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异国情 彬村山华侨农场有个不折不扣的印尼村

琼岛异国情

彬村山华侨农场有个

不折不扣的印尼村

撰文/摄影 张锡添

印尼村的归侨,很多是印尼反华政府的P.P.10的受害者,但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仍然非常“印尼化”。

朋友,你到过海南吗?你知道海南岛有个“印尼村”吗?热情好客的村民、别具一格的异国情调、独特风味的印尼烹调、轻盈如燕的印尼舞蹈将会吸引你,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海南彬村山华侨农场印尼村(五队),位于中国美丽富饶的海南岛著名侨乡琼海,也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以及殊惊世界的愽鳌亚洲国际论坛所在地。是中国半个世纪至今极少数讲印尼语、保持印尼生活习俗的村子。

一声热情的“司拉马拜(印尼语:您好)”把人们带进浓郁的印尼风情之中。

印尼村归侨场员中,不少来自NTT(东努山登加拉)、NTB(西努山登加拉)、帝汶及龙目岛,他们演绎的是Sasak族歌舞。

清晨,当揭开晚雾所留下的朦胧的面纱,你便可看到绿树掩映下的印尼村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苏醒,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派浓郁的异国情调。

村民身上的衣饰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叫你目不暇接。

这里的人爱穿印尼服装一纱龙。纱龙形似长而宽大的筒裙,用色彩艳丽,配有大块花卉图案的丝绸或棉花布制成。

女人通常是下身着长及脚面的纱龙,上身穿镶有花边的紧身衣。男人的纱龙略肥些丶短些,内穿长裤,头戴一顶深色印尼船形帽,文静而潇洒。

印尼村人性格开朗,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劳动之余或逢年过节,他们经常欢聚在一起,弹吉他在月光下兴致勃勃地跳舞,一天的劳累己随风而去。

每当远方客人的到来,热情的村民总是梳洗整齐、巧装打扮。女人们涂上口红丶脖子挂上珠串:男人们则头缠彩布,有的还按照印尼习俗,在头布边插上一支洁白的羽毛,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欢乐的印尼村人,轻歌曼舞。

他们跳起一种印尼东部地区小巽达群岛的民间舞蹈一“伊娜倷”。细腻的舞步,柔美的动作,使人如痴如醉。当你按捺不住自己到他们舞蹈的行列中,同舞、同乐、同踩一个节奏时,你能摸到的是作为印尼文化热烈跳动的脉膊。

“印尼村”人爱吃甜食,但从不上街购买食品,他们烹制的正宗印尼菜在当地很有名气,茶余饭后,女人们便亲手制作糕点。

回国半个多世纪,场员仍然能够做出正宗的印尼糕点。

她们把从林中砍回来的嫩芭蕉叶,经洗净汤煮后,将蒸煮过的糯米饭、牛肉等佐料包入其中,再放入铁锅里烧烤一番,这就是印尼人称之为:烤糯米糕(Lemper Panggang)的食品。

她们还用灵巧的双手将牛油、菠萝醬、椰子汁等材料搅拌后,制成各种形状的印尼糕点,用猪肉或羊肉烧烤成“沙爹烧串”,热情的印尼村人就将这些糕点、烹饪来款待来客。

几十年过去一,印尼村人虽然保留着许多印尼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会讲印尼语,但仍然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的美德。

六十年代初期大批印尼归国华来到这里,当时的条件很差很艰苦,经受了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经历着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等阶级运动。

归侨们与当地的干群一起,凭着一把砍刀、一柄锄头一,就像一群开荒牛开垦着荒地,把荒山野岭开垦成现在的美丽侨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生活,在农场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归侨们的智慧和汗水。

印尼本土用树干木头做胡椒的支柱,但在海南容易腐烂,彬村山印尼村人则加以改进,以水泥桩代替。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的农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印尼村迅速富裕起来,全村四百多人种植了胡椒300多亩,橡胶1000多亩,不少家户建起了楼房,每家都有电脑、电视、电冰箱等音响设备。显示出印尼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起来了。

夕阳,静灑 在这片村落,灑在他们亲手开垦种植的椰林、椒园,阵阵歌颂劳动、丰收的歌声和着小孩子们的欢笑,在这边安然的土地上回荡,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外乡人……

请扫描二维码,为抗日勇士南侨机工花木兰李月美的外孙女(患有严重重症肌无力无力支付)募捐,谢谢大家仁心宅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