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什么梦想,我只是想让我对自己满意一点 —— 奋斗与否,都是一种自我赋值的人生
你可能被裹挟了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到有关于人生规划的事情,他说他也有一些大目标,但他并不准备去追求。
“ 这并不是因为自信或者能力的事情,我只是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想要我想要的 ”
“ 我啊,就考个教师资格证,考个研,做个中学教师,然后随随便便教书混日子就好了 ”
他突然转过头问我:
“ 你不觉得,很多人其实是被『 实现人生价值就一定要成功 』的价值观裹挟了吗? ”
笔者一时失语,只能点头笑罢。
可是是吧,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并不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为着一个大目标奋斗,他们即使在追求,也可能并不快乐;也许,他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最简单、最世俗的生活。
可能是我们看相关的电影、小说、文章看得太多了,把追求成功当成了人生的必然。
不追求大目标,并不代表我们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啊,不用太用力的生活,温暖的小家,简单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其实本就是人最简单,纯质的快乐和意义。
其实,追求大目标的人( 注意,不是追求世俗成功,也不是什么梦想,追求大目标这个概念的范畴要广得多),在笔者看来,都是受一些强烈的心理暗示驱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 不得不 』去做这些事:
也许是一种简单的本能,也许是想要自我证明,也许是在逃避心中的恐惧…… 某种程度上,称这些人『 偏执』,并没有多少不合适。
拥有这样的气质,不代表你就能追求到你想要的,其实相反的,和一堆拥有这样的动力,才华横溢的人竞争,失败率是很高的。
他们不是看不到失败,他们只是傻信,只是喜欢死磕;因为只有这样,这种人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追求,是一种疗伤。
你不能为了『酷』,为了虚荣,去追逐大目标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那些高中时知识如此丰富的『 才子 』们,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在大学里日渐颓废?
其实,这些在大学里颓废『 才子 』们,对自己在高中时期阅读和谈论的东西并真正的热情,他们做这些事,不过是为了缓解高考压力,通过这种方式显示『才华 』,来获得身边人崇拜、认同;
进入大学,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同学们同在一间教室的时间减少,他们发现,这些东西不再那么能引人注目……无计可施,便只能日渐颓废掉。
我想说的是,大学里,其实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 创业者 』形象。
二十来岁,就深深迷恋于自己的所谓灵感,相信十四亿分之一的好机会就这样落到了自己头上,却对商业世界的基本逻辑、对自己涉及到的专业,缺乏基本的认知,缺乏基本的敬畏,整天都在摆『做大事 』的姿态。
表面上看,这些努力创造自己的『 才子 』和『 创业者 』形象的人,和那些真正追求自己所想的人,并没有多大区别:热情、自律、谦虚又骄傲、情绪起伏大、有一定的能力……是共同特质
不过,前者的驱动力,永远来自外部,来自他人的认同 —— 把这件不普通的事情做出来,以此来同其他人区别,鹤立鸡群,获得赞赏。
有的人会说: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这种荣耀感不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奖励、一种动力吗?
然而事实是,把荣耀感这种副产品,当成了目的本身,你的很多行为,都会变形 —— 大量的时间,都被你花在虚张声势,而不是能力的提升上:
高中时抓住一切课上课下的机会做没必要的高谈阔论;大学时一边继续高谈阔论,一边终于开始一些尝试,当然,尝试主要还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
所以说,你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都简单的呈现在你的行为中:被虚荣驱动,只会想着炫耀。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笔者要开始骄傲的宣称:『 我可不是这样的傻瓜 』,或者鼓励你大胆的发现、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呢?
这种极度不负责的、连鼓励一下别人的功能都达不到的假鸡汤,我不会写,因为我写东西是为了解决自己最真实、最迫切的问题,同时我也相信,这也是和我一样的大多数人的问题。
写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笔者的自我探索,实际上,我也不止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伪奋斗者:有时在默默努力,有时在换着花样炫耀,我到底是受什么驱动的?
原因不过是解释,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选择,为其赋值
有关于自己的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不过这个时候,我却突然想掉过头去问问我这位决定了要追求平凡的朋友:
嘿,哥们儿,那你怎么知道你这个『 很多人其实是被『 实现人生价值就一定要成功 』的价值观裹挟了 』观念,不是被灌输的、或者也只是徒有其表?
到这里,我们发现,不管你想要追求什么,好像都不能找到一个扎扎实实的根据。
这就是怀疑的悖论,当你在怀疑一个观念的时候,那你这个怀疑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
到这儿还没完,当你在怀疑你的怀疑的时候,你这个怀疑的怀疑,也应当被怀疑……
由此不断上诉,那就没有答案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当我们在思考自己这一生在追求的到底是平凡还是大目标的时候,确切的根据是不存在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来思考: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确切的根据吗?
读过和『 存在主义 』相关的书的同学立刻就会反应过来:不需要。
因为,『 存在先于本质 』—— 所谓的意义、本质,言语所表达的一切,都是我们在做出选择,具体行动之后,大脑给出的解释而已;所谓的『本质 』,听起来具有第一性,实际上,不过是事后解释。
小到选择一个商品、大到选择大学和公司,选择的时候,你头脑一片空白,左右为难;但你一旦完成了选择,你就会给自己无数个理由:符合我的审美和气质、性价比高、学校氛围好、公司重视培养人才……
所以,在你决定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的问题上,你想给自己一个什么的方向和解释,你就能够给自己什么样的解释,这都取决于你当时的状态:
当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自信心受挫的时候;当你想要偷懒的时候;当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增长,眼巴巴看着脚下的漫漫长路的时候,你都会更加倾向于告诉自己:
我没有真正的热情,我不过是追逐虚荣心的傻瓜;
或者是:我没有那种强大的毅力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我其实想要的是那种简单平凡的,不需要太用力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我被成功主义蒙蔽了。
而当你受到一些称赞,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取得进展的时候,你又开始坚定的相信自己是一个真诚的奋斗者。
当然,这只是笔者这样一个决定了要跑得快一点的人的自我分析,那些决定了要闲庭阔步,慢人生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挣扎。
既然原因都经不起怀疑,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不要再多想了,人生经不起你那么多折腾,有了选择,就一步步去给它赋值,通过你的行动,给一切赋予你想要的意义。
不是因为你发现了本质和意义而去做,而是因为你做了,投入了,把自己绑定进去了,你才开始慢慢的给这件事赋予意义,这才是人类几千年来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至于你奋斗的过程、追求简单世俗的过程,是喜欢张扬还是低调,真的没有关系,那不过是不同人自我激励和确认的方法,一种风格的选择,一种对别人有意无意的障眼法—— 只要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者猜疑就行。
再次反思你的目标
回到我们的标题:“ 我没什么梦想 ” —— 为什么笔者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回避『 梦想 』这个词?我为什么不把追求两种不同活法的人,称为追求两种不同的梦想的人?
那是因为,我们所使用的词汇会框定我们的思维。我们成长的环境,为『 梦想 』这个词赋予了太多不必要的东西。
当你在用『 梦想 』这个词来代指自己的规划的时候,你将背负巨大的心理负担;你将落入一个要通过排他,通过鄙视别人,通过反叛,来进行自我确认的怪圈。
所以,不用『 梦想 』来指代自己的规划,是为了不断提醒自己,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做了这个选择。
本文的标题中,还有一句:“ 我只是想让自己满意一点 ” —— 当你做出选择之后,你怎样看待成功主义和虚荣心对你的影响,都不重要,因为选择已然做出,剩下的一切,就是通过行动不断为之赋值,让自己满意。
以后的路,希望这句『 我没什么梦想,我只是想让我对自己满意一点 』,伴随每一个做出了明确的选择的你我,不再自恋,不再胆怯,不再自卑,开开心心的,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好朋友,或者点击『 好看 』转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