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瞋痴

2018-05-30

在佛法中,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

1、贪

“贪”往往是与财、利联系在一起的。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也告诉众生,不可生贪念,所谓“一念烦恼起,百万障门开”,凡夫俗子为了达到各种贪婪的愿望,必然会胡思乱想,生出各种祸端,同时为了财、利而不择手段,用歪门邪道去争取。现代社会争取个人财富和创业是值得提倡的,但如何遵守商道、践行诚信、杜绝贪念却是大多商人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2、嗔

“嗔”是无名业火,一旦动怒,人最容易头脑发热。生气、厌恶、憎恨,甚至脾气大,都属于嗔念。

在现代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当你愤怒时,不要做任何决定。在普通生活中,怒火中烧构成了许多危险产生的隐患,佛曰: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因此,必须要戒怒戒嗔。

3、痴

“痴”也称之为愚痴,即不明事理,是非不分。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是非不分则是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在芸芸众生不乏浑浑噩噩之徒,人生一世中,不知所为也不知心之所踪,在世界上虚度一生,草木一秋,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够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如果能树立远大的志向,目标明确、坚持不懈,也就不为“痴”了。

4、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自我崇拜。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为人处世要态度谦和。因为你有傲慢之心,无形之中给别人带来抵触和反感之心,你不能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因此别人不愿意帮助你。你的位置越高,往往可以听到别人给你意见的机会就越少。因此,傲慢之心不可有。当我们有这种念头的时候如水面泛出波纹,那么,考验我们的就是在最潜意识的心理行为中能否克制这种傲慢之念。

5、疑

“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

佛法可以去怀疑,但怀疑是怀疑,怀疑的同时你可以把这份怀疑放在一边,并愿意实际去验证,这种怀疑是允许的。但心中升起了怀疑,并且坚信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因此放弃了实证,就成了“怀疑”与“执着”的综合体,这就是思惑中的“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