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岗裁员的“六个”真相
又到年底了啊,不少公司又要开始动手裁员(优化)人了。
从字面意思来讲,裁员和优化员工是两码事。裁员大多指的是因为公司想要主动降低成本,获得生存而削减员工数量。优化则指的是根据公司的考核制度,主动辞退工作不理想,业绩不达标的员工。
但是个人认为,在房地产行业优化人员的说法并不靠谱,或者说只能占很小比例,说是裁员更恰当一些。
这就要从房企裁员的动机说起。
房企投资岗裁员的起因,一般是编制人数超过了实际需求,这里面既有当初战略扩张拿地,无序滥招人所致,也有行业遇冷,拿地需求锐减,在岗人数畸多。
在人力绩效管理制度里面,裁员需要满足成本最低,在招聘难度不高这些基本条件。一个岗位最理想的裁员条件是:这个岗位入门需求低,重复劳动多,就业人数大,可更换性较强。一旦满足这点,那基本上就可以肆无忌惮裁员了,反正市场上人数多,裁了以后有需要再招即可。
人力眼里,这些人容易被干掉。
1、可替代性强的
虽说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创造价值,比如行政前台,门口的保安大爷,但是这些工作没有门槛,因此替代性极强。
投资岗位也有这种情况,因为部门内部的分工,不少人长期只做某一个板块,比如测算、报告,或者走流程,甚至是做内业。这些细分的岗位也不是没有专业性,但专业性很弱,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不了几天也能上手。这批替代性强的人,裁员时会首当其冲。
2、不称职的
这种情况前两年还是很多的,现在越来越少了。
前些年,投资岗扩招,进来的人鱼龙混杂,不少房企动辄就给一个投资经历,副总监的岗位,但是不少人的能力是没有与之匹配的。在专业知识和资源能力上,不少新进的投资人,逐步补上了这个短板,最终适应了这个岗位要求。但是有部分人,一直没有跨过这个过渡期,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最终成为了被优化的对象。
3、没有满足公司要求的
不少房企在招聘投资人员的时候,都会对专业能力,资源能力,实操能力有全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总监级以上的人员,会对项目的落地有或明或暗的要求,比如半年之内落项目之类的。
没有完成岗位要求的投资人,会面临转正困难,或者降薪降职,甚至直接优化裁员的后果。这样做的房企,还不在少数。
4、简历有问题的
几个人力朋友跟我说,现在的投资人员太浮躁了,简历吹牛注水的,比比皆是。原来没谈过的项目,说成是自己谈成的,原来只落地一个项目,简历写自己落地了五个项目,原来是投资经理的,敢说自己是总监。
当然,这也跟很多公司用人理念太急功近利有关系,你要是写一年只拿了一块地,人力肯定觉得你能力不行。因为别人都是一年拿三块地,而且很多人都这样写。
简历有问题的,有的是在入职前查出,取消录用。也有的公司人力有点水的,背调做得很浅,入职工作很长时间才发现问题。简历造假如果太严重,会被干掉。
5、靠关系上位的
现在流行组团跳槽,或者领导入职后再带自己人过来的,这种也较为常见,毕竟熟人好办事,不需要磨合。
但靠关系上位的,容易被贴上某某领导的派系的标签,与其形成深度捆绑。一旦领导有升迁调动,或者离职,换成其他领导上位,如果靠关系上位的人没一同离职或调动,那很难被新的领导接受。
最好的情况是岁月静好,做个默默干活与世无争的人,最差的情况,就是裁员优化首先想到的就是你。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地产圈上演。
6、达到职业天花板的
经常有人说的,房地产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的年龄不具备职场优势,但是你的专业能力,资源能力有别人达不到的高度;或者说,你已经早早爬上来领导岗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如果上面这些,你都不具备,只要年龄逐渐增长,但能力没有赶上工作赋能,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那公司很可能优先考虑把你优化掉。
如何避免陷入裁员的被动局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是深耕某个专业领域。投资也有很多专业方向,就拿地形式来讲,很多公司的投资就可以分为招拍挂、产业勾地、收并购、旧改等方向,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不少房企现在招人,也是会有具体倾向于某个方向,甚至给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位。
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说是擅长的领域去深,做细。比如你看好未来的旧改方向,可以去深入做旧改,最好自己从前期的政府谈判,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平整,挂牌上市,土地成交等全流程都跑几遍。
二是时间换空间,积累资源,建立自己的壁垒。什么是投资人的资源?这个定义其实很宽泛,地产行业内的大佬,政府领导,各路居间人,资金方都是资源。资源积累的渠道很多,可以是你的领导介绍,可以是公司的推介,可以是自己工作接触,甚至可以是微信群认识。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慢慢去做。
三是注重礼仪,搞好领导同事关系。裁员,不是你的老板要干掉你,也不是人力总要干掉你,而是你的领导要选择你。领导决策大多也不是凭个人喜好来的,他会参照部门同事的看法和意见。
在公司里面还是要跟大家处理好关系,多笑脸迎人,有时间多与部门同事或者领导相处比如中午一起吃饭啥的。感情和关系都是靠时间堆出来的。如果是新人,建议可以多揽一些活儿,不要只止步于自己的事情,这样同事和领导更愿意带你。
四是争取职位的提升。对投资人来讲,职位的上升,不仅仅只是薪酬增加那么简单,背后还有资源,平台,以及壁垒的提高。总监和总经理,每天手里接触的事情,见的人的能量级别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比如总监接触的可能就是对方公司的高管,而总经理就可以直接跟对方老板谈事了,这些差距会决定你的发展空间。
级别高了,身居要职,即使房企要裁员,处理方式和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投资岗,作为一种资源属性极强的岗位,并不仅仅靠招人就能解决问题的。那些人员流失严重的房企,业绩往往也是做得很差的,招人很容易,但是一个稳定的团队只靠招聘是搞不来的。年年裁员,反正干不长,留下一大堆坑,新人进来净给前面填坑了,也干不长,会想走。
希望房企们裁员对投资人下手轻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