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现代天文与传统术数的应用与改进(三):寅卯之分

一、歌诀

从《定太阳出没》来看:

正九出乙入庚方 二八出兔入鸡肠
三七发甲入辛地 四六生寅入犬藏
五月生艮归乾上 仲冬出巽没坤方
惟有十与十二月 出辰入申仔细详

在这里, 太阳出没时,按罗盘的二十山方位来定,如果将它与《定寅时诀》相互对照:

正九        出乙 五更二

二八        出卯 五更四

三七        出甲 平光

四六        出寅 日出

五月        出艮 日高三丈

十一        出巽  四更初

十、十二 出辰  四更二

古代在定更的时候,是使用的流水刻漏使用计时浮竿进行计时。

根据文字记录,显然可以发现它就是使用的刻漏进行的计时,昏时,即是在酉正开始的时候,酉正四刻半时一直到卯初二刻半之间的时间共计为五更。

虽然刻漏发明于后世,但实际上这种不依赖于天象的固定计数法,本质上仍然与天象相关。

由于地球的自转,将地球为参照物以后,北斗在星空中地不断旋转,可以将北斗视作一个天然的指针,便成为了北斗授时历法。

而这种授时制度,按古法,并不是采用的周天360度,而是使用的周天365.25度,相当于一个恒星年的长度,每天北斗进度,周天365.25本质上,实际上又是从赤道投影到了黄道之上,将黄道按平太阳日进行了均分。

那么在一个平太阳日内,这种计时法与现在的24小时制是否有出入 这个是当然有的,关键的出入就在斗柄所指的位置上。

同样的,它也会受到经纬度的影响,例如在北京观察到北斗指北时,在西安的时候北斗实际上还未指北,这种方位上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地球是球形导致。

那么后世这种刻漏定时平分十二时辰的做法,是否符合古代时辰的划分方式?

根据南北朝时期北齐的《颜氏家训》中有言:“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五更从晚上到白天,夏季与冬季时长不同,但总在五个时辰内外变化,所以古人已经有明确的固定时辰定位方式,所以可以得到结论,单纯从地支分十二时辰来说,不属于观察天色的定时法,而更像一个用于统一参照的坐标系,所以对它进行平分是没有问题的。

二、寅与卯之别

到此还没有结束,这个歌诀中还可以深入分析,已知三月是卯月,正是春分的时候,昼夜的时间长短一致,从这里入手,可以得到准确的寅与卯时的分割线。

为什么要得到这个分割线?因为从前面推论可以发现,诸如大六壬之类所用的”时”,与斗建所定的“时”,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时”。

仅仅只有在春分与秋分的时候,它们才是同步的,如在丹道修行中,为何要有进火退符,又为何卯酉周天为何要沐浴,这里皆有联系。

在获取准确的寅与卯时的分割线前,首先要了解一些天文知识。

首先,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照并不实时的,根据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计算出来大约需要8.3分钟,所以理论上视觉上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实际上是该星体约8.3分钟以前的位置.

然而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虽然有这8.3分钟误差,却不意味着视觉上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实际已经升得更高。

因为当遥望天边开始亮起时,是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会产生的光线折射,所以反而太阳还在地平线下的时候,天边便已经亮了.

大气折射的准确角度,会受大气压、温度,湿度等因子影响,一般在现代高精度的星历表中,通常也会加入大气压的数据进行计算。

所以,在时辰交界处,如果只是简单通过经纬度进行真太阳时换算,显然是很粗糙的。

虽然中间的计算比较复杂,但修正其实并不复杂,先抽象简化为简单的情况来讨论。

而下图是古代所说的平光时刻(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此,前面歌诀中描述的:三七月,日初未露时,平光时刻即为寅时。

这样确定寅与卯后,它与天文占星中的黄道计算便相吻合了,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月将加的时,卯时的位置对应于上升点,即地平线东面,日出的时候。

于是更有趣的事就发生了,如杭州2020年10月29日,北京时间的日出时间06:11,那么照此理论,粗略按两小时一个时辰看,4:11~06:11是寅位,而06:11至08:11是卯位。

然而,因为在大六壬或金口诀类的术数中,采用了中气换将,而中气与节气恰好相差了15度。

如正月建寅,雨水节后才换月将亥,相当于经过公转经过15度之后,才开始了启用对应的月将,此时太阳相对于地球进入亥宫,对应于双鱼宫位。

而15度正好是周天360度的24分之一,对应于一个小时,所以需要扣除这一个小时,于是可以得到该日对应北京时间的3:11~5:11为寅位,5:11为7:11为卯位。

虽然兜兜转转又转回来了,但仍旧可以发现一个很关键的要点,便是日出时间的修正重要性。

因此,大六壬或金口诀的月将加时本质,其实就是根据地日运动的自转加公转计算出来对应黄道的北极位置,并以此为基准循环相布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准确的时辰误差,方法如下:

1、北京时间以 8区为基准进行计算,所以通过经纬度的换算出来的时间,得到当地的地方时间。

2、与北京的日出时间相比较,将日出时间作出一个小时的修正,即北京时间7点,然后扣除误差,便可得到真正准确的修正时间。

例如以北京为准,根据查表:

日期 日出 日中 日落 昼长 天亮 天黑
2020年11月01日 周日 06:43:38 11:57:56 17:12:15 10:28:37 06:15:40 17:40:13

日出时间为6:43:38,如上所说,扣除一个小时后,那么就是5:43分实际已经到了卯时。

这种推论是否合理? 可以在古籍中找寻验证。

如在《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中,第三十五章论身命中所言:“今星家以生时加太阳数至卯上安命者,固非也。以本日太阴到处,即指其为身者,亦非也。盖太阳本是左旋,每一时行一宫足。故冬至前后,太阳出在辰时,则辰上起太阳,顺数至所用之时,即是命宫。夏至前后,太阳出在寅时,则从寅上起太阳,顺数至所用之时,即是命宫。余时,太阳出在卯时,当从卯时上起太阳,顺数至所用之时,即是命宫。”

得益于现代的天文,可以进行更准确地计算。

三、占星术中的修正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虽然根据日出时间来进行定时固定有了依据,但是这样也就有了纬度问题,因为纬度发生变化时,地平线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在高纬度地区,比如南极北极时,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的情况,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日出?

在解决这个巨大的麻烦之前,先来说说在占星中的分宫制出现的原因。

所谓黄道十二宫,虽然命名成各个星座,但它们的本质首先是分割区域后,然后才在天上找到的对应星座才取的名。

所以虽然随着岁差影响,现在实际上白羊座0度已经不是对应于春分的位置了,该区域的本质意义却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星座其实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它仅仅是用来命名而已,重要的是宫位的本身背后的所指,所以春分点实际上已经到双鱼座了,但仍然不会影响原来的占断的原因。

如果有熟悉印度占星的,会知道印度占星中,会考虑岁差的影响,但一个流派会用一个流派的岁差,并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因为黄道十二宫等分,在占星中是比较理想的划分方式,大模型只是个轮廓,在实际的占验中,总是有不吻合的地方,所以必须要进行微调的修正。

印度占星中的岁差影响,实际上也是一种修正技术。

故而,印度各流派也并不遵循现代计算出来的岁差,而是提出来了一个自己的岁差值,然后配合自己的技法进行解释,而这种修正的度数,通常利用岁差这个概念来进行解释,实际上它们的本质与岁差毫无关系。

在西方占星中对应的概念,就是宫头。

举例来说,比如某星落在第三宫中的宫首的1分的位置时,会仍然认为该星还在第二宫;又比如每4分钟会影响1度的宫位;又比如在托勒密分宫法中,这个会达到了5度。

宫头实际上也是一种修正技术,为了确定宫头,不得不进行仔细的定盘。

而对于定盘,也有很多说法。

比如在一些研究中认为,新生儿出生时呼吸的第一口气决定了准确时刻,一些记录出生时间,可能是在剪断脐带后进行的,所以时间不一定是呼吸第一口气的时候,所以即使是有准确出生时间记录,一样得重新定时校正。

且不论以呼吸第一口气的原理还是剪脐带的原理,本身是很难证明的一件事,在实践中,将出生时间精确到4分钟的记录,因为干扰和因素太多,所以本身是不可能准确的,唯一的解决方法,仍然是定盘。

所以只能是在占星时,根据个人实际描述的情况不同,人为去反推,这个过程其实很显然只是为了确定参数。

然而即使是反推出来一个时间来用于推算,更多会遇到的尴尬是有时会出现怎么都算不对的情况,所以为了针对这种情况,占星师们试图通过优化模型,进行能够一步到位进行推算,所以也开始了尝试编制新的分宫模型,比如一些典型的分宫制中,会对每个宫位的长短进行修正。

而这样修正以后,宫位的长短变得不一致后,会出现某两个连续的宫位的开头都落在一个对应星座的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称为劫夺。本来这是因为人为设定导致的,但是对于一些占星师在占验中也尝试解释它,比如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封锁效应,然后星座所对应的行星,也会出现力量减弱的情况。

所以这一切的源头,是源于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通常认为占星如果出现不准的情况,就有必要进行修正,因为是属于星占,所以修正的方法仍然要在星体运动上来找,所以只要找到一种星体变化与现实中映射的对应规则,那么占断就能够准确

但寻找对应规则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更多时候,会尽量保持原来的大多数映射规则不变,在原有的模型上进行微调。

古希腊占星在发现春分点发生位移后,认为沿用恒星黄道,就会无法反应这种变化,所以要在星盘上反映出所有的星体都在黄道上进行推进的特点,这样也符合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所以自托勒密之后,开始使用了回归黄道的体系。

一些人认为回归黄道体系在反映人的性格特点时,更加直观,而恒星黄道反映的内在特征则更加贴合,但总的来说,西方占星普遍使用的还是回归黄道更多一些。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只是使用回归黄道,定出来命宫,然后平分十二宫,再看星体各自落宫与相位关系进行分析,仍然会有不准确的情况。

所以又有占星提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十二宫不能平分,应该有所变化,但应该如何变化,这就产生了很多的分歧,也就是西方占星术里的众多分宫制的方法。

这里直接给出一张整理好的脑图。

这里整理了常见的分宫制法,通常很难说哪一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从占验的角度来看,有几种宫位制是比较受大众认可的,如北美使用柯赫宫位制比较广泛,在亚洲,流行普拉西度宫位制,准确度也不错,然而也时有反对的意见,如一些亚洲的人在网上的评论是柯赫宫位制准度更符合自己的情况。

其它方法也有不少占星家在使用,根据调查,占星师们使用的宫位制比率是这样的:

在计算方法上,普拉西度宫位制最大特点就是两个小时一宫,如同中国的时辰一样,然后推出十二宫,非常简洁,这种以时间进行等分的体系,很类似平气法/

而柯赫分宫制则较复杂一些,在时间的划分上,也如同中国的时辰,它是以人的出生位置算地平线,然后由该地平线算到子午线上,然后再等分成三份,投影到黄道上,作为三个宫位区间,来定每个宫位所占的角度范围,也类似于平气法,不过它是用天赤道划分后,再转投到黄道上。

这类分宫制,普遍的问题是,因为使用了地平线作为基准之一,所以一旦到了极地,就会极度扭曲,从而无法使用了。

这种使用方法,在中国传统的术数里也会有一样的问题,一种典型的用法就是区别昼夜,尤其是在大六壬中,昼夜贵神的不同起法,直接关系到式盘的准确度。

这个事情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假想一下,太阳在地平线以上就是白天,地平线以下就是晚上,而在极地,却有极昼与极夜存在。

锥心宫位制虽然试图对普拉西度分宫制作出了一种改进,并认为这样可以在极地使用,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作者提出来的算法比较含糊莫名,并没有解决所想解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因为它有一点改进(反正其它的也半斤八两),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少。

通过赤道划分再投影到黄道的是莫氏宫位制,它的方法是直接将赤道十二等分后,投影到黄道,然后划分十二宫位,因为用的是度数平分十二份,所以每个宫位经历的时间也不等长。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矛盾,因为天文原因,制作出来的星盘,如果在时间上要等分,那么各宫就不能等长,如果各宫要等分,那么时间就无法等长。

综上所述占星的分宫制,普遍采用了通过赤经计算,投影到黄道的进行分割,但不同的流派依据会有很大差异,有以南北极为轴构出来圆后,按赤道十二等分的,赤道与地平线的交汇为起算的,然后平分十二宫的,有以同样起算到子午圈以弧度再均分三等分的。

各种设计的各种分宫方法只不过是在尝试调和这些矛盾,而将矛盾融合的办法,就是尝试赤道与黄道间的相互投影,以消除这种差异。

这其实本身基于一种假设: 如果存在一种可以准确推占用的盘面结构,这种盘面结构可以通过赤道与黄道间的关系计算出来。

然而,这种假设是否成立?

前面已经知道,如大六壬,或金口诀这类运用到月将的,或是像紫微斗数与七政四余之类算命宫的,与天文实际上是高度吻合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黄道,是通过二十八宿的距星来确定的,而不是现代天文的黄道,中国古代黄经的起算点是二十八宿距星而并非春分点,实际上是通过赤经计算后,再换算到黄道上,这称之为似黄经。

很显然,按现今黄道太阳相对地球所在位置,所形成的定气法用来定节气,实际上并不符合古代的设计理念。

重要的是,中国的古人并非不知道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冯时先生的《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天文学史话》中谈及:“中国的一整套观测值所显示的精度之高是令人惊叹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误差已小于半度,以后的绝大多数观测误差都在3以下。这些系统而精确的观测数据几乎是通过圭表测影和浑仪两种方法同时得到的,它曾为18世纪天文学家关于所谓黄道倾角易变性的讨论提供了证据。”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使用以赤经为基础的来进行计算,而不是直接根据黄道?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有极其重视观星,要远远超出西方,西方由于其不需要足够的精准,所以在自公元二世纪以后普遍使用的是黄道坐标。

直到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而观星如果采用黄道坐标为基础,因为地球还有自转,将会非常麻烦,如果采用赤道坐标,那么赤道仪只要旋转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轴,可以消除地球的自转带来的影响,能够固定的指向选定的天体。

考虑到古人使用赤经推占仍然精准,而在明朝末期引入西方落后的天学,也并不更加先进,所以到了现代,完全可以依照古人的想法,进行重新整理。

在西方占星实践中,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无论采用哪种分宫制进行转换,都会有它准确的一面,并且也往往会带入一些特色的内容,例如劫夺,虽然这个概念是现代占星师提出,但因为它的特征强烈,也成为了普遍的技法之一。

一般研究占星的人,通常学习的是哪个流派的,也会主要采用哪种流派的分宫制,并且也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假如各种流派的技法进行混用时,反而不尽人意,会出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这并非是唯心主义导致。

换一个思路其实就能够很好理解这个概念,从根本上来说,天赤道是计算的根基,它对应于天,而黄道对应于地,而人居于地上,则相对于地平坐标系,将天道转换到地道上进行投影的时候,本质其实是做了一次转换,而不同的转换方式,能够提取出特色的特征信息。

通常公认的是,整宫制更容易反映事件的变化,包括在西方占星的实践中,推演事件采用整宫制的会更加明显,但如果进行推运,需要进行更加细腻的分析时,采用相应的分宫制,则能够提取出一些有特色的信息。

从道家的角度来说,世上凡是有矛盾的事物,必然就是阴阳构成的系统,而任何由阴阳构成的系统,背后必然会有一理相循,而要得到此理,关键就在于跳出每个子系统后,而从其母系统下手,便得到这一理。

显然,融合各种分宫制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如果能够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比较,就可以从每种不同的分宫法中,找到出它们擅长提取的信息。

最后,要指出的是,上述方式仅仅针对采用黄道概念的术数体系有效,包括及不限于七政,大六壬,金口诀等,如果是其它术数,则不适用于上述方式,为什么? 且观后文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