉办公软件的各种操作。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为什么刚需还需要是正确的呢?因为有的刚需并不会带来进步,回到开头,虽然我已经参加过了很多次返学费的活动,但是我没有把彻底学会单词当做刚需,只是把完成返学费任务当成刚学,把朋友圈打卡当成了一种刚需,以至于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