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好心有好报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长乐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名叫“汇云山”。山上长满奇花异草,风景十分幽美。山下有个村落,叫董厝村,家家户户都是穷苦的种田人。有个年轻后生,姓董名奉,小时候上过几年学,识得几个字。他白天种地,晚上在灯下读书。他天资聪明,勤学好问,年纪不大,可肚子里学问却装了不少。
村里人认为董奉学问好,心地也好,就劝他去赴考,万一考中了,做了官,替种田人争光,撑撑腰,免受财主的气。
于是,你一点我一点,大家凑了一些银子,助他进京赴考。他不怕苦,不怕累,走啊,走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走到了京城。
那时候,到处都是贪官污吏,考试也全是营私舞弊。像董奉那样无财无势的穷书生,学问再好,也别想考中。果然,到发榜的那一天,他从头到尾,从尾到头,连看了三遍,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没办法,只好回家。可是,乡亲们凑的几两银子,他早就用光了。只好把一日三餐改成只吃一顿。他走啊走啊,走得筋疲力尽,饿得头昏眼花,晕倒在一座破庙门前,再也走不动了。
说也奇怪,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凉凉的山风,竟把董奉给吹醒了。他睁眼一看,满天星斗,已经是深夜了。董奉爬起来想继续赶路,忽然,破庙里传出一阵阵呻吟的声音。他进去一看,是一个双目紧闭的老道,躺在一堆乱草里,身上发出一阵阵臭气,好像死了。可是一摸胸前,却还有一丝暖气。
“老伯、老伯……”董奉叫了半天,老人没吭声,可是嘴角好像动了一下。董奉也顾不得脏和臭,找了一些水,慢慢地喂他。一次,二次,三次……董奉在庙里守了七天七夜,第七天晩上,老人居然醒过来了,老道却开口说:“董奉啊董奉,你果然心地善良。善哉!善哉!”说罢,在草堆中摸出三本书来,说道:“这里有三本医书,传授给你,希望你普救天下众生,不要贪图财富,不要迷恋声色。”老人又从怀里拿出一只小盒子来,说:“这是一颗“九死回命仙丹”,不但能起死回生,而且还能延年益寿,送你服用。”说罢,化一阵清风走了。董奉得到了医书和仙丹之后,立刻精神百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乡后,村里人知道董奉没有考中,也不怪他。听董奉说学到了医术,高高兴兴地帮董奉在山上搭起一座大草棚,专门为乡亲们治病。董奉看病,药到病除,而且不收病人的钱,有时候连药也送人。时间久了,人们过意不去,不管送什么东西,董奉都不收。
怎么办?种树吧,长大了也好让董奉在树下歇凉。种什么树呢?种杏树。对,杏树高大,开起花来又香又好看。人们就为董奉种杏树。
开始还是在董奉的房前屋后种,后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树也越种越多,漫山遍野都是杏树,成了一片杏树林了。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杏树长得又高又大,结了很多很多杏子,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村里人、过路人,可以随便摘来吃。说也奇怪,穷乡亲摘的果子都是又香又甜,而财主和狗腿子们去摘的,却是又苦又涩。
杏子太多了,吃不完,董奉就放一个竹萝在山上,只要放一升粮食在竹萝里,就可以挑一担杏子去卖,不管你能挑多重,但只准挑一担。董奉呢,就把这粮食拿来救济四乡的穷人。
有那私心重的人,见没有人看着,便不放粮食走了。可奇怪的事又来啦,要是你不放粮食,半路上就会出现一只猛虎,两只大眼睛盯着你。虽然没有把你咬死,可吓得你滚下山去,不但杏子滚没了,还跌得头肿脸青的。此类事发生了几起之后,谁也不敢再打歪主意了。
那时候,隔壁村有个王财主,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眼看一片杏子那么好,他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心想霸占那片杏林,可找不出什么借口来。恰好,他村里有一个妇女难产,孩子没生下来死了。他心想这下子机会来了,就暗暗吩咐手下人,把女尸偷来,半夜里放在董奉的门口,想诬害董奉。
第二天早上,董奉开了门,看见有一个妇女躺在门口,一摸,死了好久了。这时,村里人都来了。那坏心眼的财主也派人混在里面,口口声声说是董奉害死的,要抓他去见官。村里人心里都明白,这是有意诬害董奉。
董奉也急得没有办法。他只能给活人治病,死人怎么能治?突然,他想起了老道给他的一颗仙丹能起死回生,就把仙丹拿出来,把死入的牙关撬开,硬灌了进去。只听得“哇”的一声,那女人活过来了,孩子也生下来了。董奉又救了二条生命。财主的狗腿灰溜溜地夹着尾巴溜走了。
从此,董奉的名气更大了,大家都称他为“董善人”、“董仙人”。董奉死了。有的说,他“成仙”去了;有的说,他到其他地方为穷人看病去了。村里人世世代代怀念着这位为穷人治病的好医生,就把“汇云山”改名为“董奉山”。据说山上还遗留下不少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