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古人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做君子则成为古人道德培养的最高标准。在绝大多数很多人的印象里,君子的行为要受到种种道德约束。事实上,君子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各有特点。对于生活,也拥有有灵活的选择空间,以保证活得安然自得。

  几个人一起商量出行计划,在众多栏目里挑选旅游项目。一贯养尊处优的A君一口气勾选了多个高消费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头等舱、著名度假村、正宗特色餐厅;B君只是一年轻的工薪族,哪能同意,遂将上面选择一一否决,全部改换成经济适用型;C君是个穆斯林,又将菜品换成清真款……

  几轮修改调整下来,大家为这些事争论不休。最后还是一位聪明人出来制止了这场争执。经过最后一轮商量,大家同意往返乘同一班次的飞机,食宿等具体事项按照个人习惯自行安排。

  看到这里,忽然想起有一句话跟此时的场景非常的配: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几个人的争执非为对与错的辩论,实在是处境不同,“一刀切”的出行方案显然简单粗暴了。 经济上富足,选择高端消费方式本无可厚非,毕竟不会对当前生活造成不便。消费能力一般,选择经济型的生活方式也在情理之中,起码维持了安然自得的生存状态。风俗习惯因地而异,生活在惯有的风俗之下也是对维持身心平衡的的重要保证。

  像这样源于自身处境作出的合理的不同于他人的选择,不能妨碍个体本身成为君子。“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古人对于君子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要求颇具弹性,要求人们不必拘于一式,并非凡事只用一个标准来框,框住便对,框不住即错。具体来讲,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做符合当前实际的事,使自己安然自足,也就行了。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无论处在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中庸之道,安然自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