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奴役”研究生?何必想得那么肮脏
“寒门博士”事件持续发酵,周姓博士生导师被众人质疑。事发高校日前做出回应,杨博士的导师周某让学生到家里帮助其打扫卫生,并让学生陪同购物、帮助洗车等行为属实,校方已经对该教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同时取消了她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事件看似告以段落。但网友们还是义愤填膺。有网友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是“奴役、压迫”学生,把学生当成临时工。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扭曲。另外,这位导师不仅控制学生的学业,还控制他的私生活,同时,在课业上几乎没有给学生提供什么帮助指导,还驳回了学生的出国申请,甚至拿能不能顺利毕业这种事来威胁学生,简直是滥用权力。
有网友指出,杨博士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在主要刊物上发表过研究成果,但到了读博的时候,学术上一直没有进展,这跟导师无心指导有很大关系。关键在事件发生后,女导师的冷漠让不少人心寒。
对于取消周导师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样的决定,有人认为处罚轻了。他们觉得批评教育就完事是不是过于随意了?这种“奴役”学生的做法难道不应该受到更加严厉的惩戒?这种没有师德的人就应该清除出教师队伍,不然以后谁还相信教育?教育的未来又在哪里?
还有网友质疑:今年撤销资格,等这阵风一过,明年会不会又恢复资格?到时候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遭殃?
不过我们也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一位大三学生认为,用这种极端方式来对抗不公平是不明智的,就算拿到了博士学位,进入社会,还是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能承受得住压力,学会担当。
另一位在读研究生在看了相关报道后,认为这个导师很宠学生。他说,现实中有很多研究生想跟导师走的近却做不到。另外,帮助导师做一点家务也很正常啊,自己就经常到导师家帮忙点小忙,记得去年过年边上,几个同学一起跑到导师家里包饺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他表示这么做只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或许是学生本身有点抑郁。
从北航到西交,从男性到女性,这两起事件接连发生,的确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对于整个博导、硕导群体而言,这样的极端现象确属个例。
曾有个研究生因为跟导师关系处理不好,想退学。后来经过多方了解,这名学生个性张扬,在很多场合并不把导师放在眼里,另外,导师布置给他的课题,他认为没有研究价值,而自己又找不到有价值的课题,找不到研究方向,却反过来认为导师无用。所以说,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维系。
某“211”高校一位在读研究生说,导师很年轻,自己是导师的第一个学生,跟着他做两个国家项目,钱不多,但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学术上,还涉及到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文件处理等等很多方面,感觉非常满意。
另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则这样评价他曾经的导师:她很牛,科研厉害,刚开始读研的时候,经常被骂得狗血喷头,后来水平慢慢提高了,做的熟练了,导师就开始夸奖了,我们能感受到她是真心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真的很感谢她。
当然,因为导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如果导师品德出了问题,学生自然比较容易成为被侵犯的对象,所以高校不仅要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开展师风师德教育,更要完善机制,对导师的权力进行限制,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某教育学者认为,高校导师的“导师权”过大,应进行适当的约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授或学术委员会,对导师的各项能力、贡献进行专业评价,促进导师重视学术和教育,减少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建立回避制度,对防范导师侵犯学生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再出现了,因为它挑战了人们的底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