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忍辱的六个层次,看看你在哪一层?
忍辱,又叫忍辱波罗蜜,是佛教修行的六度波罗蜜之一,是我们凡夫得到安乐生活的重要修行手段,也是学佛必修课程,成佛必经之道。
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就知道,出家人往往脾气很好,耐力很强,很少跟人生气发怒,大动干戈,这就是修行人的忍辱功夫。佛门常讲“火烧功德林”,一旦忍辱功夫不得力了,一念嗔心起来,那之前修行所积累的所有功德,就像一片树林,被一把大火全部烧掉了。要想积功累德,还得从头再来。
修忍辱,也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一个过程。忍辱有六个层次: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看看你在哪一层?
一、力忍
这是修忍辱的初始阶段,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强行克制自己。
比如说别人无缘无故骂了我们一句,向我们吐了一口痰,或者打了我们一拳,我们肯定会生气,会起烦恼,要放在平常,可能就要怒火中烧,跟人起冲突了。
但因为现在我们学佛了,要修忍辱,就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跟他一般见识,心想算了吧,这事就算过去了。
二、忘忍
这一层就提高一步,即使无缘无故被人骂一句、打一下,也不放在心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很快就把这事忘掉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心量拓宽了,不再斤斤计较了,能够吃亏,也能够受点委屈了,事过去就忘,不会因此起烦恼了。
三、反忍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是反忍。
别人无缘无故地欺负我们、侮辱我们,以前会很生气,会打击报复,会怨天尤人,现在不会了。现在遇到事情会反省自己,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这里,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情,才感召别人这样对我的。
四、观忍
就是学会观照,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了。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就包含了万事万物,我们的一切遭遇都属于有为法,都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幻不实,又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短暂。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自寻烦恼呢?
五、喜忍
这一层就比较高了,能够欢欢喜喜,甚至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忍辱,就是喜忍。
为什么欢喜呢?因为逆境、磨难是来锻炼我们忍辱能力的,是我们的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更快地成就,当然会欢喜了。
俗话说“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横加的事情,别人忍受不了,而我们能够忍受,就说明我们进步了,超过他人了,心中肯定欢喜,不但没有怨恨心,还会生起感恩心,感恩人家提供这个机会来磨练我们。
六、慈忍
无论对方横加给我们什么,我们不但不生气,还会怜悯他,要想办法度化他、帮助他,这是慈忍。
古大德说得好:“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会去和众生计较吗?还会有怨恨吗?肯定没有了呀!就好比我们的手、脚、舌头、牙齿等等,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牙齿如果不小心咬了舌头一口,难道舌头还会去找牙齿报仇吗?看破这一点,自己就做到慈忍这个层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