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人生突围,先要心智突围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心智突围》豆瓣评分8.9
国内最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在前几年出版的《巨婴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很多成年人其实是一个巨婴,总是期待从外界索取,却从来没有内在的自足。这本书一出来,马上成为了畅销书,很多人被刺痛和惊醒,也在不断思考和迷茫,如何能够改变自己呢?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具体的思想方法论,只有心智的成长进化,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改变自己。
本书亮点:“成长,是一个重构自己的过程”
人的成长,并不只是身体的成熟,更重要的心灵是否成熟,我们所说的智商也是一个简单的除法,即你的智力水平和大多受人平均水平的比值。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重构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看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甚至打破自己,改变自己,不仅仅要吸收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直接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把原来的习惯性思维和行为几岁,然后进化出一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心智模式。
结合本人的经历再去重新阅读这本书,感悟颇多。我15年从体制内跳槽出来,刚开始走出温暖舒适的区域,北上北京创业失败,南下长沙创办自己公司,经历了很多困惑、不安和迷茫,由于价值观的差异,与家人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张,生活上也充斥着混乱和焦躁,看不到未来,这些年随着心智的不断磨练和提升,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情,经历了创业艰难、也不断再成长,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也不断给自己找到人生的答案。
一、认识你自己,比认识这个世界更重要
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想着凭借着一腔热血改变世界,而碰到了现实生活中考验和磨难,总觉得自己 是对的,周围人的想法都是愚蠢的。这时候,我们攀爬上了愚昧山峰,接下来,现实会个人迎头痛击和打脸,大部分人进入绝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悔恨自己的愚昧和无知,只有少部分人通过自律和自我精进,让自己进入开悟之坡,进入持续平稳的高原。
这就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
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在某个领域能力不足的人,往往缺少对这个领域全面而深刻的认知。这是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形成原理。
当你的才华还支撑不了你的野心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与其急切地追寻把握不住的机会,不如沉下心来打磨自己,静静地等风来。
认识你自己,比认识这个世界更重要。总是赶着风口,追逐风口,风口已过,潮水褪去,你会不会摔下来,取决于你自己核心的价值和竞争力。所以聪明的人善于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内心坚实的世界,用王阳明的话就是不断的“格物”,让自己内心配得上这个世界。
二、人与人最大差异是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一:只有精通才有热情,而不是先有热情才精通,热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
当下大多数青年把喜不喜欢成了职业的选择标准,而追随兴趣和热情,渐渐成为自由的标榜。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他提出来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于是,很多人心里就开始有了一种:热情思维。然而,从乔布斯的成功经历来看,并不是热情才是成功的关键,乔布斯的兴趣和热情是追求心灵上的启迪,而不是普通大众认为的科技和创业。
对一个兴趣爱好充满热情特别容易,但是想要通过追求热情成就一番理想和事业,却往往事与愿违,最后反而失去热情。热情不能保证你持续的投入,根据耶鲁大学教授研究,在事业上最快乐的、最热情的人不是那些将热情转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有擅长所做事情的人。
热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只有把一件事越做越好 ,人才会越来越有热情。
认知差异二:如何面对痛苦,大部分人逃避痛苦,只有少部分人喜爱痛苦。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对痛苦,下意识的选择都是逃避。逃避责任、逃避压力、逃避选择,但是只有少部分人拥抱痛苦,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意识的觉醒,更不会有认知的提升。
瑞达里奥在《原则》一书中说:“我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对痛苦,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自己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去学习。······我学会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喜爱锻炼身体一样。”
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么恭喜你,你走在迎难而上的路上。想要提升认知,就要拥抱痛苦的囊里,不仅仅不害怕痛苦,还要敢于进入痛苦中去直面恐惧。经历了这个过程,痛苦就会成为你内心的力量,去成长和承担更大责任。
三、自律,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讲了一个前海豹突击队员杰克 威林克的故事,作为一名优秀的海豹突击队员,他每天都令四点钟起床锻炼和学习,朋友问他为什么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他说,在他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感觉,未来的某时刻有个敌人在某个地方,跟他进行生死搏斗,为了战胜这个来自自未来的敌人,我不但反复问自己,要如何才能打败他,所以我每天每时每刻不能懈怠,而坚持早起、训练和读书,能让我获得战胜敌人的感觉。
自律只是结果,而不是根源,能让你自律的根源来自你的目标和欲望。潜藏在自律中的是一个“BE-DO-HAVE”的心智模式,先明白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会去想做些什么,之后才会有自律的行动,最 后梦寐以求的东西才会随之渐渐显现。
很多人都是把资料当做别人坚持的原因,其实掉入了归隐谬误的陷阱里,能够持续坚持自律的原因,来源于你愿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否配得上你的荣誉,这种欲望给了你足够的动力去自律。你认为是热情、自律驱动的东西,其实在于你内在潜意识对这件事情的真正的看法想法。
人生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的范本,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追求安逸和稳定。但是有些人,追求自我实现、改变世界。也许,这两种人生选择都对。在我们重构心智、自我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独立自由的人生状态,这种不需要外界认可,也不需要外接物质牵绊,做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情,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而找到自己的意义,是对于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感谢作者,让我们如此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给我们灯塔,等待的人生的再度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