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肠道产业》第 490 篇文章
自 2015 年以来,琼脂艺术大赛(Agar Art)已成功举办 5 届,受到了微生物学界的热烈追捧。该大赛向来自全世界的科研学者征集微生物画作,并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和人气作品。每位参赛选手都以琼脂培养皿为载体,以活微生物为绘画工具,创作出一幅幅精彩的画作,呈现出微生物世界的美丽色彩与物种多样性,使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今年,也就是 2020 年,是非常独特的一年,由于 COVID-19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琼脂艺术大赛相较往年也变得有点特别。正如前所述,以往,琼脂艺术大赛都要求以琼脂培养皿和微生物进行创作。而今年,大赛主办方考虑到疫情原因,人们或许只能固守家中,难以进入实验室获取参赛素材,因此本届大赛,除了传统形式的创作以外,还新设了开放性创作形式,每种形式分别设置专业组和儿童组。对开放组的投稿要求很简单,创作不限任何艺术形式,只要作品主题符合“微生物之美”,就可以参赛投稿。最终,经过选手投稿、专家评审和观众投票后,大赛评选出了每组的优秀作品和人气作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参赛选手精彩的微生物画作吧!这幅作品以 7 个显色琼脂培养皿为载体,利用不同类型五颜六色的假丝酵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园丁播种、洒水,直至花期成熟等料理花园的过程。以园丁辛勤的劳作隐喻微生物学家培养微生物的辛苦,意义深刻。孔雀作为印度国鸟,象征着王权、美丽、繁荣、和谐与乐观,无疑是大自然中最美丽、最独特的生物之一。作者将传统艺术与琼脂艺术完美结合,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勾勒身体;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勾勒美丽的尾羽;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点缀头部和眼睛,展现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微生物界“孔雀”。作者:Isabel Araque, Jenny Onate作者利用活念珠菌与培养基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蓝色的热带念珠菌(C. tropicalis)和绿色的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绘出一只斑点鹰魟,用克鲁斯念珠菌(C. krusei)绘出海洋中的藻类,生动刻画了斑点鹰魟在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形态,充分体现了活微生物的艺术。作者:Christian Gabriel Austria Lucas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作品,作品名“LOBO”译为“狼”,音同作者女友名“Lubo”。因作者与女友异地相连,跨越时间与空间,故寄之以思念。作品采用 A4 大小的 BPA 为基底,借助金黄色葡萄球菌与 BPA 在黑暗环境下照射黄光时产生的鲜明颜色对比,完美呈现出月亮与狼的视觉效果,以此寄托作者对女友的思念之情。这副作品非常有教育意义,主要源自 Ariana Gestal-Gurr 想了解鼻子里有什么。为了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她在母亲的引导下将手伸进鼻子中后在培养皿上画了个爱心,结果发现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很恶心。其母亲借此向她分析了鼻子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利害关系,最后 Ariana Gestal-Gurr 决定再也不将手指伸进鼻孔,并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本作品的作者 Aziliz C Pernet 年仅 5 岁,非常喜欢微生物和恐龙。小作者结合自己的爱好并发挥奇思妙想,希望利用地球上最小的生物来创作史上最大生物,由此诞生了她的这幅处女作。作品以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勾勒红色恐龙,以粘质沙雷菌和滕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共同勾勒夕阳景观,呈现了一幅美丽可爱的画作。这是一幅关于皮肤微生物群的抽象艺术品,由天然果蔬着色绘制而成。所有生物体内都蕴藏着无数看不见的微生物,人体、果蔬均不例外。即便是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也承载着 10 亿个微生物,其与人体相互作用,形成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者希望借此作品表达看不见的微生物之美。作者:Adriana Celis Ramirez, Valeri Sáenz Moncaleano作品以泥塑浮雕工艺刻画霉菌感染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利用粘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可塑性和真菌的感染条件,形象地体现了粘土、环境与人类真菌感染的内在联系。作者意在呼吁所有专家学者加强跨学科研究,加强协调与合作,一起探索动植物与人类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携手塑造一个健康的未来。作者:Michael E. Taveirne, Regino M. Fernandes II, Nathaniel James Browning, Ty Grewell作品改编自圣诞颂歌 The 12 Days of Christmas,作者将发光细菌应用于琼脂艺术,赋予每一天新的微生物学概念,使微生物学充满节日乐趣,充分展示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美丽之处。
作者:Christian Gabriel Austria 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