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亩鱼塘被吃得所剩无几,多地泛滥,农民:损失谁来补偿?

这些年的城市发展进度确实非常快,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很多生态环境却随之被改变,原先茂密的森林现在要么变得稀松要么就是“秃顶”,很多栖息地野生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跨界地去打扰人类的生活,比如过去的野猪、野鸡、野兔子等,它们其实知道去人类的领地觅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冒险,随之而来的就是庄稼被破坏,粮食被浪费掉,其结果基本都是农民自己买单,这种结果也是农民非常不想看到的,但这就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结果。

小的时候总是听大人们说:“鸟儿喜欢人杰地灵的地方,能上你家筑巢就说明你家有福气”,这话听起来确实不假,但最近有一个事情却让养殖户犯起了愁,那就是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东方白鹳在南迁的过程中,把自家近千亩鱼塘几乎吃得非常干净了,这辛辛苦苦养的鱼没了,自然是非常着急上火的,虽然试了很多方法去进行解决,但结果基本都是不理想。

说起白鹳,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主要还是因为白鹳的数量非常少,现在全球主要白鹳基本都在东北栖息,冬天遇冷的时候就会南迁到长江以南避寒。白鹳是一种大型的涉禽,在东北生存的时候主要就是在湿地、沼泽和池塘边生存,因为这些地方有白鹳的食物,比如小型的鱼类、蛙类和昆虫,白鹳为了维持自己的能量需求,主要就是通过捕食鱼类来维持,据数据统计,白鹳的食谱中,有近80%的食物来源都是鱼,所以找到一个可以捕鱼的地方是白鹳对栖息地的要求。

白鹳南迁是一个非常壮丽的场面,几千只白鹳成群结队的会在10月下旬,温度达到10°C以下的时候开始南迁,因为它们是大型的禽类,所以在飞行一段时间就要休息,而它们的饭量因为长时间的飞行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补充能量,它们每年都会非常清晰地记着哪个地方有鱼,哪个地方的鱼多,很多专家也曾对白鹳进行过研究,证明它们的记忆力确实是鸟类中少有的好,它们似乎对南迁的路线都有自己的规划,所以很多鱼塘就成为了它们南迁的“驿站”。

能有鸟儿栖息觅食的地方证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确实是好,尤其对于这种保护动物来说,但最近天津的以为养鱼大哥却犯起了愁,自家有近千亩鱼塘,这几年几乎都会成为白鹳的落脚点,每到11月初的时候,就有近千只白鹳光临这个养鱼塘,而这个大哥说,今年观察最少会有3000只白鹳来吃鱼,这近千亩鱼塘的鱼基本都快被吃光了,每天就损失最少10几万斤,对于这个问题,大哥说的时候也是非常无奈。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这位大哥在说的时候虽然很多无奈,但因为经历得多了也只是发发牢骚,毕竟这些鸟类都是非常稀有了,它们南迁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就很难继续南飞,所以为了让这些白鹳能够继续南飞,这个大哥也没有用别的驱逐方法,但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补偿,一天几十万的损失,如果是一年还可以,但已经连续3年这么光临,确实有些招受不住,这也许是大哥的一个心愿了。

结语:农民不易,对于养殖户来说,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但现在确实是遇到了难处,损失太大,已经不能用“慷慨”来形容了,所以还是希望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考虑下养殖户的境况,大家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