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免押大势所趋,支付战之后将是数据战

据香港文汇网报道,7月10日,香港首家问世的共享单车Gobee.bike宣布将结束在香港的业务。经营1年多来,Gobee.bike仍未能实现盈利,它坦诚表示,“庞大的单车维修开支难以为继”,不过用户押金将可全数退回,公司将妥善处理所有退还押金的申请。

比起单车品牌倒闭创始人跑路、押金难退的梗,Gobee.bike已经算是体面地退出了。因为押金,一直是共享单车企业绕不开的一道高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享单车押金存量规模约200亿-600亿元。随着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退场,用户的押金损失将达10多亿元。近两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深陷押金难退的困局。而市场上的幸存者们,则随着ofo、摩拜等头部平台的免押,也逐渐走向了免押的大趋势。

继6月摩拜单车的百城无门槛免押骑行服务后,7月5日,摩拜单车宣布在全国推出无门槛免押金服务,超过2亿用户将可以享受免押金骑行,并号召全行业参与。ofo的免押之路则走得更为曲折。ofo曾在全国25个城市推出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而今年5月,ofo将免押城市缩至上杭广深厦门5座城市,近日,ofo又全面取消了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并宣布上线新一代信用积分体系,可通过用户行为进行信用考评并分级,信用较高的用户才有望减免押金。

另外,哈罗单车是率先开启全国范围信用免押服务的企业,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户在全国180个城市可免押金骑行哈罗单车。哈罗单车CEO杨磊表示,免押战略预计到今年年底可辐射1.6亿骑行用户,免除押金总额超过300亿元。

免押呼声很高,共享单车颓势却已不可挡


尽管今年年初,头部三大共享单车企业依然出现有寒冬过后“回暖”的迹象:3月,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的8.66亿美元融资;4月,哈罗单车完成E1轮融资,主要投资方为蚂蚁金服和复星,融资金额接近7亿美元;同在4月,摩拜单车则与美团达成收购协议,摩拜以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和10亿美元的债务,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但相比去年共享单车领域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发一次热点讨论,如今摩拜免押的消息已经未能在业内掀起太大的风浪。这也许是因为,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疲软期,行业红利也已被消耗了大半。

易观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5月市场报告》显示,在月活跃用户规模方面,ofo、摩拜和哈罗单车分别以2805.10万人、2085.63万人和761.85万人占据共享单车行业前三名。除了ofo、摩拜、哈罗的苦苦挣扎,在共享单车这个舞台,仍有新人在陆续进场。不过,行业格局已经很难再发生变化,未来的单车该如何走下去是不少人担忧的问题。如今,行业竞争已经由最初的烧钱、圈地运动,走向了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但显然在大众用户的眼里,共享单车的落败已经初露端倪。从去年多个中小平台倒闭、跑路、押金难退,再到共享单车坟场的出现,以及今年,各种乱象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单车损坏、路边堆积的各种资源浪费现象变本加厉……总之,我们尚未看到一个成熟、且健康运转的模式。

2017年的寒冬,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寒冬。气温降低导致单车出行频率急剧下降,可以说是共享单车最难熬的一个冬天了。而除了“物理攻击”,共享单车行业还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化学攻击”。

一方面,资本余温尚存,但距离完全冷却已为时不远。今年,连同共享经济一同降温的还有区块链,而从区块链这个生命周期更短的风口,我们可以窥见共享单车的发展轨迹。2018年,共享单车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尾声,一笔笔巨额融资更像是末日的狂欢,也是背水一战的赌注。从市场的被教育程度来看,共享单车已经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从更多用户的粘性上看,这依然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

不仅单车骑行率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政策监管力度和深度的增加,用户要想随时随地用到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初期投放的一批共享单车已经老化,维修、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且单车老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解决办法除了不断投入新车,也就只能加强维新效果。这样看来,更多较晚入场的单车品牌反而会因车子更新而拿到优势。比如ofo前段时间深陷大批车辆损坏的困局,用户体验持续下降;摩拜单车品质占优,却也因单车笨重难骑而遭到诟病。

还有个细节在于,ofo的黄色和摩拜的橙色单车均是暖色调,自上而下较晚出现的哈罗单车和新入局的青桔则采用了冷色调,随着时间的流逝,冷色调单车更清新、受欢迎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其实从共享单车性别占比上可以看出,哈罗单车的女性用户比例要高于ofo和摩拜单车。

剧情扑朔迷离,巨头支付之争让战场变得更加复杂


共享单车解决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的效果显著,极大程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从企业角度出发,要同时满足市场和企业的巨额盈利需求似乎是不可能的。资本是单一企业的续命药,巨头的支付大战则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入局,雄厚的财力是支撑企业存活的表象,内里则是两家公司都试图利用自己的投资和收购交易,来将共享单车庞大的用户群体引流到自己的生态系统当中。移动支付战争的炮火已经响彻了共享单车行业。

对巨头来说,共享单车有三大稀缺资源,一是海量用户出行数据。出行,可以说是新零售一半的命脉。新零售作为线上线下的零售形态,正是城市生活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目的地。单车出行数据的重要程度甚至可以与滴滴等网约车企业数据相媲美,比如零售商铺或小商小贩可以依托单车出行节奏在车辆密集点提供定时服务。同时,零售也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掌握用户的出行数据,对于零售市场的争夺至关重要,也间接影响移动支付的市场。

二是用户信用数据的补充。不论是哈罗单车选择芝麻信用作为免押凭据,还是ofo打算建立一套独立的信用体系,都彰显了信用数据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用户实名、乃至各类用户网上操作走向实名制,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信用社会的建立也在各类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一日千里。而在现阶段,谁掌握着更全面、更丰富的信用数据,谁就能拥有可靠的奠基石。

三是用户消费习惯的画像。共享单车的发展考验着线上平台的支付、风险管理和移动平台技术,出行消费数据能够反映用户的消费习惯,得益于出行路线和目的地数据集合,同时也离不开AI、大数据等互联网创新科技的参与。在一系列智能化的数据算法基础上,用户消费画像将变得更为精准,间接促进新零售以及支付市场的发展。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分析师甘托利桑迪普·甘托里(Sundeep Gantori)表示,归根结底,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其他领域,中国O2O商业世界的成功将取决于规模大小。“在中国成为成功的O2O玩家的两个主要壁垒,一个是获取大量数据的渠道,另一个是有雄厚的财力来持续进行投资。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大型企业拥有独特的优势,行业整合将会持续增多。”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巨头的参与都将为共享单车行业带来巨震,行业竞争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纬度。共享单车企业一方面依靠巨头的竞争续命,另一方面则只能沦为巨头竞争的筹码。

支付之外,巨头同样看重的还有共享单车数据


现阶段,共享单车进入了盈利模式探索阶段。将不可避免需要压缩成本,在精细化运营形态下缩减开支,例如ofo不久前公布降本增效进展,称单车运营成本降低80%,每辆小黄车综合运营成本已从2017年的1.5元/天降至0.2元/天。

或者涉足新领域、开发新业务以求突破。例如滴滴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的跨界合作,以及美团收购摩拜,将O2O城市生活服务与“最后一公里”单车出行需求结合……诸多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给了共享单车行业更多机会。

对整个行业来说,共享单车可以承载更大的价值。如今,共享单车政策规范制度依然有待完善,面对已经被教育成熟的市场,已经养成出行骑单车习惯的用户群体,共享单车正来到了重整旗鼓、适应调整的重要时期。

除了骑行卡等硬件产品和服务售卖的直接变现,单车的数据价值有更大的可挖掘潜力。作为聚光灯下的新业态,共享单车也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次乱象都是对品牌信誉的消耗,涸泽而渔,对短期价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垦只会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进入单车竞争下半场,市场格局不断趋于稳定,而巨头的入局势必将打破平静的湖面,给行业带来新的震动。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单车品牌势必走向免押,损耗成本也将不断被压缩至一个稳定值,共享单车将开始正式进入盈利阶段。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