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直觉去探索真理和自我认知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书海遨游 No.21039

书海遨游 No.21039

推荐指数:☆☆☆☆☆

   带着直觉去探索真理和自我认知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原书阅读:1,221分钟

本文字数:3,942

本文阅读:11分钟

“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如果说心理学是哲学落地以后的果实,那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也许是最接近哲学的那颗果实。

作为在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欧文·亚隆,也许为大家所知的更多是他写的心理治疗小说和故事,而这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可以说是他对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取向的完整阐述。

正如他说的,“存在主义倾向的基石不是实证性的,而是深度直觉性的。”

这会让我联想到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哲学这一路特别的哲学发展分支,都是开始把思想的关注点放在了个体的直觉性经验中。从海德格尔的两种基本的存在模式:“忘失的存在状态”和“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到欧文·亚隆说的,“要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做深层次的探索,并不意味着探索过去;而是,意味着拂拭掉日常的担忧,深刻地思索个人的存在处境。”

在这个存在处境中,欧文亚隆总结了四个关键议题,或者可以看成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意义。这本厚厚的著作也可以看成是对于这四个议题的全面阐述。由于篇幅关系,我在此就简单的总结下四个议题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一、(死亡)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借用奥托·兰克描述神经症患者是“拒绝借贷(生命),以避免偿债(死亡)”的人。也就是说“人们会因为恐惧死亡而自杀。”

从这样的视角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所讨论的“死亡”并非是具体的死亡状态或者死亡这件事,而只是我们心中“死亡”的认知和概念。按照欧文亚隆的说法就是,“觉察死亡作为一种'边界处境'可能使生命观发生彻底的转变;死亡是焦虑的基本来源。”“最根本(基本)的焦虑问题在于丧失自我这一威胁。”

以此让我收获的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死亡”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1、“死亡之所以极其重要,是因为如果恰当地去面对,可以改变人们对生命的看法,能够促使人们完全真正地投入生活。”

2、“死亡恐惧出现于生命早期,它在塑造性格结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并在一生中不断地引发焦虑,这导致了明显的苦恼和心理防御的建立。”

可以帮助我更好的选择治疗思路,正如欧文亚隆说的“治疗通常针对的是衍生焦虑,而不是原初焦虑。”从衍生焦虑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解释日常面对相关问题所碰到的实际处境,即“人们通常不是建构一种单纯僵化的防御,而是以交织在一起的多重防御来对抗焦虑。”

在这部分很喜欢欧文亚隆的一句话就是,“最为有利的防御恐怕是把个体所体验到的(也就是事物所显现的样子)认作是现实。”

二、(自由)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自由的主题里面收获最大的是对于我们内心隐藏的信念进一步认识,按照欧文亚隆的说法就是两大古老的信念:“人类神圣不可侵犯和/或人类永远受到终极拯救者的守护。”前者有些偏向无神论者,而后者则是有神论者。进而这两种人群对于自由的认知和框架就完全不同。

还是和死亡一样,我们在讨论的并不是如何实现自由,或者自由的状态应该如何,只是在于“自由”的概念对于当下个体的影响。“治疗师专注于让病人意识到,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面临选择,不能逃避自由。”

其实从这本书本身,更多的是在用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去阐述个体和团体心理里面的一些现象,集中在原理、脉络的剖析。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乃至工具的介绍,我们能看到的最多的只是治疗思路。稍后也会对于治疗思路也会做一些笔记和汇总。

三、(孤独)一方面是我们对自身绝对孤独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对接触、保护的渴望,以及成为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的愿望,这两方面之间的张力。

欧文亚隆把孤独分为三种: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

对于我的收获来说,将“存在孤独”单列出来强调,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存在孤独指的是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可以看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将原发性和衍生性会着重区分开来。对于衍生性会有一些应对,但对于原发性,比如存在孤独,更多的是在让个体开始接纳,用书中的话就是,“强调个人承担责任”。

在孤独的板块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探索新的安住于孤独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孤独主题中有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是“爱”。欧文亚隆最后的总结是:

1、“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以无私的方式与其建立关系。”

2、“关爱另一个人意味着要尽可能彻底地了解对方,体验对方的世界。”

3、“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关心对方的存有与成长。”

4、“爱是主动的,成熟的爱是爱人,而不是被爱。”

5、“爱是人在世界上的存有方式,并不是与某个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现实的奇妙连结。”

6、“成熟的爱来自个体自身的丰富而非贫瘠,来自成长而非匮乏。”

7、“关爱是相互的。”

8、“成熟的爱不是没有回报,这些回报是自然产生,而无法求得的。”

四、(无意义)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却被投入到本身毫无意义的宇宙之中。

在这个主题下,最核心也是最经典的问题就是,“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可以看到这里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讨论另一位存在主义大师弗兰克的意义治疗。核心就是弗兰克归纳的对个体独特的意义:

1、创造,在个体的创造中,个体完成了什么或者是给世界贡献了什么。

2、体验,个体在人际经验与个人经历中获得了什么。

3、态度,个人面对痛苦,面对不可改变命运的姿态。

在此,也许只能提及一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点,对于这四个议题的讨论也许把这本书反复多看几遍都不为过。

进一步就具体的治疗部分,或者我刚才说的治疗思路部分,其实是穿插在相关议题讨论之中,并没有集中的介绍。只是作为学习的喜好,我将治疗部分整理了一下,主要两部分。

首先,是对于现有主流心理治疗取向的讨论:

很有意思的是,欧文亚隆将现有的流派归纳为三大类,还原论(即把所有人类行为都追溯为少数几个基本的驱力)、唯物论(即从较低等的角度来解释更高级的范畴)和决定论(即相信所有心理活动都是由已经存在的可确定因素所造成的。)

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是,“所有的心理结构都是为了语义方便而创造的,证明它们存在的理由,仅仅是它们解释的能力。”心理结构中的概念只是一种解释并不是公理,更不是事实。

同时也能看见欧文亚隆对于几个流派比较直接的反驳。就比如“温纳·艾哈德的EST假定可以用权威主义的手段培养个人责任感,这完全是一种诡辩。”也是以此了解到原来现在很多打鸡血课的祖师爷是EST。

另一个也表达了对于灵性世界的看法,“如果占星、巫术或神奇的解释能增强人的掌控感,并导致内在的、个人的变化,那它就是有效的(请记住,附带条件是它必须符合这个人的参考框架)。”

还有包括心理测量和评估,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测量调研的软肋,“结果的精确度与研究变量的肤浅程度成正比。”

当然,被说道最多的还是老弗爷,因为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几乎是南辕北辙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弗洛伊德认为,'建造'比'解释'更适合界定治疗师的行为。”而存在主义是不会去“建造”什么,如果建造很容易让案主感觉找到一个替代活动。

有一句借用完形大师珀尔斯的话会让我回味很久,“这种一时的兴奋常常成为一种危险的替代活动,成为另一种阻碍成长的虚假治疗。”

其次,是阐述存在主义治疗到底在做什么:

我觉得最核心还是要回到个人责任上。借用赫尔姆斯·凯泽的一句话,“任何可以增强病人责任感的话一定有助于治疗。”

用欧文亚隆的说法就是,“治疗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避免被操纵着去照顾病人或为病人负责。”“逃避了决定的更深层次含义而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很有意思的一点发现是,“心理治疗师常常有双重标准:病人建构自己的世界,为自己的世界负责,而治疗师则生活在完全客观和结构化的世界中,尽力去发现'实际'是什么样的。”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每当病人哀叹自己的处境,治疗师就要探询病人是如何自己创造出这种处境的。”

除了责任,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关系,即“关系产生治愈”。不光是咨访关系,“治疗师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病人发展对他人的好奇和关心。”

欧文亚隆一针见血的指出,“关系本身对病人的重要治疗作用甚至超越了治疗师的理论取向。”

可以说全书对于我启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对于一个存在主义治疗师来说,当'技巧'成为首要部分时,所有其他的一切都丧失了,因为真诚关系的核心就是不去操纵另一个人,而是把自己的全部存有转向另一个人。”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精进的方向。

最后汇总下存在主义的项目:

1、意识到生命有时是不公正的。

2、意识到人生终究难以逃避某些痛苦,也无法逃避死亡。

3、意识到我和别人无论如何亲近,终究仍是要孤独地面对生命。

4、直面生和死的基本问题,更诚实地生活,较少陷入琐碎的事务中。

5、学会不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支持和指导,必须承担对自己生活的最终责任。

其实这一切的核心,即作为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知”。以此作为对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第一次全面了解。

2021-9-13


作者:欧文·亚隆
Irvin Yalom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