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地理考,12

(二十三)《禹贡》治梁及岐,为吕梁、狐岐,证古称狐岐为岐山。

胡渭①的《禹贡锥指》、阎若璩②的《古文尚书疏证》都重复了旧的说法,认为梁岐是雍州的山脉。沈彤③的《尚书小疏》驳斥胡说,而《汾州府志》辩驳地更为清晰。其文中说:“《禹贡》的文法,始于西方迄于东方。所以先说壶口,其次梁岐,其次太原岳阳,其次覃怀④,其次衡漳⑤。列举的或者是山,或者是地。源于梁岐的河流向西汇入黄河,向东汇入汾河,这两座山是汾河以西群山自北向南的山脊,列举出来以表示汾河以西黄河以东的地域已经治理完成,岳阳在汾河以东沁水以西,覃怀则位于沁水以东、南部靠近黄河,衡漳流过漳水、向北注入黄河。这几句话涵盖了冀州全部需要治理的地域。”这段论述非常明白。《山西通志》再去辩驳这个论点,显得不恰当。

①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徐乾学奉诏修《一统志》,开馆洞庭山,延胡渭与阎若璩、黄仪、顾祖禹分郡纂辑。他一生著书仅四种,《禹贡锥指》二十卷,附图四十七幅;《易图明辨》十卷;《洪范正论》五卷;《大学翼真》七卷。他的学风,不尚泛博,专就一个问题作窄而深的研究,开后人法门不少。几部书中,后人最推重的是《禹贡锥指》。

②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徐乾学奉敕修纂《清一统志》,阎若璩应邀参加,并随书局前往洞庭东山、嘉善、昆山等地。这一时期阎若璩与精于地理学的顾祖禹、黄仪等晨夕相处,对地理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修纂《大清一统志》的同时,阎若璩还与万斯同、顾祖禹、胡渭等学者相与讨论,排比正史,参考诸书,协助徐乾学完成《资治通鉴后编》184卷。阎若璩一生治学,多有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尚书古文疏证》。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篇数、篇名、典章制度、历法、文字句读、地理沿革和古今行文异同等多方面考证,并引用《孟子》、《史记》、《说文》等书作为旁证,得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是后世伪作的定论,解决了千百年来学术史上的一大疑案,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肯定和重视。在清初的学术史上,阎若璩上承顾炎武、黄宗羲,下启惠栋、戴震。作为清代汉学(或考据学)的直接先驱,阎若璩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③ 沈彤:1688-1752,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乾隆元岁(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与修《三礼》及《一统志》。彤笃志群经,尤精《三体》。著有《果堂集》十二卷,《周官禄田考》三卷,《仪礼小疏》一卷,及《春秋左氏传小疏》等,并传于世。

④ 覃怀:地名,夏代的称谓,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周围为覃怀。

⑤ 衡漳:孔颖达认为,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另一种解释,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

(二十四)狐岐由狐戎得名。

有没有考证岐山被称为狐岐的呢?《通志·古迹考》二:“《左传》中狐戎称为大戎,平阳西山一带,在春秋晋国时有狐厨县,在汉代时有狐讘县,魏晋时期有狐古亭(原注参见《左传》僖公十六年,杜预注是魏晋的地名),其命名都有个狐字,不是来自于狐戎又是为什么?狐讘是今天的永和县,狐厨就是狐谷,今天的乡宁县,那么古狐戎国在什么方位大概也可以知道了。”

根据这个我们推知狐岐的名字,也是来源于狐戎。说它是岐山,则是因为山势盘曲,山体有分岐。另外狐岐山也叫薛颉,或者谷积,或者骨脊。《说文解字》:“吕,骨脊也。”那么骨脊的训和吕梁的意思是通的。《汾志》中“(梁岐)山是汾河以西群山自北向南的山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就此我怀疑《禹贡》中的“治梁及岐”,不必确指离石东北的吕梁山。后来的学者必定是根据后世的地望,非要套入古书中的山川,于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如果从大势上通而看待,才会比较清晰,那么岐山位于山西,固然就没什么好争论的了。

(二十五)豳字本作邠,因临汾水为邑而得名,(支邑)酆一例。

邠是汾水边的城邑,如同靠近岐山的城邑被称为(支邑),灃(沣)水边上的城邑被称为酆。

《逸周书·度邑解》“维王克殷,九牧之师,见王于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等等。汾有时候也写作邠,《史记·周本纪》引作豳字。豳邠是古今字,而汾和邠也是相通的,像滈镐灃酆的例子一样。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说:“汾靠近朝歌,就是《郡国志》颖川郡襄城县的汾丘。如果是在栒邑的豳,怎么可能登上山顶去遥望商邑呢?”《度邑解》下面又说:“王至于周。”栒邑还在宗周的西面,不应当还未回到宗周,反而先去登豳地的山丘。梁玉绳认为武王所登的山不在栒邑,这是对的。

但是襄城汾丘,和朝歌也不算近,为什么(武王)先要绕道南方来呢?我怀疑周人既然已经攻克殷商,在回去的途中路过晋地的汾阜,这儿是当年公刘居住的故地,因而登上山丘遥望商邑,并感叹不已等等。“乃升汾之阜”是武王克商以后几天的事,(武王)登上汾阜,既不是九牧之师在殷都之郊朝见武王的日子,该地也不一定就靠近殷商都城的郊外。这是周代初年邠邑不在西方的证据之一。

(二十六)春秋时周人自述先世西土所极,至于岐毕,不举豳,证豳在岐毕东。

《左传》昭公九年(前552年),周王室的甘人和晋国的阎嘉争夺田地,周王派詹桓伯到晋国致辞说:“我周族从夏代的后稷开始,魏、骀、芮、岐、毕,是我西边的土地,到武王克商,蒲姑、商、奄,成为我东边的领土。”

《史记正义》:“《周语》说:以前我们的先祖后稷,服务于虞舜和夏的朝廷,到夏朝衰败,不务农事,我先王不窋因而失去官位。按照周本纪,不窋是后稷的儿子,自承父业,世代是大的诸侯国,所以拥有这五国(魏骀芮岐毕),是西方的诸侯长。解释说魏是河东的河北县,芮是冯翊的临晋县芮乡,毕在京兆的长安县西北,骀在武功,岐在美阳。如果是这样的话,芮在魏西南方向一百多里,岐在骀西北的近一百里处。《诗经》说后稷封在邰,和岐、毕相近,周族是这块地域的诸侯长,是可能的。计算魏在邰的东方六百多里,却让邰国之君为魏国的诸侯长,道路太遥远了。公刘居住在豳,又在岐西北四百多里处,《左传》的这一条只是说那很远很远,记载中根本没有提及豳,不知道为什么。”《正义》中对此的怀疑如此,这是前人的说法无法解释得通的。考证《正义》中后稷不窋的辈分,姑且不去详细地分辨。至于后稷所封的邰,本来在晋地境内,《正义》所说的“魏在邰东六百余里,却让邰国之君为魏国的诸侯长,道路太遥远了”,这个疑问可以解释了。太王迁到岐,文王居住在毕,都是以后的事,詹桓伯说到很远很远,所以连在一起说。而公刘居住在豳,本来在汾水流域,并不远涉到扶风,这根据詹桓伯的话,可以推知的。

雷学淇说:“《诗谱》说周代的魏国,南枕着黄河曲,北抵汾水。《水经·河水注》说商代的芮国、周代的魏国,都靠近黄河。《汾水注》说汾水的南岸有稷山,相传后稷在此播种百谷,也就是《左传》中晋侯治兵于稷山之处。大概古代魏国靠近汾水,芮国靠近黄河。后稷先被封在魏,稷山就在魏国境内,汉晋的时候属于闻喜县,不属于河北县。在河北县的是周代的魏国,商代是芮人分封之地。周克商之后,收服了芮和虞的部队,开始把芮地封给同姓的魏国,又把同姓宗族的芮伯封到了河外(西)的芮乡。”

(0)

相关推荐

  • 孤竹国新考

    哈尔滨 李少波 一.孤竹国的起源 孤竹国来源于炎帝的后裔,为姜姓墨胎氏.是有邰氏后裔及太岳后裔相融合而来的. (一)有邰氏 <路史.后纪四>载:神农氏生帝柱,帝柱生帝庆甲,帝庆甲生帝临,帝 ...

  • 陈珈瑶《我命由我不由天 》指导老师:孙佳丽

    我命由我不由天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 1912班 陈珈瑶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影片刚上映,便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哪吒的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深深地印刻在了 ...

  • 贾学鸿: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文章体式及其价值

    清代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尚书>证伪的集大成之作.阎氏把古文<尚书>及孔国安传全都宣判为伪书,认为是东晋梅赜所编造.他的这部著作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步 ...

  • 周初地理考,24

    重答李峻之君对余<周初地理考>之驳难 李君说我文章中"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是全盘接受了从<尧典>.<世本>.<五帝德>,以至于<古史考& ...

  • 周初地理考,23

    (五十九)吕尚河内人,钓滋水遇文王,即霸水,在渭水下流,不在宝鸡. 为什么又说文王得到吕尚,也不在渭水的上游呢?回答是:<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人士."高诱注 ...

  • 周初地理考,22

    七.文王篇 (五十七)文王母太任,妻太姒,皆出东国.生岐周,卒毕程,皆在东土. 太王.王季的事迹前面已经讲清楚了,最后要谈到的是文王.诗中"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

  • 周初地理考,21

    (五十五)熏粥.猃狁.淳维.匈奴皆一类,与犬戎.鬼方.混夷皆由燕声递变. 太王所避的狄人,是燕京戎,居住在汾水上游,太原周围的山中.不过,<孟子>又说:"太王服事獯鬻." ...

  • 周初地理考,19

    (四十八)槐里.犬邱.槐谷.鬼谷,皆以鬼戎得名.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槐里县古城之南,古代的犬邱城.周懿王在此建都,秦国更名为废邱,也叫舒邱."<雍录& ...

  • 周初地理考,18

    六.王季篇 (四十六)<绵诗>混夷駾矣,即王季所伐西落鬼戎,为周人渡河后新敌. 我认为:太王离开邠到岐定居,是为了避开狄人的入侵.<大雅·绵>诗中说:"柞棫①拔矣,行 ...

  • 周初地理考,17

    (四十三)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即岐丰,太王所迁,非美阳城邑. <史记·秦本纪>:"西戎犬戎和申侯一起征伐周,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助周王室,作战很卖力 ...

  • 周初地理考,16

    (四十)宣王猎漆沮,在朝邑华阴之间,不在扶风. 后来到了宣王时代,又有近畿之蒐.<诗·小雅·吉日>诗中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姚际恒<诗经通论>解释说: ...

  • 周初地理考,15

    五.太王篇 (三十六)<诗·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在朝邑华阴之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古公亶父"四字衍. 周人起源于晋,其先祖在涑洮流域,其后向北迁徙,又越过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