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观音菩萨――救民于水火的慈航道人!
(博士论西游第五六四讲,选自《西游谜中谜》(383)第八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据《悲华经》记载,作为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观音与其父及两个弟弟共同出家修行,他发下宏愿,若众生仍有烦恼,他誓不成佛,而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而《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音早已成佛,为救众生,现作菩萨。
从佛道返回菩萨道以救世人的观音,充分说明了他的大慈大悲之心,并且,在佛教进入中国后,为了争取广大女性信众,根据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各种化身去说法救度众生的记述,观音的性别逐渐变为女性,并在中国信众的心中固定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道教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不过,更让人注目的是,二者的借鉴和融合。许多道教神仙成为了佛教的人物,比如,道教中的“关圣帝君”,即三国名将关羽,在佛教中被称为“伽蓝菩萨”,当然,更多的佛教神仙也成为了道教中的真人,佛教中的燃灯古佛,就被道教称为燃灯道人。
作为佛教中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在汉传佛教中地位更为显赫的观音菩萨,她是否也被吸纳进道教的神仙体系之中了吗?如果她也成为了道教神仙中的一员,她在道教中的身份和地位又会怎么样呢?
毫无疑问,观音菩萨当然被吸纳进了道教,并且她在道教中占据着物别重要的位置!观音在道教中的名字为“慈航道人”,又称“慈航真人”、“慈航大士”、“观音大士”,是元始天尊的门人,道教的十二大金仙之一。
记载观音的道教经典有多部,其中《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灵宝经》记载:“禅黎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弟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上述道教经典对观音的记载,共透露出了三个信息,一是观音在道教中的地位,二是观音未成仙之前的身份,三是观音救民于水火的善行。我们下面对此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观音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三清”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三个神仙,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其中,元始天尊则为“三清”之首,观音作为元始天尊的弟子,其地位之高,恐怕也是大部分神仙难以企及的!
第二,观音未成仙之前身份极贵。观音是禅黎世界坠王的女儿,也就是说,她是帝王之女,可以称之为公主。作为帝王之女,国之公主,观音在未成仙得道之前,她可是标准的王族,是世间众人瞩目仰视的对象。
第三,观音采药求雨救民无数。观音不仅发下大愿,要普度世间男女,更是以丹药和甘露救人,特别是在天下大旱,人民死伤无数之时,其显出真身,救来甘霖,救民于水火之中,可谓之至大善行。
由此可见,道教中的观音,即慈航道人,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一样,都有着大慈大悲之心,只愿普度世人,而不计自身得失!而道教中的“慈航”二字,更是对观音大慈大悲、普度世人的善行进行了精妙的诠释。
不过,道教中的“慈航道人”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还是有点区别的,其中,“观音菩萨”胸前有一个“卍”字符号,而“慈航道人”却没有这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