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古玉鉴定要点,以点带面,牢记在心,提高眼力(干货)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红山”,你是否也会迷茫?反正我是迷茫了好久,方有此文。
一、孔
红山孔道多为喇叭孔,这与实心桯钻有关。介质不断磨损,直径越来越小,最终呈现喇叭孔。孔道包浆厚重,有岁月摩挲的痕迹,边沿圆润,有融蚀感。
若长期被绳索绑缚,常见这种钥匙孔,这是磨损产生的痕迹,孔道自然,过渡舒服,没有任何生硬之感。这种痕迹,我们常在藏传菩提子的孔道中见到,出现在古玉中,着实是时间的沉淀。
长的孔道,常见螺旋纹。恰如螺丝帽,犬牙交错,宽窄不均,深浅不一。这是手工慢速产生的痕迹,与现代高速电动旋痕完全不同。
二、土
生坑古玉表面,往往附着墓土、菌丝、碱壳等,这是古玉表面的附着物,给我们生美之感,非常漂亮。这些附着物,尽量不要清理,保持最初的状态,也是一种态度。
三、灰
跟“土”对应,灰往往深入玉内。红山古玉的灰皮格外漂亮,如白云,自然扩散,浓淡不一,又如牛奶洒在水泥地面,自然晕散。记住灰的特征,直奔主题,迅速提升眼力。
四、熟
红山文化的熟,与年份久远有关,5000多年的地下环境影响,如“煮熟的萝卜”,充水明显,肥而不腻。这种熟透感,让古玉爱好者为之着迷,这是仿品无法企及的高度。自然的熟,与人为的造,完全不同。就像成熟之人,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迷人的味道,刻意装稳重,往往四不像,让人啼笑皆非。
五、浆
红山古玉的光泽,让人着迷。这种光,不是古玉材质本身的光,而是经过岁月摩挲的宝光,与熟有关,与环境有关。有了这层浆光,更让人心旷神怡。
直心是道场。鉴定,不应该长篇大论,而应直奔主题,抓住要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