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个民宿案例,你最喜欢哪个?
民宿,绝对是酒店无法提供的住宿体验。没有穿着制服站在接待柜台的服务人员,但有能够陪你谈天说地的热情主人。营造一间民宿,就是主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诠释过程,并把这种生活送给前去的人分享。而入住一间民宿,就是彻底地融入民宿主人的生活,或倾心交流,或把酒言欢。
1.美岕丨 溧 陽
2.慢屋·揽清丨 大 理
慢屋·揽清位于大理洱海环海西路葭蓬村,葭蓬村是环洱海最小的自然村,村庄周围环绕着独有的自然景观---海西湿地:杨柳垂荫,芦苇飞絮,水鸟游弋,天蓝海清。整个村庄宁静秀美,五六间小客栈沿湿地岸线散布,慢屋就在其中之一。
3.黄山店村姥姥家改造项目
室内就餐直接通联到了室外凉亭,而透过客厅又可以看到自然的山石景观。为了保证主要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同时也为了避免将最美的山景开门即见,我们在正房面向入口院落一侧加盖了外廊,上方的玻璃顶让斑驳树影和灿烂阳光洒进室内,半透明的U型玻璃墙将苍翠的山景藏于其后,它所包裹的空间里渗出的光影又象灯笼一样照亮了院落。
原有的建筑中布置了六间卧室,依照实际情况形态各有不同,有的自带起居室,有的淋浴间可以直面山景。南侧的山坡同建筑自然围合成了一个小的开放空间,我们把这里设计成了一个私密的休憩平台,原有的山石被保留在了平台中央成为了视觉焦点。原有的封闭陈旧的建筑立面被通透的玻璃幕墙所替代。
原有的结构柱梁被暴露在室内成为自然的装饰,同时也被新建的外维护结构保护不受风雨侵袭。针对传统建筑坡瓦顶出檐小的问题,新加出的钢结构雨篷形成的檐下空间和从室内伸出的木平台使得室内的活动可以自然延展到室外。
家具尽量采取现代简约风格的产品,强调设计的当代性及舒适度。自然轻松的调性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农村的大环境中,同时避免过于厚重或是符号化强烈的家具对窗外的景色形成干扰。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尽量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自然的体现出当地文化。
△ 改造前平面图
△ 改造后平面图
4.那厢丨与石同居
5.常各庄村农舍改造项目
项目位于北京西南郊区的大兴县庞各庄镇常各庄村,改造的对象是一栋有着超过40年历史的破旧农舍。原有的建筑是京郊农村中常见的一层砖木结构。屋内没有上下水,陈设简陋,光线昏暗,墙壁被几十年做饭的烟火熏的漆黑一片。南向的院落由于将农用三轮停放在了最里边,完全变成了一个车道。最为糟糕的是建筑的室内陆坪比外边的院子低了近20公分,大雨时会发生院中的雨水倒灌进屋的情况,而这也极大的威胁到了结构的安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项目所在的地区严重缺水,村里几乎每天都会停水,而且还总是发生在用水高峰的晚上,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我们的改造设计是北京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因此建造成本和施工周期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使用的经费约30万元人民币 不仅涵盖了从场地及建筑改造,室内硬装,直至家具灯具和配饰软装的所有费用,还为住户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家用电器。由于播出日期已定,设计加上施工的时间也被限定在了45天。
针对水的问题,我们将排水与节水一并考虑。一方面,我们提升了室内陆面,调整了室外地面并重新铺设了排水沟。另一方面,我们在院子的端头修建了蓄水池,将院子两侧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循环利用。这不仅是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减少了强降雨时院中的短时汇水量,使得院中的雨水可以及时排净。在晚间停水时,收集的雨水可以做为冲厕用水的补充水源。
在功能布局上,经过与住户的仔细沟通,在充分的了解了住户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布局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首先,我们将原来停放在院子端头的农用三轮车移至大门外停放,使得院子可以被重新加以利用。沿墙的绿化为室内空间创造出了可视的景观。由于当地有不能在北墙开窗的习俗,我们将所有的收纳功能都集中到了北墙一侧,所有的居住功能都安排在了南边采光更为充足的一侧。
鉴于房屋东西狭长的特点,中间的部分安排为公共的开放空间,长辈的卧室和客人的卧室这些较为私密的空间则被分置于东西两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由于地面高度的提升,梁下的净空高度只剩下不到2.1米,加上原有的简易的吊顶,十分低矮压抑。我们将原有的吊顶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结构及秸秆铺装的屋顶肌理。在做了简单的清理及维护后,尽量保持了它上面的岁月痕迹。
另外我们有意将南侧的维护结构向外推出了约50公分,将承重用的木柱保护在了室内免受室外风雨的侵袭,同时木结构柱也得以单独暴露在室内空间中成为了一种自然的装饰。
在场地勘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房屋同西侧邻居家院墙之间有一道宽约80公分的狭长走道。于是我们在室内走廊尽端的西墙上开了一条景窗,窗外种植的绿竹成了狭长走道的对景,摇曳的竹影也进一步将室内空间同自然环境联系在了一起。
在家具用品的选择上我们尽量是就地取材,保留下的水缸成为了茶几和伞筒,破旧的木条凳重新打磨后摆在床前放置衣物,原先已然无法使用的花格门则成为了主卧室里可以攀扶的屏风。
△ 改造前平面图
△ 改造后平面图
6. 延庆下虎叫村山楂小院
地处杂乱的景观被自然遮蔽,只露出了竹梢上的远山。南侧原有的封闭陈旧的建筑立面被通透的玻璃幕墙所替代。原有的结构柱被暴露在室内成为自然的装饰,同时也被新建的外维护结构保护不受风雨侵袭。针对传统建筑坡瓦顶出檐小的问题,新加出的钢结构雨篷形成的檐下空间和从室内伸出的木平台使得室内的活动可以自然延展到室外。
鉴于房屋东西狭长的特点,中间的部分安排为公共的开放空间,包含有起居室,开放的厨房及备餐台和餐厅。两间卧室则被分置于东西两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一个卧室中又单独划分出了起居空间,多出的床榻可以在将活动的炕几拿下后做为儿童的睡床,这样整个小院儿可以满足子孙三代人同时度假居住的需求。
我们将公共活动区的吊顶全部拆除,露出了木结构及秸秆铺装的屋顶肌理。在做了简单的清理及维护后,尽量保持了它上面的岁月痕迹。而两侧的卧室则是完全用吊顶封闭。一方面加强了卧室中冬季的保暖,另外也防止了昆虫的侵入。
家具尽量采取北欧现代简约风格的产品,强调设计的当代性及舒适度。自然轻松的调性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农村的大环境中,同时避免过于厚重或是符号化强烈的家具对窗外的景色形成干扰。配饰的原则是尽量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自然的体现出当地文化。
△ 改造前平面图
△ 改造后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