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如何快速提升你的格局思维
曾国藩说: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你的格局有多宽,人生就有多宽。
最近有人私信我:
A是一名公务员,领导表面上认可他的工作,但还是达不到领导的要求,说他格局太小,没有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想法太简单了。
A觉得自己挺委屈的!换做是你,如果你辛辛苦苦地完成一项工作,领导来一句“你格局太小”,你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是不解,不服,愤怒,还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冷静下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找到破解格局太小的办法。
格局是什么
格局的基本释义: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看懂什么意思了吗?多数人估计还是一头雾水。
什么是格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格局就是对自己有远见,对他人有包容。”
有人说,“你在三楼看到的都是垃圾,可是你在顶楼看到的全是风景。”
还有人说,“格局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这些优美的句子、华丽的辞藻,可以“说一千道一万”,但离格局的本质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果把格局的认知,变成了一种纯粹玩味的文字游戏,那么飘在云端的思想只会让人变成精神上的巨人,行动中瘸子 。因为务虚只是精神的洗礼,务实才是真正的修行。
到底什么是格局?
我的一点经验分享,之前在带团队时,我做了一份工作分等级的标准化流程,给老板汇报工作时讲述了三个要点:
1、标准化作业流程有利于提升团队个人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管理效率,保障团队完成高质量工作的同时,避免大家疲劳作战。
2、提供给其他部门做参考,制定出各自部门统一的标准,及部门之间相互认可的协同标准,做到责权利分清界限。
避免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可衡量的标准化作业,造成了大量无效劳动,大家相互推卸责任,陷入无意义的扯皮里,导致同事、部门之间伤了彼此的和气。
同时也避免了私底下相互拉仇恨,诋毁造谣,小道消息满天飞,造成各种负面的工作情绪。
3、最重要的一点是,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能提升了,一是可以提高公司项目的中标率和接单率,二是可以降低公司的支出成本,三是可以增加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汇报完工作,老板的脸上难以掩饰一种小欢喜的表情,说了一句:“Good Job”。事后他发邮件要求其他部门参照我部门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在我看来,从考虑自身团队的利益,到部门之间的利益,最后考虑到公司长远的利益,这种价值链的放大就叫格局。
格是你自己的位置;局是你能在这个位置上能看到多远距离的世界。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格局是指你在谋划一件事时,善用系统思维,思考不光是自己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还有他人的利益和未来的利益。
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格局归根结底是一种人性的洗礼,也就是一个人三观的呈现——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价值取舍。
成事靠格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小成靠勤奋,中成靠智慧,大成靠格局,你格局决定你的结局。
人是一切的主体,格局的本质是利己,利他,利众生;你心亦能照见自己,亦能见天地,见众生。而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格局,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它是谋生的工具,也是成就自己未来事业的砝码。
但对于缺乏格局的人来说,它是人生困惑、迷茫、焦虑和无助的罪魁祸首,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始终在一个圈子里兜兜转转,看见自己,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没有格局的自我,撑不起你的野心。格局用最朴实的话来说,它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勇气,实际上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何提升你的格局
每个人的认知之外都是盲区,你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而你所不知道的那部分,正掌控着你的人生。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A公务员全力以赴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为什么领导认为他格局太小,没有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想法太简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A是某机构业务的负责人,统筹安排全站的业务培训工作,他制定的培训方案,是站在全站的角度来思考培训工作应该怎么组织,怎么学习。但领导想要的是一个站在全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搞好培训工作为今后的长远发展作出布局。
所以领导告诉他不能只看当下,要把眼光放长远,走一步看三步,但他难以理解这点。这是为什么?
难以理解是一件正常的事,但又是一件不正常的事。之所以正常,是因为事情的本身已经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人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往往报以的态度是偏见、排斥、恐慌和恐惧,最后歧视它,诋毁它。而之所以不正常,是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是愚蠢的,多数人都渴望改变自己。
实际上职场初期的我,在工作中也同样遭遇过A所面对的情况,只不过那会还没有流行“格局”这个概念,领导对我的“批评”是:“你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看不到万亩良田!”
刚开始我也不理解,不服气,也觉得自己挺委屈的,包括一点点愤怒。但随着虚心听从领导的教诲,自我认知的提升和工作的成果被领导认可,再回过头来看之前的自己,会发觉自己当时很幼稚,而更多的是愚蠢。
就像有句话说的:站在山顶往下看的人,一目了然;站在山下往上看的人,一片茫然。
我们所有的偏见都来于自己的无知;所有的自负都来于自己的无知;所有的怀疑,都因为心中满是无知。我们假装骄傲,其实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
正如萧伯纳曾所说:“让人变得聪明和伟大的,不是过往的经验,而是对未来的期待。因为对未来有所期待的人,才能做到终身学习。”
如果我们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愚蠢的,说明这一年自己还停留在一个愚蠢的格局里。但如果我们渴望向上一个层级进阶,获得更大的人生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打破自我认知的壁垒,冲出束缚自己思维的墙。
格局是怎样炼成的?
换位思考是当下流行的一个概念,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他就是一个有格局的人。
“学会换位思考”成了不少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句口头禅,看似很有道理,找了问题的出路,但人们却忽略了这一点:
但凡越人强调的东西,越苦口婆心,说明越难以被轻而易举地改变。
人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永远无法身临其境,又谈何换位思考呢?就像“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你自己当了父母,进入角色的体验,体验其中的各种滋味,意识上才能真正认知到做父母的不易。
换位思考并非全然无效,毕竟人有悟性、灵性一面,可以通过洞察力来完成一定程度上的“换位思考”,但它的作用依然有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窥探事物的全貌。
一个人之所以能乘风破浪,是因为他的大脑里拥有一片广阔的海洋;而一个人之所以陷入举步维艰,是因为他大脑里的方寸天地,只有监狱屋子那么大的地方,只够自己转身几个来回的踱步。
思维决定格局!
格局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见识、自我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相关,成长环境是没办法改变的,但后天的见识、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经历则是可以自己改变的。
但这一切取决于你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虽然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它所能容纳的想象力的空间却是无限——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改变思维空间,才能改变你的格局。
世界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组成的,当我们置身在这样的世界里时,才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一个人的真我,是所有人的自我。
一旦你发觉自己的渺小,内心构建的场景就不再只有“一亩三分地”,还包括山川河流和星辰大海。所谓的人生不设限,你的思维延伸得越远,你的格局就越大!
提升格局思维的三个维度
1、人本思维
从个体到群体的思考。
共享意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利他才能利己。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决策时,你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注群体的利益,只有当群体的利益获得满足时,个人才能实现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空间思维
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考。
鹰眼视角,着眼事物的细节,又不失统筹全局。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决策时,既要考虑当下的可执行性,又考虑了它符合社会、国家、国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相关的人文、法律法规等环境设限因素。
3、时间思维
从现在到未来的思考。
深谋远虑,可以让事物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决策时,既要考虑了当下的结果,又考虑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的结果。
这三个维度看上去很简单,但也正因为如此简单,变得日益复杂,关注自我的人性,反而难以看穿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东西。
提升格局,并没有什么秘籍可言,照着去做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多复杂的道理。这些道理早在公元前的几世纪,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时代就已经建立了,我们今天的思想只不过是用适合当下环境的语境在重复它,并没有什么创新的观点。
文章小结
有句话说:走出去,世界就在你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你的世界。不再执着自我,你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