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卿艾灸调病“三板斧”,只需三步,自己就会开灸方
俗话说,“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穴位是中药,经络是药房,做好配穴,是艾灸成功的第一步,配穴就像抓药,要抓对了,病才容易好。
很多人恰恰难在了这一步,不止是刚接触艾灸的灸友,许多资深灸友,对于配穴有时也一知半解,也经常有灸友留言询问配穴的问题。
今天,舒老师给大家带来艾灸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很简单,按照这个思路,你自己配穴开灸方很简单。
一、先给大家讲几个穴位:
1、期门穴,太冲穴
大家都知道,只要生气动了肝火,就要用到期门穴和太冲穴。
生气、没胃口、两肋胀痛、胸闷气短:都可以艾灸期门,太冲,然后灸涌泉,引火下行。
有个这样的病例:
一次门诊时,有个患者捂着肚子,说小便痛,可能是得尿道炎了。我常规看诊之后,看她心情也不好,就仔细问了问,才知道她前一晚上与家人吵嘴生气了。
按理说这种情况是肾和膀胱的问题,小便不通,正常要用膀胱俞穴和水道穴。
大家想一下,正常情况下尿道炎与期门穴、太冲穴有关系吗?
回答肯定是没有。
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这位患者是因为生气才造成的小便痛,是因为动了肝气,这才是疾病来源。
想到这一点,在出灸方的时候,加上了期门穴和太冲穴,症状立马缓解。
所以说,调理疾病的时候,要溯其源头。
2、中脘穴,足三里穴:针对腑气不通,三焦不通
所有气机升降的问题,都要找中脘穴,足三里穴。
相对于慢性疾病来讲,一定存在腑气不通,阴阳不能和合的问题,就会生病。
脾胃是生化气血的,再好的身体没有气血,也不能运行。
调百病,第一要做的是生化气血,让中焦有水声,转起来,也就是让水活起来,动起来。特别是重大疾病,久病之后没有胃口,俗称呐呆,中脘穴、足三里穴解决的是通腑气,让生机转起来,推动阳气输送全身。
二、艾灸调病三板斧
(一)慢性病的根源:
1、腑气不通(三焦);
2、四末不通;
3、肾虚;
4、情志问题:期门穴,太冲穴
调理疾病,首先要找内因:七情,也就是解决情志问题
解决情志问题,就用期门穴,太冲穴
(二)艾灸三把斧
第一步:健脾和胃:让气血生化有源,浊气自降
第二步:疏肝理气
第三步:温补肾阳
期间,该破要破,建立新的秩序。
举例说,针灸调理肿瘤结节,气血三针,太冲透涌泉,一调气中血,二调血中气,艾灸的正阳九宫就是同样的道理。
下一步,寻找落点的脏腑,波及的脏腑
首先解决本源问题,解决分配问题,然后再解决波及的脏腑
最后落点在开关点(局部)
要潜于阴之下,才会有上面的枝繁叶茂,一定要回到本源
尘归尘,土归土,回到肾腧和照海穴
这样,9天的方子给到了。
三、急症的调理:
急症解表为上,慢症扶正为先
急症解其表,重症调其里
以常见病症哮喘(支气管哮喘)为例:
1、老慢支(慢性的)
第一天:中脘,足三里,用四君子灸
第二天:天突穴,巨阙穴,膻中穴,用玉屏风灸
第三天:身柱穴,灵台穴,太溪穴,用六味地黄灸
身柱穴和灵台穴,对小孩不好好吃饭有效果。身柱穴有泻热宣肺之功效,能安心神,是扶正的,补气和壮阳。12岁之下孩子长个子可以艾灸此穴位。
以太溪穴作为牵引
第四天:肺俞穴,尺泽穴,用玉屏风灸
第五天:膏肓穴,昆仑穴
第六天:大杼穴,中府穴
第七天:俞府穴 ,乳根穴
第八天:肝俞穴,期门穴
第九天:肾腧穴,气海穴
2、急性支气管哮喘
第一天:风门穴,阳陵泉穴
第二天: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第三天:肺俞穴,尺泽穴
伴有呕吐的,加上中脘足三里
咳嗽重的,中府穴,乳根穴
伴有胸闷气短的,膈腧穴,太渊穴
第四天后,解决了急症,再开始按照慢症的方子开始灸。
说完调病开方思路,不能不说一说舒老师最新研发的阿是系列,同样遵循“让中医更简单的思路”,消痹止痛。
阿是穴配穴
任何一个学习艾灸的人,接触最多的肯定是阿是穴,阿是穴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酸麻胀痛等精神上的感觉,也包括斑点,湿疹,红肿等肉眼可见的变化,只要出现了就可以称之为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调理疾病是有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很早就提到:“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
身体得病了,受热受寒,气血阻滞等,最常见就是通过阿是穴表现出来,不论什么病艾灸时,首先就是看有没有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可由表及里调理恢复疾病,达到缓解乃至根除的效果。
就近配穴
顾名思义,就是在疾病发生的附近选取穴位,因为穴位靠近病灶,往往在艾灸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比如胃痛时,除了灸阿是穴,我们还可以选取靠近它的一些穴位,如天枢,梁门,中脘等,通常会很管用。
个别敏感重要部位,如心脏区域,因为本身不推荐直接艾灸,也就不适合就近取穴了。
经络配穴
很多时候得到一组配穴,常常会发现里面的穴位与疾病根本八竿子打不着,明明是头痛,穴位却在手上,明明是脚有问题,穴位又到了腰上。
这可能就是通过经络在配穴,人身上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贯穿周身,从头流向四肢,艾灸一个穴位,往往也能刺激整条经络经过的其他地方。
比如腿上的足三里穴,作为胃经重要穴位,便常常出现在胃病配穴当中;肝经的太冲穴,常用于疏肝解郁;肾经的太溪穴,常拿来调理肾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