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相邀,说去看淅川烙画。约稿多,杂事多,难以脱身。几次三番,盛情难却,便忙中偷闲,应邀前往。说实话,在我的印象里,南阳烙画较为出名,淅川烙画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心里也不当做一回事儿。可是,当我走进淅川县世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展厅,还是被淅川烙画的艺术魅力震撼了。这个展厅挂着30余幅作品,有人物,有花鸟,有山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果不仔细辨认,还以为是用笔和颜料画成的美术作品。
淅川县世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罗建忠告诉笔者,烙画与普通的美术作品不同,普通的国画美术作品用的是纸、笔和颜料,而烙画则是用烙铁和颜料在丝绢上绘画而成的。他说,淅川烙画源于楚国。相传,楚国宫廷取暖用火盆。引火的时候,先用竹叶,再用竹子,再用柴火。等柴烧成炭火的时候,才能拿入宫内。烧火是有专人负责的。其中,有一位姓范的人,因为夜长难熬,在烧火的时候,用拨火的贴火棍在竹子上画画,久而久之,便发明了烙画。淅川烙画究竟是不是源于楚国,我不敢肯定。但是,我知道,楚国始都丹阳位于淅川丹江和淅水交汇的地方。楚国819年的历史,其中在淅川353年;楚国42位君王,其中有18位君王在淅川工作和生活。这些历史给淅川烙画的发明创造了必备的条件。罗建忠先生说:“据说,这个姓范的人,可能是范蠡。”我问:“具体有什么文献记录?”他说:“目前还没有,但希望能够被文化学者发现!”范蠡是楚国人,但是,范蠡在离开楚国前究竟有没有在楚国王宫里里烧过火,确实没有记录,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很小。但是,这个发明者姓范,也许是,也许不是,大约是推测罢了。
张彦女士是淅川县世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首席工艺美术大师,可惜是周末,没有见到。罗建忠先生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写道:张彦老师生于1959年,从事烙画40余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形象逼真,跃然于娟(纸),深受国内外朋友喜爱和收藏。淅川烙画由淅川世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挖掘并传承,自2020年4月27日开始,目前已经拥有以张彦女士为主的工艺美术工作者10余人,创作出了50余幅淅川烙画精品,产品已经销往西安、郑州、北京等地。联系电话:杨先生0377—69262777 15837721018,地址:淅川县原上集镇罗池贯社区院内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