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三寸”到“二三丈”,历史上趵突泉到底喷多高?

“活了这么大,偶遇最高水位,幸甚至哉!”“啥也不说了,看泉去!”……2021年10月7日,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大关,达30.04米,创1966年以来最高水位纪录,系“56年之最”。对此,不少网友很是兴奋。

那么,你知道三股水最高时能喷多高吗?对于这个问题,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提供了N种答案。

趵突泉喷得有多高?

北魏那个动不动就要来“一场说走就走旅行”的郦道元说,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数尺”不算详细数字,“水涌若轮”就是说水像大车轮子一样,古代车轮有多高?怎么也得一米五吧。

曾在济南当市长的曾巩也很喜欢趵突泉,还在趵突泉边上建了个“泺源堂”。他在《齐州二堂记》中说其“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这里不仅记述了趵突泉的高度,还正式赋予泺水“趵突泉”之名,不过,“高或至数尺”并不算是个准确数字。

支持曾巩的人也比较多,明朝的朱善说:“是时天气严寒,水脉微细,而斯泉涌出,犹高二尺许。则春夏之交,其高数尺”,最后还补充一句——“姓曾的果然没说假话(原文为:曾氏之言信不诬也)”。

还有一些人则将数字更加具体化。明代的乔宇见到趵突泉时,只喷出了一尺来高,他同时表示,当地人都说,10多年前,趵突泉能喷二三尺。

清初的作家施闰章也说“三穴觱沸,高数尺”。

济南的代言人之一刘鹗说“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按现代的计量方法算,3尺相当于1米,二三尺大约在60厘米到1米左右,五六尺就达到了2米左右。

道光年间,王培荀说:“并列者三,各高四五尺”。

清代有个人叫任弘远,是研究趵突泉的专家,曾专门给趵突泉写过志。在这本《趵突泉志》中,任弘远说:“乾隆甲子三月下旬,泉忽作声如雷,将池中水尽吸泉眼内,瞬息复自泉中飞腾而出,高丈余。乡人皆云泉啸。康熙四十二年亦与此同。”“丈余”,至少要3米,但作为一种灾难,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

更夸张的是清代有个叫怀应聘的,他曾写过一篇《游趵突泉记》,其中说:“其水自三穴中涌出,各高二三丈”,也就是10米左右,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小喷泉。对于这位仁兄的说法,学界向来争议很大,在当代出版的《趵突泉志校注》《泉·诗词文赋》《小清河诗文选注》等书中,都将“二三丈”改成了“二三尺”,只有《续修历城县志》依旧坚持“各高二三丈”。

趵突泉喷得有多矮?

当然,也有说趵突泉“矮的”。比如民国初年的一位作家庄俞在《我—游记》中就说:“泉之中心有三株并发,高于水面数寸”。

金代号称“北方文雄”的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也提到了这种说法,并解释原因——“往时漫流,才没胫,故泉上涌高三尺许。今漫流为草木所壅,深及寻丈,故泉出水面才二、三寸而已。”

二三寸、尺许、二三尺、四五尺、丈余、二三丈……那趵突泉到底能喷多高?在近代出现的、比较详实的数据显示——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游览趵突泉时,“三股水”有一尺多高;1982年出版《济南的泉水》中则说,1959年“三股水”能冒二尺多高。

由此可见,趵突泉冒二三尺还是比较靠谱的,其他的数字,只能用已故济南文史专家严薇青先生的话——“这真是层层加码,信不信由你”。

一方面,是文人们爱好夸张,另外也与当时的测量位置有关系,毕竟早前趵突泉没有修堤堰时,泉水喷出地面即四散流走,三股泉水从地面算起,喷得就比较高,堤堰修好后,泉水在池中积存一两米深的水,这样从水面算起,喷涌高度肯定要低得多。另外,三股水的高度也与节令、旱涝有关,专家认为,像“丈余”的泉啸和趵突泉的几次干涸,也都是有可能的。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