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率领的红军干部团,4个营长都是谁?后来各自都是什么军衔?
在长征路上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军队——红军干部团。
这个由陈赓领导的军队在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路上走出了许多位开国将领。
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辈的付出,才有了现在的繁荣盛世,这样的荣耀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铁血将军陈赓用兵如神
提到红军干部团的四个营长就不得不提他们的团长陈赓。
出身于将门之后的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在黄埔时期陈赓就与蒋先云、贺衷寒合称为“黄埔三杰”。
在长征途中他又是一个倔强的小战士,建国后还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
他性格豁达幽默,就连在毛泽东主席面前他也能开玩笑,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开心果将军”。
军事方面,陈赓更是与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合称为“五虎将”,他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不少贡献。
1938年,陈赓率领着所向披靡的三八六旅打了一个典型的“伏击战”。
在众人都认为神头岭是最好的伏击战地时,陈赓却说“神头岭的地形谁实地看过。”
陈赓
问得众人哑口无言,因为没有人去看。
于是,陈赓亲自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在神头岭进行伏击战,陈赓的指挥也是沉着果断,最终歼灭敌军2200多人取得胜利。
每一次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正确的领导,团队的配合都是制胜的关键。
这一战也是让人赞叹不已陈赓的军事才能。
从这个战役我们能看出来陈赓同志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让我们知道了只有在战前做好所有该做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对抗敌人。
所谓“不打无准备的战”正是如此,摸清敌人底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
或许也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团长,所以陈赓率领的红军干部团的四个营长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那么他们后来各自都是什么军衔?
倒在胜利前夕的身影——李振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百姓们的生活都十分艰难。
那时的李振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仅仅只上了两年学便因贫困辍学回家当杂工。
1926年12月,本在为生活奔波的他十分积极地参加了由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与此同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属于他的时代开始了。
李振亚
1931年,红军主力正在与粤军激战,情况危急下,李振亚仅用两枪便为红军主力部队赢得了足够的时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他用他精准的枪法,一枪打倒敌方军官,一枪打掉另外一个军官的帽子。
从而使敌方军官误以为是红军一早设了埋伏,于是不敢鲁莽进攻,狼狈地撤回了村子。
正是因为他的枪法,才为红军争取到了更多存活的时间,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也使村子避免敌人的荼毒。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李振亚在此次长征中担任军委纵队干部团第一营营长,他曾经率领战士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并获得了显著的战绩。
这次他不负众望,带领着将士们在几大著名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1935年5月,为掩护主力部队抢夺泸定桥,他对战士们说“没有命令不能后退半步”。
随后他带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严守阵地,即便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冲在最前线指挥,最终圆满完成了坚守阵地的任务。
1948年,为了赢得全国的解放,战争还在继续,战士们还在奋斗。
当李振亚如往常一样到前沿战地侦察情况指挥战斗时,被敌人突如其来的子弹穿透心脏,立马昏迷过去。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竟没了呼吸,牺牲时年仅40岁……
生命的的定格是冰冷的,李振亚生于战争,他好不容易带来了和平曙光之时他却不在了,将自己的生命终身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这不禁让人遗憾泪目,李振亚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只等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却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的新中国成立。
他的战友莫文骅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李振亚为人额诚实朴素,作战勇敢机智,他的牺牲是党的损失。
李振亚骁勇善战的形象被战友们铭记,历史和人民也不会遗忘他曾经的存在。
莫文骅
过早消逝的将领,品格存留心间
黄彦斌是在宁都起义时参加的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较晚,但思想觉悟极高。
在国家破败不堪的时候,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革命。
黄彦斌跟着红军的部队多次参加了反“围剿”作战,与战友们浴血奋战,不断积累总结作战经验。
即便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他还是能拼尽全力作战、出色地完成任务。
由于黄彦斌积极的态度,这他在红军长征初期被任命为红军干部团第二营营长,这次他不是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身份为共产党做贡献,而是一个能带着战士们继续前进的营长了。
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上级调任黄彦斌为红军教导师第三团团长。
已经成为干部的他原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国效力、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天不为人所愿, 1937年他因为一场疾病不得不与红军永别,所谓天妒英才便是如此。
革命扎根在心,一生为了革
李振亚出身贫寒,与李振亚处境相反的林芳英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
他上过不少学,受到大量知识的熏陶,思想觉悟很高。
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曾积极参加过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此后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革命运动,随时准备加入革命战争中。
1928年,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很多地方的农民都开始了武装暴动。
林芳英是参与此次赣南暴动的苏区创始人之一。
他们通过向各大土豪和反动民团发起攻击,但在反击中损失惨重,随后不得不撤回转而进行秘密斗争。
1933年,也就是在长征初期,林芳英担任红军干部团第三营营长,他被调到彭阳步兵学校担任政治教员兼政治科科长,跟着红军部队历经长征的艰难困苦。
长征结束后,又随红军东征,不幸在习水土城青杠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好在这次战争获得了胜利,不枉林芳英和三千多名战士的牺牲。
走进新中国成立的将领——韦国清
同李振亚一样,韦国清也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但他思想积极上进,在少年时期,韦国清就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这也为他后面踊跃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做好了铺垫。
很幸运,他是红军干部团四个营长中唯一一个看到新中国成立的人。
韦国清
在大革命失败后,韦国清的父亲因为担任过农民协会副会长而被迫害,他的家庭也在当时受到了严重摧残,这也更加坚定了韦国清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的想法。
1929年,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
两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能更好地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了。
即使是在抗战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韦国清也没有放弃学习,反而是一有机会就学习。
他多次接受革命军事教育,这也使他在之后的作战总指挥中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1934年,随红军长征的韦国清被任命为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
在途中为了让战士们顺利地通过乌江,就必须得架浮桥。
党中央下达命令之后,作为特科营营长的韦国清二话不说,带着特科营的士兵们连夜步行了60里,修建浮桥困难重重。
在韦国清的带领下,特科营排除万难,花费了36小时,终于架好浮桥,及时地让中央红军顺利渡江。
在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参与了淮海战役等为新中国的全面解放起关键作用的战役,并且都取得了胜利。
1950年,韦国清任顾问团长奉命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
出征前,毛泽东主席嘱咐他“要和人家搞好团结,不要有大国思想”。
韦国清也回应毛主席一定会按指示做,为党和国家争光。
韦国清是个拥有十足作战经验又有勇有谋的老将,在他的协作指挥下,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取得转折性的胜利。
结束了抗法战争韦国清赢得了越南人民的爱戴,这让中国被他们所认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到1954年春,在韦国清的协助指挥下,驻越法军总司令的军事计划被彻底粉碎,从而全面解放了越南北半部国土。
第二年,韦国清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也是党对韦国清英勇善战,出众才能、卓越见识的认可。
一路走来,韦国清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很多,并且始终保持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革命事业的高昂热情。
红军干部团本就是一个不普通的军队,它是为部队培养人才干部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个个都是精英,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惋惜的是,在战火硝烟中,干部团的四个营长只有一人活到了建国后,但四人为祖国做的奉献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