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五脏-肺
肺位于胸中,是呼吸器官,统管周身之气,有交换气体,协助心脏推动血行的功能,并有调节水液平衡的作用。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亦包括了水液代谢的部分功能。具体又分以下几个方面:
1.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指肺主呼吸之气,肺脏通过呼吸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一是指肺主一身之气,肺呼吸功能在宗气的鼓动下,肺气通过血液循环,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器官,从而使脏腑组织器官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故日肺主一身之气。
临床应用:肺主呼吸之气,故凡呼吸系统的病变,在诊断治疗上都应从肺的病变来考虑。如咳嗽频频称为肺气不利,咳嗽气喘或哮喘痰鸣称为肺气上逆,所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2.肺主皮毛:皮毛(包括皮肤与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它与肺在生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肺能输精于皮毛),故肺气的强或弱,则反应出腠理包括皮肤汗孔的固密或疏松。
临床应用:
(1)用于诊断和病机分析:如动则汗出,或易于感冒,为肺气不足;腠理疏松,则可诊断为肺虚。因为卫气虚,故易汗;对外的防御功能不足,故又易于感冒。肺结核病人的肺阴虚而盗汗、肺气虚而自汗的病理亦在此。
(2)用于指导治疗:①表实而喘,治以开发腠理。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喘逆虽然在肺,但因感受寒邪以致腠理致密而无汗所致(肺主皮毛),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解表发汗,腠理通达而汗出,则气喘自平。②有人据“肺主皮毛”的理论,耳针“肺穴”治愈了手脚上的“扁平疣”,还以“肺穴”为主,治愈了七例神经性皮炎,其它如以“肺穴”为主治疗体表方面的病症如带状疱疹、湿疹、尊麻疹、鹅掌凤、皮肤搔痒症等,也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肺在窍为鼻:鼻为呼吸的门户,同为呼吸器官,所以说“肺开窍于鼻”。在病候上的反应是:在肺咳嗽有痰,在鼻则鼻塞流涕,二者密切相关,如感冒往往就是既有咳嗽又有鼻塞。鼻还具有嗅觉功能,祖国医学认为嗅觉的正常与否,亦同肺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故有“肺气通于鼻,肺和鼻则能知香臭”的论说。
临床应用:鼻为肺窍,凡鼻的病变,大多治肺为主。如慢性单纯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梯,甚则不辨香臭者,则用辛散宣肺的药物治疗,方如苍耳子散。过敏性鼻炎,症属肺气虚弱,卫气不固,风寒之邪侵袭鼻窍而引起者,治用补肺散寒,如温肺止流丹(人参、荆芥、细辛各克,诃子、甘草各克,桔梗克、鱼脑石粉克,调服);萎缩性鼻炎,由于肺阴不足,燥火上灼,肺失清肃所致者,治用养肺阴、清燥火,如清燥救肺汤加减。又如鼻出血,亦多认为属肺火上扰,即有其它因素也不能离开肺,故在治疗上多以泻肺火,利肺气,佐以止血的药物。
4.肺主通调水道:肺对体液的流通,汗液的蒸发,与尿液的排泄等,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临床应用:肺气失调,则导致水液排泄障碍,而形成水肿。如“风水”,相当于急性肾炎的初期,其病机常属于风寒或风热犯肺,致肺气失宣而通调水道失常,因此在治疗上常用疏凤宣肺,利尿渗湿,药如浮萍、防风、羌活;偏于风寒的可加麻黄、桂枝,偏于风热的可加薄荷或麻黄与石膏等同用。
5.肺主治节:肺对其它脏器功能有调节作用,如对心的治节作用,具体体现在血气运行的关系上,血液循环离不开肺气的调节。此外对其它脏腑功能的协调也有其一定的作用。
临床应用:基于心主血、肺主气,肺气对心血的运行起着调节作用,故理血必须配合调气,才能更好的发挥理血的作用。又如一针麻小组根据肺气能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机理,配合按摩印堂穴或针刺印堂穴(为肺的相应穴位),减轻或克服了手术中的内胜牵拉反应;再如气功疗法主要的就是调节呼吸,使呼吸深、长、细、匀,久之,便能达到改善机体气机功能,从而治愈一些慢性病;二者的道理均在“肺气调则胜腑诸官听其节制”之意。
此外,“肺在志为悲,在声为哭”,在病态上可有悲伤欲哭的表现,对指导诊治某些精神因素引起的疾患,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又根据肺在色为白,对面白少华者可诊断为肺气不足;按在味为辛,认为味辛之药,多数能作用于肺,或发汗解表,或开泄肺气,亦有临床参考价值。
END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杂志》1981-04-01
编辑:柳迪
图片来自:Bing images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