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签谶、谜谶与戏谶(《红楼梦》中的谶语中)
第六十三回“群芳”寿怡红,开夜宴,抽花签,占花名。她们抽到的花签上的题词与配诗,隐含了每个人的命运密码。
邮票《宝钗扑蝶》
薛宝钗的花签是“牡丹”,题词是“艳冠群芳”,配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花,象征着高贵典雅、美丽大方,被誉为“国色天香”“百花之王”。“艳冠群芳”暗示薛宝钗在大观园众女孩中排名第一。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上句为“若教解语应倾国”,连起来解释是:如果牡丹花会说话能解人意,它就拥有了倾国之美,即便它含情不露,也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罗隐本意是赞美牡丹花含情不露的倾城之美,曹公引来赞美薛宝钗雍容端庄的外貌和大方优雅的性格。这里的“无情”不能解释为冷漠无情,而是说薛宝钗内敛、含蓄,不露锋芒。“任是无情也动人”,形容薛宝钗待人接物即便不露出真性情,也掩盖不住其“动人”的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宝钗让芳官唱的《赏花时》。这是《邯郸记》中何仙姑唱给吕洞宾的几句,她嘱咐吕洞宾速去速回,因为她在等他回来。“等待”,或许正是薛宝钗后半生的宿命。牡丹,本来有圆满吉祥的寓意,但是薛宝钗的结局恰好相反。
林黛玉的花签是“芙蓉”,题词是“风露清愁”,配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芙蓉花,又名荷花,象征着清纯、美丽、高洁。林黛玉就像一朵出水芙蓉,容貌清新自然、不事雕饰,品性透明率真、高尚纯洁。“风露清愁”,生动地刻画出林黛玉愁肠百结,愁绪万千,对着清风叹息,对着露珠流泪的形象。
象牙镂雕《黛玉葬花》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曹公借来暗示林黛玉红颜薄命、自怨自艾的结局。其实她的悲剧早在“木石前盟”中就已经注定,就像花自凋零,与“东风”无关。
史湘云的花签是“海棠”,题词是“香梦沉酣”,配诗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花,又叫“断肠花”,寓意是苦恋和离愁,代表着离别之情。“香梦沉酣”让人联想到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情景,非常可爱。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唯美的画面:湘云卧于山石之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
“只恐夜深花睡去”出自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诗原意是感叹春光短暂,好景难留,所以要连夜点着红烛来观赏海棠花。这里用来比喻史湘云后来的人生遭际,她虽然嫁了个“才貌仙郎”,但是不久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像这短暂春光一样转瞬即逝。
贾探春的花签是“杏花”,题词是“瑶池仙品”,配诗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杏花,杏与“幸”谐音,象征着幸福、幸运。“瑶池”,指宫苑中的池。“仙品”指非凡的气质和姣美的姿容。暗示贾探春非常幸运,她凭借着非凡的气质和姣美的姿容,最后嫁入皇宫。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在这首诗中,高蟾把科举及第者比作“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和露种”“倚云栽”比喻及第者深受皇帝恩宠。而把科举落第的自己比作秋天开在江边的“芙蓉”,“不向东风怨未开”看似豁达,实际上是话里带刺,暗寓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平。
沈亚丁剪纸《探春吟诗》
曹公引用这句诗一语双关,既暗示探春大富大贵的婚姻,其中“日”指代君王,“红杏”指代探春,“倚云栽”形容她备受君王恩宠。又暗示她远嫁不归,“日边”“倚云”毕竟太远,相隔万里,从此后骨肉分离,天各一方。
李纨的花签是“老梅”,题词是“霜晓寒姿”,配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梅花凌霜斗雪,在严寒中开放,象征着坚强忠贞、坚韧不拔。李纨就是这样的一株老梅,她青春寡居,抚养幼儿,却能坚贞守节,暗持芬芳,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屈服。
“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淇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把李纨比作长在“竹篱茅舍”的梅花,表现她超然淡泊、与世无争、甘于寂寞,不受尘俗丝毫侵染的品格。由“竹篱茅舍”,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李纨在大观园的住处——稻香村,以及在海棠诗社里的别号——稻香老农。李纨身处膏粱锦绣之中,却如槁木死灰一般活着,即便她心有不甘,在那个时代又能奈何呢!
香菱的花签是“并蒂莲”,题词是“联春绕瑞”,配诗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并蒂莲,指并排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象征着夫妻恩爱,美满幸福。“联春绕瑞”,寓意吉祥喜庆。香菱的人生遭遇颇为曲折坎坷,曹公为什么会用“联春绕瑞”的“并蒂莲”来形容香菱呢?
盖茂森绘《香菱学诗图》
在小说中,香菱的故事贯穿始终,曹公为她设计了三个名字:英莲(应怜)、香菱(香邻)和秋菱(秋零),分别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被拐卖,第二阶段嫁给薛蟠做妾,第三阶段备受夏金桂折磨。
“连理枝头花正开”出自朱淑真的《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这两句诗恰好是香菱第二、第三阶段人生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第二阶段是香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这当然不是说薛蟠对她如何地怜香惜玉,而是婆婆薛姨妈和小姑薛宝钗给了她一些家人的温暖,包括宝钗给她起的“香菱”的名字,也是希望她能“与香为邻”而显得不俗。
尤其是住进大观园后的一段岁月,她和大观园的众女儿们一起说笑、嬉闹,学写诗、做女红,度过了她一生中最为幸福和自由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薛蟠娶了既妒又毒的夏金桂后,香菱就成了秋风中的菱花,备受“妒花风雨”的浸淫和欺凌,直到被折磨而死。
袭人的花签是“桃花”,题词是“武陵别景”,配诗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桃花象征爱情,这里暗示袭人交了“桃花运”,嫁给了蒋玉菡。“武陵别景”指武陵人发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桃红又是一年春”出自谢枋得的《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曹公引来寄寓袭人的结局。贾府败落后,本已委身宝玉的袭人离开了贾宝玉,又另觅归宿,嫁给了蒋玉菡,好比两度春风。或许袭人自己并不情愿,但是她的命运早已为一条汗巾所决定。
麝月的花签是“荼蘼花”,题词是“韶华胜极”,配诗是“开到荼靡花事了”。荼蘼花是春末开花,象征着逝去、结束、分离、寂寞。麝月就是一株荼蘼花,她虽然属于怡红院的四大丫鬟之一,但是并不出众。
麝月的脾气、秉性与袭人相似,贾宝玉说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麝月不像晴雯那样张扬,她为人低调,善解人意,做事细心周到,服侍宝玉任劳任怨。脂砚斋有条批语说,“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众芳散尽,只有麝月留在了宝玉的身边。
“韶华”,美好的春光;“胜极”,好到了极致。正如“盛极必衰”“盛筵必散”的道理一样,好到极致也就意味着走到了尽头。贾宝玉觉得此签不吉利,才会把它藏起来。
“开到荼靡花事了”出自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意思是说荼蘼花开的时候,其它的花都已经凋零了。
曹公引用这句诗有三层含义:一是暗示袭人离开贾府后嫁给了蒋玉菡,二是暗示麝月是最后陪伴在宝玉身边的丫鬟,三是暗示贾府的美好春光即将逝去,败落不可避免。
第二十二回元宵节灯谜,对贾府命运和个人遭遇作了进一步的暗示。回目标题叫“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明确交代这些灯谜就是谶语。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蔚饰演贾环
贾环的灯谜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是“枕头”和“兽头”。
一个灯谜有两个谜底,已属罕见。两个谜底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更是让人费解。所以元妃干脆说“不通”,也没猜,就让太监带回来问谜底是什么。众人看了后也是“大发一笑”,显而易见有嘲笑轻蔑之意。
读者对这个灯谜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贾环有两个哥哥,正好对应灯谜中的大哥、二哥。大哥贾珠聪慧却早逝,正如绣花枕头一样中看不中用。二哥贾宝玉,衔玉而生看似了不得,其实就像个兽头,不过是个装饰品罢了。
有的说,这首谜语语言粗鄙,生拉硬扯,语言不伦不类,就是表现贾环的不学无术、草包本色。有的说,贾环借灯谜讽刺贾宝玉是绣花枕头,进而讽刺元妃教导无方等等。这些解释多为主观臆测。
这首灯谜究竟有什么寓意呢?“大哥”指“枕头”,古人枕头是方形的,两端共有八个角。“二哥”指“兽头”,指塑在屋脊两端的两角怪兽。明代杨慎《升庵外集》:“螭吻,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传说螭吻(也作“鸱吻”)是龙的第九子,能喷浪降雨,放在屋脊上能避除火灾。笔者是苏北人,小时候见过农村很多地方的房屋上都有这样的兽头。
另外,江淮一带有一种丧事习俗,就是人死后,把死者的枕头扔到房顶上去。由此推断,“枕头上房伴兽头”,寓意“人亡”。
脂砚斋在贾环灯谜后有三条批语:“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其中第三条就是称赞贾环“好才情”的。
贾母的灯谜是:“猴子身轻站树梢。”“站树梢”与“立枝”意思相同,“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是“荔枝”。“荔枝”又与“离枝”谐音,暗示贾府败落后“树倒猢狲散”,纷纷离开贾府这棵大树。
如果把贾母和贾环的灯谜联系在一起,就是“家破人亡”的意思。可见贾环的谜语不是“不通”,而是因为过于生疏冷僻,以致读者“不懂”。
贾政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
“端方”,端正方直。“坚硬”,坚实强硬。用来比喻贾政的为人和性格。“有言必应”,“言”与“砚”谐音,“必”与“笔”谐音,暗示贾政喜欢读书,会写诗文。
不过贾政喜欢的都是封建礼教那一套,养成了古板守正、不苟言笑的秉性。只要有贾政在场,别说贾宝玉“惟有唯唯而已”,就连“素喜谈论”的史湘云也会“缄口禁言”,所有人都会“拘束不乐”。
“有言必应”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预言必应”,这些预言一定会应验。所以贾政听了众人的灯谜后,才会心里觉得“烦闷”和“悲戚”。
贾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
这个灯谜既霸气又悲催。“身如束帛”,本义是说爆竹就像一束卷起来的绢帛,这里用来借代元妃。“气如雷”,形容元妃虽是女儿身,但是气势如雷,不同凡响,表现在她“一声震得人方恐”“能使妖魔胆尽摧”。
“妖魔”比喻元妃以及贾府的政敌,具体指谁不得而知。不过元妃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回首相看已化灰”。“回首”解释为回头、掉头,形容时间极短;“化灰”,化为灰烬,比喻彻底灭亡或者完全消散。暗示元妃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
贾元春的命运决定着贾府的兴衰。当她加封贤德妃时,贾府显赫一时,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当她“回首相看已化灰”“虎兔(一说“虎兕”)相逢大梦归”后,贾府被查抄,“树倒猢狲散”。“爆竹”的谜语,成了贾元春由生到死、贾府由盛而衰的的极恰切的谶语。
贾迎春的灯谜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灯谜的谜底是“算盘”。
王美芳、赵国经绘迎春
这首灯谜表面是形容打算盘的情形,如果把迎春的婚姻悲剧代入解释,或许意思会更显豁一些,更好懂一些:(迎春的悲剧)是命中注定还是人力所为,其中的道理很难穷尽。即便是人力所为,如果不是运气太差,也很难遇上孙绍祖这只中山狼。为什么每天的日子过得凌乱不堪,只因为这两个人阴阳对立、命运不合。
迎春是个弱女子,她温柔善良,又胆怯懦弱,外号“二木头”。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便不顾贾母、贾政等人的反对,强行把她嫁给了孙绍祖,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一年,迎春就被孙绍祖羞辱、折磨而死。
曹公用“打动乱如麻”的算盘,来比喻贾迎春任人摆布的人生,非常准确贴切,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宿命色彩。其实,迎春的悲剧并非“天数”,而是“人功”,预示着贾府已经逐步走向衰败。
贾探春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
风筝是“飘飘荡荡之物”,游丝一断,必定有去无回,暗示探春在清明节远嫁,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归。脂砚斋此处批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
陈彦娥绘探春
曹公多次用风筝来暗示探春的命运。如第五回,探春的判词和图画都跟风筝有关;如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子凤凰风筝和另外两个风筝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这首谜语说的又是风筝,起着承上启下、应前呼后、一以贯之的作用。
贾惜春的灯谜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黑(一说“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前身”指前世;“色相”,佛教指一切物体的形状外貌;“无成”,意即没有悟道成佛;“菱歌”指采菱之歌,内容多写男女爱情;“黑海”,比喻黑暗、黑夜;“大光明”,指大光明佛,即佛祖。
大意是:因为前世迷恋色相未能修成正果,现在才会脱离红尘进入佛门。不要说今生都要在黑暗中度过,心中自然有大光明佛在。谜底是“佛前海灯”。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中燃一焰,长年不灭,看似暗淡无光,内中自有光焰在。
曹公用“海灯”来隐喻惜春出家,心中充满悲悯和同情。惜春是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但是聊胜于无,父亲和哥哥从来都不关心她。惜春从小在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养成了孤僻冷漠、不随流俗的性格,加之目睹了家族的败落以及三个姐姐的不幸,她最后出家为尼,也是一种无奈和绝望的选择。
林黛玉(一说“薛宝钗”)的灯谜是一首七言律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首句化用杜诗“朝罢香烟谁携满袖”,暗中点出“香”字。比喻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之意。“两袖烟”,意即两袖风、两手空。
邮票《黛玉葬花》
次句写更香的不同特征。它既不能放在琴边作鼎炉之香,也不能放在被子里作熏褥之香。暗喻黛玉与宝玉之间没有夫妻缘分。“琴边衾里”,借代夫妻生活。
颔联明写更香的报时作用,暗写黛玉彻夜失眠。“晓筹”,拂晓时刻。“鸡人”,宫中负责报时的人,他们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公鸡的鸡冠)。“五夜”,五更,古代把一夜分成五个时段。
颈联明写更香燃烧的情状,暗喻黛玉为了爱情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受煎熬的心情。
就像更香被从头上点燃,从外向内燃烧,永无休止之时。
尾联写任凭时间流逝,更香越烧越短,却无法改变风雨阴晴的天气。深层含义寄寓着黛玉对年华逝去、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叹息。
林黛玉用“更香”来隐喻自己的忧伤和孤独,让人倍感凄凉。难怪贾政认为她“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
脂砚斋评价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李玉戏曲集》
《豪宴》节选自清初戏曲家李玉的传奇《一捧雪》。写权贵严世蕃,为了得到稀世珍宝“一捧雪”,诬陷宝主莫怀古谋反,逼得他家破人亡的故事。
《红楼梦》中也有类似情节,第四十八回,贾赦为了霸占石呆子祖传的二十把旧扇子,暗中勾结贾雨村,诬告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打入大牢。这件事后来很可能成为贾赦获罪、贾府被查抄的主要原因之一。脂批说这出戏“伏贾府之败”。
《乞巧》出自清初戏曲家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政事,导致安禄山造反。为了平息众怒,唐玄宗被迫赐死杨玉环。
《红楼梦》中,贤德妃贾元春的命运与杨贵妃非常相似,虽然她的死因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但是第五回的判词、第二十二回的灯谜等,无一不在暗示贾元春死于非命。脂批说《乞巧》“伏元妃之死”,又是一个例证。
《仙缘》选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传奇《邯郸记》。写穷书生卢生羁留客栈,枕着仙人吕洞宾送给他的瓷枕,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荣华富贵。可是醒来后一切依旧,连店小儿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卢生幡然醒悟,意识到荣华富贵不过就是一场黄粱美梦,便跟随吕洞宾出家去了。
曹公借黄粱一梦的故事,比喻功名利禄都是虚幻的东西。暗示贾宝玉在一僧一道的点化下最后出家的结局。脂砚斋认为,这出戏“伏甄宝玉送玉”。揣测一下,“甄宝玉送玉”是发生在八十回后的情节,这一情节与贾宝玉出家有着某种直接联系。
红木框雕漆嵌百宝牡丹亭人物图大插屏
《离魂》是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中的一出。写杜丽娘游园伤春,因梦生情,寻梦不得,为情而死,最后又因情复活的故事。曹公借来写宝黛爱情,暗示黛玉为还泪而生、最后泪尽人亡的命运。所以脂批认为,《离魂》“伏黛玉之死”。
第二十二回,作者在宝钗过生日时,安排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其意图在于引出戏中的曲词《寄生草》:“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大意是:姑且擦掉英雄的眼泪,与处士分别离开他家去避祸。感谢师傅慈悲,让我在五台山落发为僧。没有缘分,转眼间又要与师傅分离。空无所有,来去毫无牵挂。哪里寻找,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烟雨中离寺而去。任凭我,穿着草鞋拿着破钵顺应机缘去化缘。
这首曲词原本是写鲁智深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采用逃避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它对贾宝玉影响非常大,其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更是成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寄寓了他夹在黛玉与宝钗、黛玉与湘云中间,而又无力化解她们的矛盾纠纷的悲观心情。因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以贾宝玉最终抛下一切纷扰,出家为僧,遁入空门。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神前拈戏”——用抓阄抽签的方式确定了三出戏:《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暗示了贾府百年兴衰的历史。
明万历吴郡书业堂刻本《南柯记》
《白蛇记》讲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大汉王朝的故事,让人自然联想到《红楼梦》中,宁、荣二公当年打天下之艰难不易,贾府的荣华富贵,都是老祖宗九死一生用命换来的。然而后辈子孙并不珍惜,无人守成,“安享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
《满床笏》讲唐朝大将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寿考”的故事,郭子仪六十寿辰时,子婿们都来祝贺,上朝用的笏板堆满了床上,表示郭家权势熏天。贾府的声势与郭子仪家一样显赫,一门有两位国公,位列八公之首。后世子孙多承袭世职,贾赦袭了一等将军,贾珍袭了威烈将军,贾政也额外赐了主事之衔,不久又升了员外郎。后来贾元春又被封为贤德妃,贾府盛极一时。
《南柯梦》讲淳于棼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拜驸马,当太守,显赫一时,醒来后发现是一场梦,暗示贾府无论多么繁华多么富贵,到头来终究是南柯一梦。
贾母听说头一本戏是《白蛇记》,问贾珍“《白蛇记》是什么故事?”,可见贾母已经忘却先人创业的艰难,贾母如此,更何况贾珍等晚辈。贾母听说第二本是《满床笏》,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
显然,贾母对《满床笏》很熟悉也很满意,只是对安排在“第二本上”有点不理解。贾母听说第三本是《南柯梦》,就不说话了,因为觉得太不吉利。
神佛安排的三出戏,实际上是贾府从创业到守成到败落的谶语。难怪贾母的心情是先喜后悲,先轻松后沉重,起起伏伏,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