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与与自身人文素质之提高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中华诗社网课讲座之三
罗 亚 田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1897-1986)有一段名言:“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那么,什么是“纯正的文学趣味”呢?我认为,其弦外之音即是:我们通过读诗这一文学趣味,可以陶冶出自身的自觉崇尚真善美的纯正的人文素质。而这正是我们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应当努力具备的一种人文素质。而为什么读诗可以如此熏陶出自身如此纯正的人文素质呢?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诗歌,可以顺年代共同组成中国以诗来吟诵的历史。这种“史诗”以最优美的艺术形式盛载着我巍巍中华历史,盛载着我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和敢于创新的传统精神,盛载着我中华独有的喜怒哀乐、盛载着我炎黄子孙数千年一贯制的家国情怀,盛载着我们民族对一切美好东西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力。试问:读着这部浩浩中华史诗的当代之我们,安能不被其熏陶成为具有纯正精神和品格的纯正之人?
然而,在我看来,作为当代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是读祖先和前辈留给我们的这种优秀遗产是不够的。因为对我中华民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而我们当代人之于中华的历史使命就是: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鉴于此,我们就不能只躺在祖先留下来的这一优秀人文成果之上陶醉而无所作为——我们必须继承好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因。也即是:时代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写出表达现代中华儿女的志向、精神和追求的、可作为后继“史诗”的诗歌,以激励本时代和后时代的人,同时在数千年奔流下来的整个中华历史长河中彰显本时代的人文特色。换言之:为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永世传承,我们必须写出能不丢祖先的脸面的、可作为承载当代中华历史地诗歌,以传后人。再换言之,即: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当代人,必须写出可与我们的祖先和前辈比美的诗篇来,以充实本代历史的“史诗”。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枉为当代炎黄子孙!而我们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就更应该树立这种使命感。
在我看来,我中华的传统古典诗词体例,是祖先留给我辈的一只精美绝伦的“旧瓶”,我们如果学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继承这一精美绝伦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就能够创作出一批反映本代人精神面貌、具备本代时代特色的“当代古典体诗词”来,并为创造出更新颖的当代新诗体准备充足营养。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则我们当代人学习古典体诗词格律体式来创作具有当代时代特色的诗歌,才是对我中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最积极的继承和传承。而完成这一为中华文化兴旺发达的光荣使命,我当代中国青年、特别是我当代中国大学生,责无旁贷:使命担当,舍我其谁!
而自觉产生这一种使命感,正是我们纯正的人文素养的形成过程。自觉去担当这一使命,则是我们纯正的人文素养的成型。
这就是我们号召和提倡当代大学生踊跃学习古典体诗词创作的“初心”:以学习用古典体诗词来表达当代人情感的创作方式,增强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感,同时又以当代古典体诗词创作作品来激励当代人的鸿鸪之志。
诗言志,志生情。情励志,志更坚。
写诗人的眼界、观点决定了他的情怀,情怀决定了他的诗词立意的方向和立意的高低深浅。鉴于此,我们学习古典体诗词——中华诗词的创作时,就心中必须首先具备对纯正人文素质的追求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诗词创作的立意问题,才能以中华古典体诗词形式写出具有现代精神现代情感的诗歌——亦即才能写出“以旧瓶装新酒”式的优秀当代中华诗词、才能避免“以旧瓶装旧酒”式的错误创作模式。
拿起笔,为我们时代创作出表达我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诗词来吧!
以我诗词作号角,我为当代中华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