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里的“见路不走”对商业管理的重要性

《天幕红尘》是豆豆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相比前一部《天道》来说政治气息比商业气息要浓。但是在理论上《天幕红尘》却是把商业思路讲得最透彻的,《天道》则在行为和运用过程上用事例的方法把商场上的事讲得更加清楚。

豆豆的三部曲里的三位男主角,在第一部《背叛》的宋一坤和第三部《天幕红尘》的叶子农,最后的结局豆豆都是让他们两人被黑帮所杀害,宋一坤是求死,叶子农则是预知死亡的临近却又不可逃。只有第二部《天道》里的丁元英是带着心伤去了国外生活。

之所以豆豆会这样描写,是因为她结合本部人物的个性和真相,为这些主人公找到了一种灵魂升华的方式。

三部曲里的三位“高人”,豆豆都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过人的管理才能和商业嗅觉。这里我们来看第三部曲里的“另类思维”。

“见路不走”

书里提到了一个有反我们常规认识的一个词叫“见路不走”。整个情节也由这四个字展开,叶子农送给了罗家明“见路不走”这四个字,罗家明看见后,生意失败开枪自杀在办公室里。

“见路不走”因此变得神秘起来。这四个字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深层次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书里对于“见路不走”是给出了精确的答案的:

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

“见路不走”便是让我们不要看到什么便去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行事,别人成功的路子你拿来用却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阅历、背景和做人做事风格都不一样,所以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只能创新,凭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衡量一件事,并对它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按自己的路子来便好。

豆豆的小说里很多人认为藏着非常高深的学问,带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词语,新的见解,新的思维突破方式。豆豆的小说的确引用了很多佛教、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比如《天道》里的文化属性,比如《天幕红尘》里的见路不走。

其实这看似晦涩难懂的词背后都包含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便是豆豆所要宣扬的“实事求是”的观念,做人做事定要脚踏实地,不图快,要图稳。

在我们说了多年,从小便开始学习的实事求是,如今步入社会以后才发现,想要凡事实事求是是有多么的难。为何从小学习的简单道理长大了以后还是做不到,可见,想要真正踏实的做人做事并非易事,而是跟随我们一生的行为准则。

走适合自己的路

豆豆“见路不走”的思想在《天幕红尘》里便运用在了方迪和九哥要开一家连锁面馆里面。方迪作为连锁面馆的负责人,她把“见路不走”的思想运用在管理上才是真正的精髓。

方迪在面馆刚开业找人才时,便悟出了叶子农说的“见路不走”便是要走适合自己的路。

人才很多,却要找最适合自己面馆特色,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的人才。就好比我们管理 一个公司,找的人才必须要赞同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便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人和人的三观不合尚且不能走在一起,那么公司与人的三观也一定得合才能携手走得更加长远,公司因为人的因素才能发展得更加好。

别人成功失败的经验教条很多,但是哪一种才能为自己所用?

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顾客,只看你自己条件的因果。不以新旧论,不以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论,只以有效论,有效与否是唯一的取舍标准。

文中依然为我们给出了答案。便是以一件事情是否有效来看待此路是走还是不走。

如果见路便走,走多远全凭运气。

如果见路不走,那么便是挑着合适的路走,定当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的路。

这正好符合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把“见路不走”实际运用到管理上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非跟别人一样或不一样,是让你以结果对条件的需要去取舍。

方迪在运用了叶子农的“见路不走”思想开了连锁面馆之后,无疑是成功的。

这里豆豆也是颇具深意,让方迪来讲出所有“见路不走”的含义,并成功的运用到了商业运作上。方迪便是“启迪”,启迪了众生对于“道”的悟透。

方迪的话和她的成功便是最好的做到了“见路不走”,从这里便反证了文中开篇罗家明的自杀是并没有悟到叶子农送给他的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一个公司的老板便是领头羊,是头狼。后面跟随了无数为你打江山的人,但是在这群人中却需要你的智慧去管理,去选人用人,而不能跟随别人公司成功的经验去做决定,因为所有具备的条件都不同, 那么同一条路走下去便有可能他能到达终点,而你却在中途遇到挫折而归。那么“见路不走”便是要以自己的实际条件去选择一条自己的路走,选择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人才为其所用。

如果“路”如此难走,那么我们便畏手畏脚吗?不。

我们应该分清自己的形势,看清自己的长短,分析事情的利弊,不唯任何经验主义去做人做事,用豆豆这三部曲里告诉我们的逆向思维模式去准备结果需要的条件。把自己放在中心,然后再用发散的思维,实事求是的去思考要走的路。

那么“见路不走”便是大道敞亮,前路似锦。

文:奈雨尘(自由撰稿人,佛系文青)

从《天道》看“果导因”的逆向思维对成功的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