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厦针灸笔记(一四一)——腕骨穴与阳谷穴

我们再来看腕骨穴,腕骨穴位于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所以,原穴的话,无所谓实证和虚证,不管是寒热还是虚实,都可以在原穴上下针。汗为心之液,我们流汗是心脏在管,心脏有问题的人,出汗非常不正常,有的半年一年都不出汗,因为心脏有问题,没有办法把汗发到身上。当我们在治疗的时候,病人有了汗,流了汗好舒服,这就表示心脏的力量恢复了。所以,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病人的病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再来看就是阳谷穴,阳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穴,穴性属火,小肠属火,所以,阳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本穴。阳谷穴在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见上图。阳谷穴下针很浅,一寸针就可以,阳谷穴是本穴,所以,有一个沁本穴治疗法则:按五行相生的规律,该经的本穴可以治疗子经的虚症,也可以治疗母经的实症。本穴也可以治疗本经的虚症和实症。例如:临泣+太白强土,行间+二间强金,阳谷+经渠强水,少府+通谷强木,足三里+阴谷强火。

(0)

相关推荐

  • 第四章:八、手太阳小肠经(左右三十八穴)

    八.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15点) 小肠经概述: <内经>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云:『小肠为赤肠.』 胃之下口,小肠之上口也,在脐上二寸,水谷于是分焉.大肠上口,小肠之下 ...

  • 朱燕中 | 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七)

    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六)

    伤寒论第62条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按道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四)

    伤寒论第58条辨: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三)

    伤寒论第56条辨: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辨: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二)

    伤寒论第54条辨: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原因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可在病人发热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一)

    脉象浮而数,表示病在表,治疗的时候,可以用汗法,如果有发热畏寒,头身痛,没有汗,那就是用麻黄汤. 太阳中风伤的是卫气,太阳伤寒营气卫气都伤,中医对营和卫的观念就是,营是血,卫是气,当营和而卫不和的时候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零)

    伤寒论第53条辨: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经常自汗出的,这是营气和,但营气虽和,而在外的卫气不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九)

    伤寒论第50条辨: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原文解释: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症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症,宜用发汗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