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有讲究,春天如何“捂”才杂病不生?
俗话说“春捂秋冻”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意思是指春天不要着急脱掉厚衣服,秋天也不要刚开始冷,就穿得太多,根据时令的变化,适当地暖一点或冷一点,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春捂”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也不行。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春捂”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当然也不能穿的太多,正确的“春捂”养生,会使“不生杂病”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把握“春捂”的度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春捂”,都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 慎防“倒春寒”, “捂”到清明前
初春的气温乍寒乍热,当气温突然降低,免疫力较弱的人就会容易患上感冒,因此,在初春时节要加注意保暖,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清明节气过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气温也会逐渐平稳回升,此时可以视乎天气变化,适时减少衣物。
2. 春捂,“捂”好首足背,上要薄,下要厚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缓慢,重点捂好“首足”两头。若在忽冷忽热的温度下,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易感受风寒侵袭,导致风寒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爱美的人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寒湿之气会侵袭裸露的膝、踝等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沉重、疼痛等,长此以往还可致关节病。
此外,背部的防寒,是很关键的,大家在春季“捂”好后背,适当穿着马甲,可以有助保护循行于人体背部的“督脉”的经络之气,从而护养阳气,达到提高抵抗力的效果。
3. 什么温度可以不再“捂”?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并且维持在两周以上时,就可以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春装。但是,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春捂”还是要继续的,你还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
4. 衣服不能减的太快
随着气温回升,捂着的衣物总要减下来,但是不能减的太快、太多,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即便是气温回升了,厚衣服也要循序渐进的往下减,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否则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本文为健泰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岛健泰堂门诊部是以原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中医科主任王泽山为首席专家,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诊治方法,以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为特色,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为追求。
对各种皮肤病: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重度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虫媒性皮肤病(如蜱虫、恙虫、蜂、蝎、蜈蚣蛰伤)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肠易激综合征等)、颈肩腰腿痛、心脑血管病、风湿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