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像【影展】《影像·城市》张克非/摄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这样被记载。

当我整理30年来拍摄的几万张底片和几十万张数码照片时,我发现,普通人的的瞬间竟如此不凡——这个小城首例四胞胎的诞生;一位正准备把肾脏移植给孩子的伟大母亲;在沙兰洪灾中抱着死去的小孙子欲哭无泪的奶奶……

正是这些表情、这道眼神、这串脚印——戛然而止,定格成这个城市的成长基因。

30年来,我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群体,聚焦市井民生,就是要记录平实。30年来,我不用“超广角”,少用“长焦距”,常用的是挎在腰间的一台“小傻瓜”,就是怕镜头“说谎”。

我拍摄的是生活中的凡人,我拍这些人的喜怒哀乐——街头算卦的年轻人、公园里跳交际舞的老人、在广场拍证件照的女人,还有流浪街头的孩子......

在这里,镜头对准的是细节,扒开的是常被人忽视的生活碎片。

在这里,所有的图片虽然够不上卡蒂埃·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但它却能让人多年后,仍然感觉到一个城市历史的体温和余热。

一座城市今天普通人的生活,可能就是这座城市明天的历史,用影像记录平凡人的瞬间,将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我依然会拎着“小傻瓜”游走于凡人中间,如果在人群中你看到有一只小镜头对着你,那可能就是我。

——张克非

△《招工》上个世纪80年代初,招工还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很多妇女走上街头去应聘工作,变成当时街头一景。

△《街头快像》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姑娘在牡丹江市文化广场拍证件照。

△《大辫子姑娘》1997年9月,在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源镇采访时遇见一位长辫子姑娘。当时姑娘16岁,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当年的姑娘现在怎么样了?

△《修脚》修脚是门手艺,可卫生条件令人堪忧。现在这样的修脚摊已经看不见了。

您拍摄了这么多平凡人的生活瞬间,都是用人文的角度去记录。您的摄影是否应该可以用“人文摄影”来概括?您对“人文摄影”怎么理解?

Sheldon

张克非: 

做专职摄影记者20年,每天关注的就是民生百态。我理解的“人文摄影”就是百姓生活,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公园遛弯,家常理短,每一个生活瞬间就构成了“人文摄影”的全部。只要你每天把镜头对着生活,对着百姓,记录一个城市平凡人的瞬间。那么,拍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人文”的。

△《宠过了头》不知从何时起,大家都爱上了宠物狗。

△《婚礼唢呐族》2003年,在市区的饭店门口,结婚的礼车一到,唢呐族就会立马出现。讨个“红包”,马上走人。

△《广场活动》

△《辣白菜》

您记录这座小城市中发生的故事,历时30年时间,一般人很难想像。在这个过程中,您坚持的动力是什么?30年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Sheldon

张克非: 

从第一天拿起相机,到现在应该整整37年了。开始只是出于爱好,拍些花花草草。可到了工作岗位,我 的相机对准的就是人,身边的普通人。由于拍摄了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当时牡丹江市的《镜泊晚报》找 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做一名摄影记者。由于当时在高校工作,工作环境和条件都很好。经过几天的思考 ,还是决定去做一名摄影记者。这样,一干就是20年。这些年来,如果说动力是什么?可以套用一句时 髦的词“不忘初心”。而不断给我动力的是我的采访对象,《大山里的夫妻学校》,一对夫妻为了孩子 在大山里教孩子读书。《儿啊,妈妈给你一个肾》,一位母亲为患糖尿病的孩子,将自己的肾给了儿子 。《新娘惜别去维和》,一位部队医院的护士长,刚刚举办完婚礼就踏上去刚果(金)维和的火车。《 百人拉起大货救伤者》,一台大货车侧翻将路人压在车下,市民主动前来拉起大货车救伤者。这些就是 我坚持的动力。

△《冲突》

△《沙兰洪灾》

△《上班路上》

一路上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有什么难忘的故事想我们读者分享吗?

Sheldon
张克非: 

一路走来,的确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996年1月30日,黑龙江省海林市农民王华军的爱人孙艳梅生下了“ 龙凤四胞胎”,从那时起,我跟踪拍摄“四胞胎”整整18年。从出生到上大学,每年都要去看看这四个 孩子。他们上学前班,上小学,上中学,考大学。每个阶段的影像都留在了我的镜头中。18年的跟踪拍 摄,留下了四个孩子的生活片段,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您是怎么走上摄影之路的?

Sheldon

张克非: 

前面我说过,进入报社前我在高校工作。摄影,作为爱好也拍了很多年,可真正踏上摄影之路还是应该 从进入报社开始。我进入报社时已经30多岁,从一名摄影记者做起,每天游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每天要在报纸上见到自己的新闻照片。从摄影记者到摄影部主任,到后来担任图片总监,手中的相机一直没有放下过。

30年之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手机摄影成为热门,最常见的是 发微博微信,对如今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您怎么看?

Sheldon

张克非: 

这个题目好。我曾经在记者培训时讲过这样的题目。《手机时代,人人都是摄影记者》。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摄影已经不是过去那么奢侈的一件事情。手机像素的不断提高,拍摄的图片可以马上上传微博和微信。如今,自媒体的出现,很多图像可以不用纸媒印刷和三级审稿,方便快捷。我是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等多家通讯社和纸媒的签约摄影师。而现在发布图片最多的是“今日头条”和微信平台。

您对如今的摄影爱好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Sheldon

张克非: 

摄影,如果你真正爱上了,那一辈子都不会放弃。然而,真正喜欢摄影,不是钟情于花花草草。把镜头 对准你身边的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个城市的历史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记录中被记载下来的。

感谢张克非老师的精彩佳作和热心分享!吞像摄影将在下周二举办张克非老师的公开课:吞像【公开课】纪实摄影,记录你所生活的城市,为您讲述纪实摄影师鲜为人知的30年心路历程,内容非常精彩,欢迎前来收听!吞像下一期【影展】栏目,再会!

Sheldon

摄影师是谁?

张克非

张克非,高级记者,中国地市报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从事新闻摄影工作20年,作品获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金奖、中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奖。摄影作品分获黑龙江新闻奖一、二、三等奖。20年来,有70余幅作品获全国、省级各种新闻奖。

快来给吞像投稿吧!

把你的大作发给我们,我们会为您打造互联网平台最专业的在线个人摄影展,让全世界各地的影人们看到您的作品,

投稿不限题材:风光、人像、旅行、人文均可,更不限制器材:手机、单反、胶片均可,我们的要求只有三个:

够自信

一组题材明确的主题照片

照片数量在8张-20张以内

只要您符合这三点就大胆地给我们投稿吧,入选后会由吞像的专业编辑与您联系采访哦!

(0)

相关推荐

  • 兰州,一场洪水之后

    <洪水之后>,普遍失忆里的继续生活 采访 .撰文 / 何凝 编辑 / Jy 第52届瑞士真实影展(Visions du Réel)于4月15-25日举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影展仍旧采取线上 ...

  • MPC最佳摄影师专访:一位95后旅拍镜头下的冷暖人生!

    ˇ - 前言 昨天,第四届MPC手机摄影大赛最终获奖结果公布,历时31天的征稿,6大单元,近70000张的投稿作品,经组委会及评委老师的综合评选,共32张作品成功脱颖而出. 其中,刘波凭借视角独特.富 ...

  • 摄影家尚昌平拍摄新疆20多年 用镜头讲述喀什最美时光 | 北晚新视觉

    2018年2月7日到3月4日,11月20日到12月31日,2018年的中华世纪坛,都有人文地理摄影家尚昌平的展览.前一个主题为"我到新疆去",后一个是作为"在历史跨越的现 ...

  • 【常德人的一天】他40年扛着“长枪短炮”走常德

    他用镜头记录一座城市的生长: 他用40年光阴捕捉一座城市的乡愁: 他双眼失去了光明: 他变买了相机: 他住进了敬老院. 他终于实现了办一次影展的心愿. 12月9日,陈旭昶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湖南常德诗墙公 ...

  • “林语堂家族全家福”回归厦门 收藏者:这张合照摄于1926年

    林语堂 (后排左三)全家福 厦门网讯(文/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供图/紫日)收藏爱好者紫日最近在一批和厦门有关的老照片中,发现一张由厦门美璋影像馆拍摄的大文豪林语堂的家族合照.他经研究相关资料并请教了 ...

  • 【诗乐影像】张海鸥:金缕曲·花自媚

    诗乐影像 张海鸥:金缕曲·花自媚 金缕曲·花自媚 作词:张海鸥 演唱:陈泳錥 作曲 / 编曲:邓莉璇 九脉珠江水.尽东流.汪洋向若,历千千纪.长忆当年鹃啼事,水月镜花自媚.人渐老.风怀孰记.碧草青榕幽 ...

  • 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的真实影像 城市夷为平地 近14万人死伤

    广岛作为当时日本第八大城市, 有居民 33 万.原子弹在当时造成死亡 7. 1 万人, 伤 6. 8 万人.随后又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射而出现流产, 部分初生婴儿畸 ...

  • 肺小结节影像诊断张国桢教授

    多国数据显示肺癌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相当高部分可达100%,但大部分病患是在晚期转移时发现生存率只剩20%,根据统计2015我国死亡原因第一的是恶性肿瘤有220万人,其中肺癌占据发病数与死亡数第一名,如 ...

  • 这张合影摄于1945年春

    这张合影摄于1945年春,原书注释是民國卅四年春中美将领於贵阳東南視察砲兵演習. 照片上的軍官右起:刘廉一(字德焱,刘将军的字网上多写作德炎是不对的,其是黄埔6期.陆大16期的高材生,时任陆军总司令部 ...

  • 【每天老照片】-1万-3857-1909年汉口老照片 张柏林摄

    1909年3月的湖北汉口老照片一组分享给大家,拍摄者:罗林·张柏林. 1909年1月初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教育调查委员会考察团一行从芝加哥启程,开始了近半年的中国之行.考察团总共由四人组成,欧内斯特·伯 ...

  • 雅昌影像会员 | 张银龙影像佳作分享

    雅昌影像曾在往期的推送中,发起了影像征集,旨在广寻摄影人的独家影像记录,与大家一同交流影像中的所见所感. 征集过程中,我们收到了许多来稿,其中不乏各类题材的佳作.在过往的推送中,我们也已经开始定期呈现 ...

  • 【每天老照片】-1万-4141-1909年的成都城乡老照片 张柏林摄

    1909年的成都城乡生活旧影,本组照片为张柏林拍摄. 1909年1月4日,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1881年-1948年)及其儿子罗林从芝加哥启程,于同年2月2日抵达上海,开启他们的中国考察之旅.考察期间 ...

  • 【每天老照片】-1万-4497-1909年的成都城乡老照片 张柏林摄

    1909年的成都城乡生活旧影,本组照片为张柏林拍摄. 1909年1月4日,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1881年-1948年)及其儿子罗林从芝加哥启程,于同年2月2日抵达上海,开启他们的中国考察之旅.考察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