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在非典后变得更强大了,我们如何借鉴历史渡过难关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

当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包括餐饮、酒店、旅游、影视等行业损失惨重。不少企业纷纷表示,现金流吃紧,面临倒闭的风险。
上一次全球性的高传染性疫情,发生在17年前。2002-2003年“非典”的爆发,同样让中国经济一夜陷入寒冬。
当今巨头公司阿里、京东、新东方等公司都曾经历过“非典”的艰难时刻。不过在这场“非典”的背后,有的公司销声匿迹了,有的公司却有能力把“非典特殊时期”转化成一次机遇,变得更为强大了。
我们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通过历史来总结经验。

新东方:学员退款,借债渡过危机

成为行业先进储备最足的公司

2003年3月,“非典”疫情全面在北京爆发。4月,北京市教委要求培训机构全面停课。4月30日,已成立十年的北京新东方宣布,全国的学校全部停课。

停课之后,新东方很多学生要求退费,但当时,新东方的钱已经大量投入课程研发,现有资金无法支撑。就这样,新东方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

很快,俞敏洪也找到方法:

1、维护用户心态,全力退费。让学生可以退班,但更支持转班,并提出了有效听课证可延期授课服务,稳住一部分学员不退费,另一边,再去借钱补洞,把要退费的学员的钱返还。

2、抓住机遇,业务转型。在非典期间,一家专做互联网教育的“奥数网”(后来的学而思)快速崛起,这促使俞敏洪开始下决心从线下培训往互联网教育转型。

非典之后的第三年,劫后余生的新东方成功在美国上市。

这场让新东方差一点倒闭的危机,也让俞敏洪真正意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而获得资本的支持,不仅是做大的路径,某种程度上也是生存的需要。

“大家一致认为,只要保住‘新东方’三个字,就保住了新东方的未来。尽管新东方在经济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却保护了新东方在学生中的声誉。”俞敏洪在书中回忆道。

阿里起死回生,淘宝诞生,改变电商历史

2003年5月,马云被关在家里,门口挂着大锁,由社区、防疫站、公安的三位人员严密看守,防止他逃出家门。

这一切的起因是5月7日,阿里巴巴的一名从广交会归来的员工确诊非典。发病前,她照常在公司上班,导致全公司五百多人被在家隔离。

这对于正在高速发展、每天加班加点的阿里巴巴无疑是晴天霹雳。

灾情之下,阿里巴巴没有第二种选择,一切只能以防疫为重。好在,杭州市政府和宣传部门,在公布消息时,只是说杭州某网络公司。

马云压力巨大,但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方面,调动技术人员给所有员工接通网线,全员在线办公,确保公司正常运转,服务正常,以维持用户。

另一方面,他筹划一个新项目:非典一爆发,马云敏锐觉察到,网上购物将会成为人们的刚需。关注公众号红阳遁甲法术,于是4月份,他召集了一个6人的秘密研发小组,在阿里现有的to B业务上,推出To C的网购平台。

一个月后,淘宝上线了。那一年,阿里的To B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淘宝的诞生,推动阿里成为一个高达4万多亿市值的全球科技巨头。

2005年4月20日,马云致信全体员工宣布,今后每年5月10日定为“阿里日”,阿里在逆境中翻盘的故事,也成为阿里人的精神寄托。
17年后,阿里再次发挥一贯强悍的组织能力,积极应对新疫情,同时向灾区输送物资以及技术赋能,成为化解危机的中流砥柱。
“绝路”上换道,成为京东历史的转折点

17年前的京东,叫“京东多媒体”,是一家主要卖CD光盘和刻录机的公司。2003年,京东多媒体意气风发,已有了12个柜台,并计划年内扩张到18个。突如其来的非典,粉碎了京东的扩张之梦。

非典在北京爆发,整个城市风声鹤唳,所有门店门可罗雀。几乎无人光顾门店,产品销量快速下跌,他不得不把12家门店关闭。仅仅21天,刘强东亏损800万元,约占总资金的三分之一。

为了应对特殊时期,刘强东把12个柜台全部关闭,和没有离开的员工商量对策。一个经理说“既然我们不敢跟客户见面,为什么不通过网上去卖东西呢?这样就不用见客户了,就没有非典的问题了。”

这个建议给了京东新的希望。刘强东组织员工注册几百个QQ,同时在BBS上推销产品。

当时的人们还没养成网购的习惯,且假货现象严重,消费者缺乏信任,但因为京东一直坚持不卖假货,且正规开发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在v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这样,京东在网上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到2003年底,京东网上订单超过1000个。再之后,2004年京东开始全面发力网上商场,并于2005年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专业的电商公司。

刘强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是“非典”成就了今天的京东。如果没有“非典”话,京东还是现在的京东吗?

坚持不裁员迎来业务爆发的携程

非典期间受影响最大的行业,都是具有出行和聚众属性的行业。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速降低2.7个百分点至9.1%;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骤减 13个百分点至-0.9%。

如果说,非典为商业开启了换道模式,激活了电子商务,逼出了淘宝和京东,那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就只能硬抗。

无边无际的绝望笼罩着整个旅游行业。在同行以裁员应对的时候,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做出一个乐观的判断,他坚信中国政府能控制好疫情,并且非典之后,旅游市场将迎来报复性的增长。

这无疑成为了携程的定海神针。携程保留了几乎所有员工,包括一千多人的呼叫中心;所有管理人员只拿60%的工资以缩减人力成本;在内部举行了大量的培训和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员工的能力。

“‘非典’过后,携程会更好。”这句梁建章鼓舞携程员工的口号,最终也变成了现实。几个月后疫情结束,旅游行业迎来了“报复性”增长,在家里憋了好几个月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旅游。到了7、8月份,携程的业务量就大幅度反弹,甚至超过了“非典”前的水平。

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所谓危机都是“危中有机”,真正有魄力的企业,在危急时刻,永远都是靠不服输的精神以及积极应对的乐观态度,才换来宝贵的机遇,并迎来辉煌时刻。
如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日益严峻,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无人能置身事外,但如何从这些伟大公司身上汲取力量,成功应对身边的“危机”,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