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同意我考研,却鼓励弟弟去考研,挺悲哀的”

考研是当下大学生们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很多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经之路。有数据统计,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90万,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预计在300万到350万之间。基本上可以认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除高考外单次考生规模最大的一场考试。
从现实看,大多数人选择考研都与就业有关,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次,继而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当然,这不是说本科生不好就业,而是学历越高,就业的选择余地越大。因为在社会提供的诸多就业岗位中,真正算得上好的工作岗位,少之又少。
而那些能提供好岗位的招聘单位,对新录大学毕业生的学历要求都比较苛刻。有些招聘单位的HR甚至打出了“非名校、非研究生不录”的口号,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学历危机感。
既然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学历越高,越有可能竞争到好的工作岗位,考研也就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和他们家长的“共识”。所以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从孩子刚考取大学的那一刻起,就不停地给孩子灌输“考研思想”,鼓励孩子走上考研这条路。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非常有个性,他们不愿意孩子考研,而是希望他们尽早走上工作岗位。
今年硕士毕业、入职才几个月的胡女士就是如此,她的父母一直反对她考研,总是不断地强调“大学毕业就去找工作”。她清楚地记得在大二的时候,暑假回家,她跟家人聊起未来的打算,她说自己有考研的想法,但很快被父母粗暴地打断,父母直言“女孩子家没必要弄那么高的学历”。
父母不支持,当时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也没有表态,胡女士内心很痛苦,可她对研究生的那份执念,丝毫没有减弱过。于是她偷偷地为考研做着准备,大四那年她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只是她没有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她对父母说“自己找到工作了”。
读研的三年时间,她一边学习,一边在校外兼职,每个月还往家里寄1000元,父母都以为她在单位上班,就这样,她顺利地、毫无阻力地读完了研究生。
“父母不同意我考研,自己的硕士学历是偷偷拿下的”,聊起读研的经历,胡女士伤感地说,“可笑的是,父母不同意我考研,却鼓励现在正在上大学的弟弟去考研,感觉挺悲哀的”。
胡女士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第一次参加考研就被录取,说明她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如果家庭支持,以她的天赋,读到博士也不稀奇。然而因为父母陈旧的观念或其他原因,胡女士考研的想法遭遇重重阻力,她也几乎因此与研究生无缘。好在她没有被困难击倒,面对父母的坚持也没有妥协,才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可惜的是,她大概永远无法与父母分享这份喜悦。
胡女士的父母是直接表态反对考研,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考研的想法不冷不热,他们中有不少人对考研可能带来的实际利益抱有怀疑。笔者曾遇到过一位家长,孩子几次表态要考研,他都没有明确说支持,交流一下才知道,他本人是不希望孩子考研的。“如果有本事,不考研照样挣大钱,如果没本事,考研也没用,书读多了,就那么回事”,他的话语中透着一丝不屑,“我只是不想孩子难过,否则早就不让他考研了”。
考研还是不考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可以为自己的看法找出合理的论点。但作为家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支持孩子在学业或工作上做出的“积极决定”。家长们即便不能为孩子备考研究生提供帮助,也不应该成为孩子考研的“障碍”,这无关孩子的前程,只是家长们应尽的义务。如果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发展,而不顾孩子个人的想法,最终会适得其反,不仅严重伤害孩子的感情,还会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深深的裂痕。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支持孩子考研的,仍然是社会主流。相当多的考生和家长认为,就算考研对孩子就业帮助不大,有了研究生文凭,也是整个家族的一份荣光。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历情结”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