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怪吴京

关于国庆三部献礼主旋律电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口碑票房双输的应该是《攀登者》跑不掉了。

这部从刚一立项就因为主演吴京而争议不断的影片,目前是三部献礼片中唯一一部豆瓣评分低于7.0的影片。

这样的卡司阵容,这样的宣传力度,换来的却是上映四天5亿票房,这未免让人感到略有心酸。

那么《攀登者》到底怎么样呢,吴京的第一次马失前蹄,原因也是因为网友们对吴京的抵制嘛?

很遗憾的是我想说,吴京这次真的没做错,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并无大碍,登山过程中虽也有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华丽耍帅,但考虑到影片是为了营造紧张感与艺术感,这些也并不会让观众感到多么的出戏。

而真正坑了这部片子的是导演李仁港。

首先就是影片从头尬到尾的BGM和配音,这是一部神奇的影片,它的神奇在于这是一个BGM从头放到尾的片子,音乐就从来没停过,搞得跟MV似的,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而且许多配乐明显就是瞎配。

有一个情节是,张译饰演的副指挥孤身前往山谷把井柏然饰演的队长尸体运回来,最后和吴京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这么个悲伤的情节,影片的BGM居然很激昂,没错真的很激昂,就跟千辛万苦迎来了大结局一样,一点伤感的意思都没有,这段是把我彻底看蒙了。

更不要说演员居然没有一个是现场的收音,全都是后期配音对口型,这个真的是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我估计导演当时应该彻底放弃了当场收音,全靠后期bgm和配音来完成影片制作,这对于一部登山题材电影来说无异于是致命一击,观众走进影院看的是什么,是惊险刺激的登山啊,登山过程演员们是对口型,bgm从头燃到位,环境的嘈杂声再融进去,得到的结果是啥也听不清,耳朵都要聋了,真实感 临场感全无

其次就是剪辑上的硬伤,听说《攀登者》最初的版本并不令人满意,所以徐克又重新对影片进行了剪辑,但即便如此,整个影片的剪辑效果依旧不尽人意。

从1960年最开始吴京饰演的方五洲登顶不被人承认,影片显示营造着一股无奈感 令人鼻头一酸,可马上,时间就来到1975年,国家重新组织登山队,气氛一下子欢快了起来,仿佛之前吴京所有的悲伤都存在了,这就显得有点出戏,感觉中间应该有一些过渡和方五洲的心理描写,可这些都没有。

其次,关于方五洲的贝壳化石,最开始是送给了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但后来又奇怪地出现在了方五洲的讲台上,还被摔成了两半,影片后期,这块化石又出现在了徐缨的手上,而且没有被摔坏,是完整的。对影片素材剪辑的混乱直接衍生出了剧情bug 时间线bug。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井柏然饰演的队长意外坠山死亡,临死前将相机交给队友,让队友继续登山,按理说,登山队当时只差一个气就可以登顶了,更何况当时的天气很适合登山,登山队应该忍住悲伤直接登顶啊 这才对得起井柏然的牺牲。

然而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队员们撤了,没错,放着大好的机会就这么撤了,或许徐克当时也觉得这样太扯淡了,于是直接把队友们撤退的情节一刀切了,观众要接着往下看才能推断出队员们撤退,我还tm一度以为这群人蒸发了。。。

最后再说说全片最大的吐槽点:珠峰恋爱。这也是李仁港被骂的最多的地方,硬加感情线,合着没有伟大的爱情力量你就没办法登山了?登山就登山,为国争光就为国争光,干嘛非要加上爱情线,你要是像张一白在《我和我的祖国》里的《相遇》那样拍出质感,拍出感人的情节也行。可李仁港都拍得什么鬼啊。

吴京和章子怡这俩人小手牵大手 你觉得配吗?还有这个感情线,徐缨一出国就是15年,回来后徐缨就翻脸不认人,喊着服从命令 不谈恋爱。你tm在这里给我拍《致青春》呢?你咋不来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不是用来重拾的”呢?你咋不唱一句:“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呢?

接着在剧情的中后段,徐缨和方五洲就又莫名其妙的搞在了一起,结尾的高潮戏段居然不是攀登,而是方五洲和徐缨的雪山谈婚论嫁。什么鬼啊,不是说好的同事关系吗,徐缨就这么愿意打自己脸吗?

徐缨被写死那段戏我更是不想吐槽,完全没必要啊,徐缨领导的气象局同志都是饭桶吗?只会喊:“主任!主任!”。硬是把徐缨累死了,让方五洲化爱人之死为动力登顶珠峰。这剧情的狗血程度可真的和烂俗网剧没啥区别。

影片就这么在观众一脸懵逼的状况下结束了,成龙大哥片尾客串,也激不起我被雷的外焦里嫩的内心。

还记得预告片里的那段吴京与学生的对话吗?人为什么要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吴京回答:几亿人民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这段对话简直是帅爆了,有木有。很遗憾这个片段在正片中被删减了,而这段对话正是一直以来被嘲讽的吴京想出来的。而且吴京当时是极力反对在影片中添加感情线的,是李仁港硬加的。

所以在我看来,《攀登者》吴京真心不背锅,如果是吴京自己导演,影片的质量兴许还会比现在的版本要强上一大截。

其实《攀登者》这个题材的立意和它最初的剧本我本是非常看好的。登山是有历史依据的,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简直就是人类奇迹。更何况登山过程充满了危险性与紧张感与专业知识,一五一十的拍出来,不但可以主旋律,更可以抓人眼球,保证观赏性与娱乐性。

选择讲述1975年的登山故事,而不是1960年的首次登山,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1960的登顶不被世人承认,几位英雄15年后带着新的登山员二次登顶,完成多年前的遗憾,这样的剧本非常适合人物塑造,很容易就能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也更能拍出史诗感。

但非常可惜的是这样一手好牌,除了张译打出了效果,剩下的基本都打输了。

----

内容:有鱼(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