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山水,墨彩交织——国画大师何海霞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又名登瀛,北京人,满族。幼年随父学习书法,15岁投师韩公典学中国画,遍临宋、元、明、清诸大师作品,掌握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1935年,何海霞入「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他由师法古人进而师造化,领悟到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识见、学养、气度和胸怀。
何海霞《海歌盛世》
1951年,何海霞迁居西安。1956年加入西安美协,其深入生活,以写生为创作源泉,从而成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并与赵望云、石鲁同誉为「长安三杰」。1961年,何海霞应中央美术学院聘请授课数年,培育出一批国画优秀人才。
何海霞《霞照波心锦里山》
1976年,何海霞应北京各部委之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创作了众多巨幅山水画。这些鸿篇巨构表现了其吞吐山川、拥抱时代的大手笔大气魄,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1984年何海霞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员。
何海霞《松鹤遐龄》
何海霞走过了「师传统」、「师生活」、「师我心」的艺术道路。其作品雅健清雄、飘逸奔放,在思想境界、审美风格和绘画语言等方面自成一系,尤其是其晚年的大写意重彩青绿山水画,已达到高度成熟之境,形象、运笔、色彩全然浑化,有意而无意,无法而为法,任笔由心,随色成象,值得后人借鉴和传承。
何海霞《梦幻成真》
融古今意蕴 创金碧山水 开拓“长安画派”功勋卓著,但何海霞并未止步,而是积极变法,探寻艺术巅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调至中国画研究院,开始尝试在传统青绿山水画中加入泥金一色,用泥金钩染山廓、石纹、彩霞等,这种独创的画法设色鲜艳,笔调雄浑,极度发挥了水、墨、彩功能,使山水画深厚凝重、浪漫奔放、气势撼人。
何海霞《青山红树好放船》
晚年何海霞独创金碧山水,中国画自此多了金碧辉煌的重彩青绿山水画形式,别具一种青春气象和俊雅清丽的辉煌感。至此,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已高度娴熟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
何海霞《东方巨龙》
这一大气磅礴、苍茫浑厚的绘画形式多用于描绘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气象,展现了“庙堂文化”,并开创了何派金碧山水的范式。这一时期,他先后为钓鱼台宾馆、北京饭店等重要场所绘制的《爱我河山》《华山》《金碧青绿山水》等鸿篇巨构,无不笔酣墨饱大放异彩。1998年8月5日,何海霞逝世于北京,享年90岁。
何海霞《西岳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