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作家 || 韦德昭◆母亲收吓

韦德昭,安徽当涂人。马鞍山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齐鲁文学》《检察日报》《安徽法制报》《红罗山文学》以及安徽省作家协会微信平台等媒体。

-----
-----
-----
-----

母亲收吓

有一种神奇,囿于人类的认知水平,科学至今都无法解释。在我们江南水乡的农村,流传至今的收吓(读he,第一声)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神奇。

所谓收吓,是指为帮助因受到过度惊吓而丢了魂的人收回其魂所采取的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吓到的人通常的表现一般是眼皮周围呈青色、目光呆滞、浑身乏力,有的还有厌食、白天嗜睡夜晚哭闹难止或经常冒虚汗、惊慌忧虑、常在噩梦中惊醒等;严重的几乎每天都在黄昏时发低烧,第二天早上又自行退烧,到医院打针吃药,反反复复就是不见好,

收吓在乡村因地域不同,具体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我的母亲在世时用她的方法帮人收吓,在我们家乡远近闻名。可以这么说,我小时候就是伴随着母亲不断帮人收吓长大的。

凡是来找母亲收吓的,绝大多数是由两个大人轮流抱着或背来的小孩,其中有许多还是婴儿。当然,也有成年人,但较少。

来人到我家后,母亲即使是在野外劳作,家里人按照母亲曾经的嘱咐是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喊回母亲的。如果家里没有人,来人只要问到村里任何一个成年人,村里的人都会积极帮助其找到我母亲的。

是故,母亲一般不出远门。实在需要走亲戚的,一般也是当日去当日回,鲜有在外留宿的。

村里人都知道,母亲只要得知讯息,常常是放下农具或正在水塘边捶洗的衣服就匆匆回返,甚至赤脚上沾满了水田里的烂泥都来不及洗。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帮人收吓就是帮人解难,一点都不能耽误!”

母亲与来人见面后,只简单地寒暄几句(通常是边走边说),就快速进入到替人收吓的程序中。母亲先是看看病人的脸、再摸摸额头翻翻眼皮,就能准确判断出病人是不是真的吓到了。如果病症不是因为受到惊吓所致,母亲必是直接要求其尽快到医院去;如果确是吓到了,母亲告知一声,便开始张罗为病人收吓。

母亲收吓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先是安排来人带着病人在屋内靠大门一侧坐下,然后将家里自制的小柴炉点燃后搬到病人近前,再将相关物件有序地摆放在炉子两侧,将两扇大门完全敞开。母亲收吓时唯一的禁忌就是不允许关上大门,或有人站在门口挡住大门。

此时,除了小病人外,不论是来看病的,还是我们家里或村里的看客,都会自然进入到静黙状态。只见母亲坐在小矮凳上将一个带有短木柄的长约四、五十厘米的铁勺擦干净后,将一个体积相当于小乒乓球的锡块放入勺内并将勺放在炉火中烧。待勺中的锡块完全熔化后,母亲开始黙念秘传的真言。接着母亲将盛着液态锡的铁勺在病人头的上方绕上几圈,便将液态的锡快速斜倒入炉侧一个装满冷水的大碗中。

只听“嗞啦”一声,一股白色的水雾瞬间升腾,液态的锡随之凝固了起来,且呈厚薄不均四周形状怪异的扁平状。稍后,母亲一手握勺,一手将已凝固的锡块从水碗中捞起,认真研究起来。

神奇的是,根据锡块所呈现的外貌特征,母亲能说出病人的魂是在哪里吓丢的,包括是在白天吓的还是晚上吓的,是动物吓的还是人吓的等等,并且母亲还能说出当时受惊吓地点明显的地貌特征。如果一次看不清,母亲还会从熔锡开始再重复一遍,但最多不会超过三次。

接着,母亲就从家里常备的红纸中撕下一块,将锡块用红纸包裹后连同刚才使用的铁勺一并交来人带回,并嘱来人一定要将带回的铁勺张口向上放在病人的床下,将锡块连同包着的红纸一并放入床上病人的枕头下,三夜后记得归还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收吓作为一项技艺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传内不传外、传女不传男且只能隔代口口单传。我的太奶奶临终前将这项技艺传给了我的母亲,母亲同样又密传给了我的妹妹。

选择传承人除了个人要有悟性、有意愿外,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为人必须实诚,不能有贪心。否则,用母亲的话说就会坏了规矩,会渐渐不灵的。

母亲替人收吓是从不收费的。但家乡人纯朴,来收吓时总要带一些鸡蛋加一些其它土特产,母亲一般只是象征性地收下十来个鸡蛋以示领情,其它的是坚决不收的。当然,这也是传承所要求的。

凡是经过母亲收吓的,是否全都看好了,因为我不可能全知所以不能瞎说。但所有后来到我家归还锡块和铁勺的人,我所见到的,都是喜滋滋地告诉母亲说病人已经好了,并且总是在一再的感谢声中兴高采烈地述说着病人痊愈的惊奇。特别是一些外地人因在外久治不愈,有的还到了几家医院包括一些大医院都未能看好,后来辗转找到母亲,三天后来我家因治好了病而感谢母亲的动人场景,纵是现在想起,也让我感动万分。

坦率地说,作为一名工科男,我要不是亲眼屡见甚至是多次亲身经历,也会难以相信甚至也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项迷信活动的。我小时候是村里的孩子王,用村里大人的话说,简直就是调皮闯祸的祖宗,是经常要受到父母厉声呵斥甚至是“竹丝炒肉”惩戒的。自然,我小时候因受到惊吓而生病的事也是常有的。但每次经过母亲收吓,我总能在第二天又活蹦乱跳地继续调皮捣蛋。

现在看来,母亲在收吓前后及过程中,都与病人几乎没有直接接触,也未给病人吃喝任何东西,甚至不用与病人说一句话,更不存在有什么装神弄鬼、心理暗示之说,而且时间还很短。虽然不能说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已知的或未知的科学道理,但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我们目前尚未知晓的科学玄机,或者说是生命密码!正如千古奇书《易经》,多少人皓首穷经,至今仍然成谜。

目前,我国民间仍有许许多多类似于这样靠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而且这其中有许多也是单线相传的,存在较大的失传风险。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珍惜、尊重的基础上,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尽快组织力量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挖掘,努力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进而引领我们在未知的领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探索、去发现,并不断去伪存真,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而且能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甚至能帮助我们直奔主题,尽快叩开新的科技之门。

-----
-----

主持:李铁峰

审核:王永生

校稿:李铁峰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0)

相关推荐

  • 【配乐朗诵】方朗:春种一棵枣

    母亲进城时,从老家带来了一袋枣子. 枣子鼓溜溜,红喷喷,挑逗着我的视觉和味蕾.我边嚼边问:"谁家种的?" "这可是你亲手种的枣树啊!你忘了?"母亲说. &quo ...

  • 金锡逊:只给你看“一片花瓣”

    著名作家赵柏田很早的时候,曾将他的成名作.散文随笔集<我们居住的年代>签名赠送我. 他在<我们居住的年代>这本集子的<开篇·暗示>中早就提到自己的创作手法,他说:& ...

  • 一路相随|“我与新中国”征文

    一路相随 ■林瑞金 弹指一瞬间,我已年逾古稀,蓦然回首这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欣喜地发现我竟与祖国母亲一起从黑暗走向光明,一起从贫穷走向富裕,一同经风浪.历崎岖,一路相随到复兴.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 ...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6)

                    106 1984年8月18日是我村陆良金出殡的日子. 良金在我村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他是独自佬,不曾娶妻生子.年轻时候,身强力壮,成了大队副业队里的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 ...

  • 鸿鸣 | 陶大夫

    陶大夫 陶大夫是村里的医生,那时侯,他刚从城里学完徒,回乡不久,是个年轻大夫,还不被人们所熟知,但他钻研医术.勤奋好学,又为人诚实,所以他凭着扎实的医术.诚实的品德,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乡村,大夫 ...

  • 白毛女罗昌秀:躲进断头山17年,获救后与丈夫携手43年,80岁去世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悲伤歌声,坎坷命运,戏剧<白毛女>的故事让多少人为之动容.旧社会的黑暗活生生把人逼成了"鬼",劳动人民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 ...

  • 郭西明丨母亲的蓝围巾(散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冬天母亲总会围着一块蓝围巾.在村头,在田野,在雨雪中,在寒风中,母亲的蓝围巾常常被风轻轻卷起.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蓝围巾,就看到了母亲,母亲的蓝围巾成为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 ...

  • 75岁老人照顾瘫痪母亲和脑梗妻子,19年不敢出门,因压力大患抑郁

    近日,在山西芮城一个小山村附近,摄影师遇到一位老人正跪在地里挥舞着镰刀忙碌.经上前攀谈得知,老人叫周明锡,今年75岁,因为家中患病的妻子想吃野菜,他就趁着妻子休息,骑车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块荒地,采挖春天 ...

  • 山东作家‖【给母亲打电话的理由】◆刘传旺

    作者简介 刘传旺,男,中共党员,菏泽市作协会员,曹县作协会员,现就职于山东省曹县第一实验小学.自幼喜探究,爱哲思,有思考,自成一体:也略读诗歌,崇豪放,依样学样,慷慨悲歌,意志激昂.读历史,观世界,常 ...

  • 安徽作家‖【制服情缘】◆王延林

    作者简介 王延林,男,安徽宣城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喜欢用挤牙膏的方式把碎片式的文字黏贴起来的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偶有作品获奖并被收录丛书.现供职于农村基层. -制服 ...

  • 安徽作家‖【腊梅子】◆方同华

    作者简介 方同华,执业医师,安徽省当涂县人,1997年开始陆续在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文学是陪伴一生的良师挚友.     腊梅子 小学一年级,我和同村的腊梅子同班. 腊梅子是在家里把弟弟带大了才来上学 ...

  • 著名作家韦尚田老师的新书《茶余酒后》话西汉、东汉、名臣、红颜篇四部正式出版发行

    著名作家韦尚田老师的新书<茶余酒后>话西汉.东汉.名臣.红颜篇四部正式出版发行 (本台讯): 一部荒唐史, 两汉写真集. 三宫六院七十二盏不省油的灯, 七王八侯五十六出闹天宫的戏. 二十八 ...

  • 安徽一良心古镇不收门票还被黑,太委屈!商家:公道自在人心!

    说到古镇,第一反应可能是周庄.西递和宏村,而真正去过之后,要么是过于严重的商业化包装,要么则是假期人挤人人看人的尴尬,令人觉得似乎所有的古镇都千篇一律,但其不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三河古镇就是一 ...

  • 安徽作家‖【古城旧事】◆姚英贵

    作者简介 姚英贵,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黟县作家协会会员.小说<生病>获2020年"恒顺杯"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散文.小说.诗歌曾发表于<黄 ...

  • 【洞庭作家】龙杲/收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四)

    收黄豆 作者:龙杲 到了每年的公历七月,干支历的午月过完,未月开始,天气已经很热了,农事节气刚好是小暑.小暑时节,浅山窝里的黄豆,经过下种,薅草和施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劳动.在这一系列劳动过程中,其 ...

  • 《华中文学》小小说选 ‖ 安徽作家 胡德胜 【最后一个联系人】

    最后一个联系人  文/胡德胜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企上班每月工资不到五千.几个月前和单位一个姑娘恋爱后,那姑娘答应和我结婚,但第一个条件必须有套房,否则说什么都是空话. 上个月,我相中一套一百平左右的 ...

  • 《华中文学》仡佬族作家 韦胜明 ▎散乱之吟(组诗)

    韦胜明作品精选 散乱之吟(组诗) 文/韦胜明(贵州) ✪新春 我端坐在新春欢庆的喜悦上 如同端坐在花瓣上 芬芳的祝福让我手持一束美好的心愿 虽然霜雪覆盖头顶 我和季节有同样的节奏 在这样年轻的时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