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学生考试作弊

昨天看了一篇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谈到现在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非常严重,虽然各高校都以开除学籍相威胁,但是学生们好像视死如归,保守估计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经作弊,其中部分人还经常性作弊。结论就是:过于严厉的惩罚制度打击了监考老师脆弱的执行力,反而使作弊成为一种奔涌的暗流,被抓住的作弊者就像被抓的贪官一样只能自认倒霉,旁边的猴子们不会为倒霉的鸡收敛自己,因为那只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年前我做过一项以我主讲的《工程力学》课程为例的考核方式改革探索的教改课题,原本应该在两年内结题的项目持续四年多都不想结题,因为我尝试了很多种考试方法但是没有找到自己满意并且可以推广的方法,也就是既能防止学生作弊,又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常规的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法,尝试了半开卷考试和全开卷考试,尝试了类似课程设计的大作业模式,尝试了随机抽题的口试,尝试了手工制作工程模型加检测和理论答疑的创新模式,还尝试了化整为零的分章节考试等方法。有些方法虽然学生比较好奇,效果也还可以,但是作为主考官的我却累得要死,不便推广。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确属于品德问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一次作弊可能终生都难以洗脱耻辱的痕迹,抓住作弊者直接开除学籍也是完全合理的。为什么严刑酷法依然制止不了这一现象呢?是法不责众的从众侥幸心理,还是制度脱离实际并且执法不严的潜规则纵容?我看都不是。是全社会各阶层都病了,腐败之风虽遭人恨但已深入人心,当原本应该成为道德楷模的领导和为人师表的教师都因一再披露的劣迹而失去社会尊重的时候,你要求青年学生一尘不染道德高尚怎么可能呢?所有以道德为约束的行为必然苍白无力。

当然,作为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总不能放任自流吧,孔子在2500多年前主张“克己复礼”时就意识到“道阻且长”,所以自喻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为今之计又当如何?我主张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征,大幅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因为工作中没有人会限制你检索知识点,以开放式、碎片化的小测验为主,突出考核内容的灵活性,回避大多数可以直接抄袭到的内容,让老师和学生都从考试作弊的道德阴影下走出来。

周末两天会,时间有限来不及细述,就算抛砖引玉吧。祝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同学心想事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