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追 寻 梦 见
追 寻 梦 见
文/尚旭霞
早上醒来,还美美的记着梦里的情景,赶快讲给爱人,女儿听,让他们与我一起分享快乐。也许是思念之极,常常做着同样的梦,梦里相见,也能满足我白日里的向往。其实我希望这样,无论真不真实,梦与现实在某些方面还是能融为一体,满足期待,排遣思念。
在鸟语花香、树荫婆娑的路边公园,你穿着那件灰色的夹克外套,神情安静坦然,坐在凳子上看身边的老人打牌,谈天。远远地看到你,想给你一个惊喜,想问问你这么多天没有联系,哪去了,想不想我们。于是,不喊你,轻轻地从你侧面走向你,转到你身后用手蒙住你的双眼,生怕你猜不到,我还故意留出好大的指缝,小声在你耳畔问你:猜猜我是谁?你没有片刻犹豫:小二子。我慢慢松开手,一把抱住你,我们都开心地笑了,身边的姐妹们也笑了……
时空是座翻不过的山,隔断了我们的相见。你在天堂,我在世间,这也是无法抗拒的事实。总之,在成长的日子里,在你父爱的相伴和引领下,那快乐时光已经深深地印在记忆里,印在身心里,印在生命的长河里。
都说父爱如山,一点不错。沐浴在父亲的树荫下,没有风雨,没有困难,人生难免的磕绊总会在父爱的照耀下融化分解。人生中有温暖的父爱相伴四十多年,很欣慰,即使不满足,但也知足了。
今年十一长假,我们姊妹几人带上老妈一起去蒙城追寻父亲的足迹,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和父亲对友谊与感恩的注解。
从灵城到蒙城,汽车导航显示最近路程137公里,再加上从灵城到我们老家还有十多公里,单趟算起来足足三百多里地。四十多年前,父亲和蒙城大伯为我们姊妹几个能有足够的营养,特意买回一只奶羊,补充我们成长的口粮。由于我们姊妹几个年龄相隔不大,在七十年代初物资缺乏、连吃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妈妈没有足够的奶水喂养我们,市场上也没有成品奶粉,看到嗷嗷待哺的我们,父亲竟然想到买只奶羊,精心喂养,每天能让奶奶给我们挤上满满一大洋瓷缸的羊奶,用柴火烧开了,放上糖给我们喝,父亲的明智之举让我们享受连现在婴儿都享受不到的优待。父亲说起这件事情,没有大伯的建议和帮忙哪里能办成?
沿着这条老路,曲曲折折,沿街绕村,我们开车行驶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大伯家,一路上想象着父亲一个人一脚一脚登着他的老式单车,在路面狭窄,崎岖不平的砂浆石子路上,来回行程六百多里地,花费四天时间,丈量着用父爱铺成的艰辛之路。父亲在时,从来不向我们讲述他是怎样排除一路的劳累、饥饿、孤独……只是妈妈回想起来,告诉我们,当时父亲回到家累得足足睡了一整天。更让我们无法想象父亲又是怎样把一只活生生的大奶羊用大菈条筐运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只是在蒙城大伯那里,我们提及此事时,大伯也会很平静很坦然地讲述着他们兄弟间的过往点滴,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他们对亲友的好乐助人,好像一切都很自然,没有必要虚张声势。
父亲从蒙城插花中学驮着奶羊回来,行一天的路,赶天黑到宿州,在宿州同学家里留宿一晚,第二天继续前行。大伯也用同样骑单车的方式来我们家走亲戚。
在从小到大的记忆里,蒙城一直都是个有吃有喝,有花衣裳的美好地方,因为在蒙城当老师的大伯每年都会为我们寄来书籍、衣服和好吃的,父母也会往蒙城寄信、寄东西,你来我往,延续几十年,即使现在通讯现代化的时代,八十多岁的大伯仍然保持着每年为我们、为我们家,为我们的孩子寄信,寄杂志书籍,寄钱款物品……
说起大伯,我有两位:一位远在西宁,一位就是这位蒙城的。西宁的大伯是父亲的同胞哥哥,蒙城的大伯是父亲在凤阳农学院学习时的同学。在没有血缘关系的蒙城大伯那里,我们一直享受到亲大伯那里得到的同样的贴心关爱。父亲在时,我们常能听到父亲讲述过去与蒙城大伯之间的往事,父亲在人生最困难的求学时期,没有经济来源,仅有学校的微薄补贴维持生活。六零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当时也是讲成分的时代,老家被化为中农成分的日子更是不好过的,亲大伯被迫逃命远乡,爷爷饥饿病亡,无依无靠的时候,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身为学生的父亲依靠乡邻的资助,特别是蒙城大伯一家的救助,父亲度过一个又一个困难。从父亲那里我们知道:送葬爷爷时父亲穿的白孝鞋,做为学生的父亲都置办不起,还是蒙城伯母连夜给父亲缝制的,父亲在饥饿时总能得到大伯家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补济,一碗饭,几个馍馍……父亲想起过去的难,现在的好,时常把与蒙城大伯给予的恩惠,点点滴滴珍惜在他的生活里,工作中,热心为公,乐于助人。父亲的言行表帅作用一直影响着我们,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行动。
到蒙城,大伯一家,在月亮湾农家乐盛情款待我们,相聚时光,说不完的话儿,依依惜别时,我们车的后备箱满满当当的塞满了蒙城特产,还有大伯家~农家乐果园里的水果,大娘还埋怨没给我奶奶带上土鸡蛋……
父辈们的友谊长长久久,即使父亲离开了,年世已高的大伯仍旧向往常一样,关心着我们的长辈,关注着我们的孩子,还有早已成年的我们。
祝福大伯大娘好人平安健康幸福,也祝大家一切安好。
常常想,父亲若在,多好!但是,大自然的循环规律谁都无法抗拒。在父亲离开以后,我们与蒙城大伯家的往来不仅没有减少,而是愈来愈多,愈来愈现代化:电话,微信,视屏,快递,私家车……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建立的蒙灵姊妹群,联系更方便,更快捷,父辈们建立的友谊在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代代传下去。
梦见过去,向往未来,灵魂得以告慰!
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读。
此话不假!
尚旭霞,女。安徽灵璧人。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