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小"举动 竟让我博士论文"起死回生"

【留美学子】 第1588期

 教育无国界 篇篇精选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记者

一位强烈使命感的知名作家

一群热情的公益奉献者和家庭

一个5年篇篇出彩的公益公众号

让我几乎进入死胡同的博士论文进程

乍然

柳暗花明!

起死回生!

我想 我做 我坚持

作者在录入数据中

3年前,在我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也是我刚怀孕的时候,那段时间正好有身边的家长跟我讨论华裔孩子发展的挑战。在积极青少年发展领域学习几年,看到其他族裔的研究都在探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因素,也有相应的教育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发展。而华裔这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很多的研究关注华裔的学业成就,难免深化华裔的模范族裔(model minority)刻板印象。我们需要全面积极发展的研究,更需要从这方面的教育实践。

身为一个博士生,如果另起研究课题作为博士论文,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我最初计划是最多4年博士毕业,但是如果独立做研究课题,经费缺乏不说,可能有无法按时毕业的风险。但是那时候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和身为母亲对新一代华裔孩子发展的责任感,让我最终决定独自开展一项研究来探讨华裔二代积极发展需要关注的方面,甚至计划未来还继续追踪来看家庭、社区、学校和孩子自身的哪些资源对他们全面积极发展是有帮助的。

虽然从有这个决定到最终真正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容易,但是从0到完成,这项研究两次得到学校小额经费资助,一点点地往前走,直到完成前面大部分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一切还算是很顺利。

没想到到了做第二项在线调查研究,也是我最初以为会是比较容易的部分,却让我焦头烂额,差点让我无法按时毕业。

论文答辩后,终于有一个完整的周末陪女儿啦!

今年的3月份,那是我开始收调查数据的第四个月,我和先生以及2岁的孩子在那几个月几乎每天都在为收集数据四处奔波。这个时间远远长于我原先计划的一个月,而研究数据量却连一半都不到。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还需要另外四个月才能收集完,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因为无法按计划完成论文而丢掉已经拿到的工作 offer。

那段时间,任何一个人跟我提任何可能收集到数据的机会,或者任何一个家长或者孩子跟我说他们会参加,我都非常的激动。无论再忙,所有的讲座邀请,再远的距离,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每次我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感觉每一次出门回来后就会带回来满满的感动一样。

答辩圆满完成,先生和女儿前来祝贺!

有一次安排到一个一千多人的中文学校去收集数据,热心的副校长提前发出宣传,我以为会有好多好多人来。那天打印了上百份问卷还担心不够,也准备了礼品卡想着现场按照数据比例抽奖礼品卡,我们一家三口兴致满满地提前来到学校的课室,一切都准备好了。然后我们在那坐了接近一个小时,除了副校长,没有一个人出现。

每次给各个城镇中文学校的家长做讲座,我先生都会开车帮我送过去,然后他带孩子在附近玩或者陪孩子在车里睡觉。等到我讲座结束时他再来接我。每次他都会问我,“人来得多吗?有人愿意帮助做研究吗?‘’ 我大都跟他说:“挺好的。”

一家三口人

其实那时候真正通过讲座参加研究的人并不多,要么孩子的年龄不符合,要么家长同意孩子不乐意,更多时候是我们的家长和孩子真的太忙了。所以,那几个月虽然我们为同一个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几乎都是在“打空拳”。

不过真的很享受与家长们精彩的讨论,也正是通过跟家长的交流,让我更确信我在做一个对的事,为我在那段艰难的时间中加添了不少的忍耐。每次看着数据量有些灰心时,去做讲座跟家长交流完又重新得到信心和力量。

暑期里为教会孩子们上活动课

但就在我四处碰壁和等待的过程中,一扇门不知不觉打开了。由 CALex 主办的家长讲座被学生记者雅玲在《草根联盟》和《陌上美国》公众号报道发布出来,刚好被【留美学子】公众号创始人、知名教育作家,一直在热心公益的《陈屹视线》女士看到。

陈屹女士那段时间,正在准备一个非常重要的访谈且准备回国的行程 (后来我从她的文章中才知晓,那次 《访谈:放弃耶鲁校长职位后的人生之旅》,确实需要用心和功力并存的全力以赴,陈屹女士做到了)。

可想而知,我当时出现,正是她压力大和时间有限的时刻,但她还是与我通了很久的电话,她把教育作为使命感,也正因此,她2014年至今坚持的【留美学子】篇篇精彩的公益平台,聚焦着居多的精英读者群体。通话后没两天,《陈屹视线》我做的 《华裔子女教育难题: 为何研究者不敢碰?》的对话实录在【留美学子】问世。

正是这篇文章被16000多读者阅读传播,改变了我博士论文的进程,更可以说,也许改变了我留美学子的“命运”。

文章发出后的一两周内,来自美国各个州很多人通过邮件或者微信联系我,想参加我的研究或者支持我的研究。来自匹兹堡的,加州的,纽约的公益教育机构和家长以及他们的孩子,为我四处鼓励身边的朋友参加。许多微信群主为我在群里轰炸信息邀请、提醒,甚至“催促”大家支持。

之前四个月四处奔波的努力,我也仅有不到100份的调研数据可以使用,其中几十个还是我身边认识的家长和孩子友情帮忙。而在文章发出后短短的2周之内,我就完成了能够满足数据分析的数据。还有许多愿意公益付出的父母们,希望能够为华裔孩子积极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奉献时间。

有许多令我感动的故事,其中包括:

有几位未曾相识的华裔家长有一天晚上与我通话几个小时直到深夜,为我未来的研究发展出谋划策;

有家长听完我的社区讲座后提出想个人捐款资助我的研究;

林之女士想以公司的名义出资支持我的项目;

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的创始人李秋波博士与我联系讨论未来的方向;

……

作为研究者我不能以个人名义接受捐款,我一一婉拒大家的爱心,但是真的被感动到了。不过我真心希望华裔能够有一天像其他族裔一样,能够有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基金,鼓励和支持更多人参与华裔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在分享会上

总之,这一切就像做梦,感动蜂拥而至大大超过了我的期待。虽然我从不认为困难会一直都在,但是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转身变成这么美好的祝福,那时候我深刻懂得上帝的美意。如果我去年10月份我一直请求与我合作的中文学校(我承诺义务三年为他们做项目评估)真的轻易答应我去他们学校收数据,我不可能会接触到这么多素不相识却热心支持我的人,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知道这项研究并愿意加以支持。

我在最不可能抽身做实践的时候被‘’推着”走进华人社区去做讲座,但是与家长孩子接触后才真正理解他们,才更强烈希望继续研究来了解和支持他们,包括不久后的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也正是这些联结,让我更感觉到一种使命感让我更想把这项研究做好。

最初的困难,反倒成了最大的推力。个别的冷漠变成大家的热情,我的事成为众人的事,大家的努力成就我的成果。所以今天我想跟所有支持帮助过这个研究的人说,谢谢你们!

几个月前, 我还因为缺乏数据导致论文一筹莫展,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素不相识、如此知名、充满爱心和使命感的作家,在百忙中用心撰写一篇发表在【留美学子】上的访谈。让无数件温情、美好的事件一个个接踵而来。朋友、陌生人、社区公益奉献者,令人欣喜和感动……  【留美学子】为我在最后一米的冲刺,给了不可估量、让我无法言语感恩的推力。

6月10日我终于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现在已完成博士学位并开始了全职的研究工作。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正如我访谈里所提到,这个博士论文研究是自己研究生涯的起点。完成论文后,我按照参与人数比例给孩子们发送礼品卡(只有中奖的孩子有收到我的邮件)。然后陆陆续续在几个社区分享了研究结果,也在每周六为华裔高中生开展在线的公益研究培训 workshop。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研究,用研究的方法去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分享会上

虽然已经收集的数据足够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我仍然需要更大样本的数据来提供更可靠的结果,目前数据收集仍然开放(如果您有12-18岁在美出生的二代华裔孩子能够参与,请看下面的链接)。我希望能够继续下去,做好研究,尽心竭力的回馈我们的社区!

参与研究

第一步:家长完成知情同意书:

https://tufts.qualtrics.com/jfe/form/SV_6KEZXxuMbqRn9Q1

第二步:孩子完成在线调查问卷:

https://tufts.qualtrics.com/jfe/form/SV_7a3Tg7mKLuYb9WZ

【留美学子】已发1587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篇篇精选

近期发表

从硅谷到纽约 职场母亲的历练

为何留学寄宿家庭问题多? 这是最客观实用的回答

医生妻子: 为何美国学医从医如此难 上篇

当医生成为病人, 妻子美国求医路 下篇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