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十八盘上南天门 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刘小东 摄

在我们的认识中,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的主题意境突出了一个“天”字。古语讲:天高不及于泰山,泰山为天之顶,所以,泰山上的很多景点的命名多采用“天”字,而南天门就是其中之一。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泰山顶的门户,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游客通过南天门便标志着由人间到达“仙界”,体会“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境。

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

南天门坐北朝南,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坐落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南天门又被称做“三天门”,这是因为道家讲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每三重天设一道门,第一道门是一天门,第二道门是中天门,第三道门便是南天门了。

南天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摩空阁,言外之意是凌驾于天上的一座空中楼阁。摩天阁是二柱五檩五架梁建筑,正间向南有一个拱形门,两个次间有拱形窗,门上的汉白玉匾额上面有三个贴金隶书大字“摩空阁”,是民国著名的老中医王易门所写。摩空阁以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相辉映,更显巍峨。南天门的下层是拱形门洞,是用条形的石块垒砌,拱形门洞上面镶嵌“南天门”石额,门洞两侧有一副石质对联,上面写着: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管理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南天门建在高高的泰山之巅,可以感受到天庭仙境。往下观望,台阶层叠,一览众山小,千座山头尽收眼底。”每当游客到达南天门,能够感到凉风习习,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游泰山》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山东参政陈沂也写过题为《南天门》的七律:望入天门十二重,夐然飞舞半虚空。千寻不假钩梯上,一窍惟容箭栝通。风气荡摩鹏翮外,日光摇漾海波中。欲求阊阖无人问,但拟彤云是帝宫。读起这首诗来让人心驰神往,恨不得赶快攀登十八盘仰瞻南天门了。

岱顶南天门。刘小东 摄

至今仍保持清代建筑风格

南天门两侧壁立万仞,下面有被称为“天门云梯”的十八盘。那么南天门是何人所建呢?记者了解到,南天门创建于元代中统五年(1264),是由泰山著名道士张志纯“为之经构,累岁乃成。”,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悉,张志纯是泰安埠上保(今肥城马埠乡)人,他一生最精彩的事就是致力于泰山庙宇的修复工作。张志纯历经数十年,整修泰山庙观二十余处,其中最为艰巨而又名垂青史的,就是创建南天门了。南天门的建筑特色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典范,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借人工之力,实在是匠心独运。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杜仁杰称赞张志纯“可谓破天荒者也”。并亲自撰文,让东平路总管严忠范撰写了《天门铭》石碑的碑文。碑文文词古雅,书法端严,主要记述了张志纯创建南天门的始末,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但碑文中有对当时社会颇为不满的语句,因此清代乾隆年间在此建台时,把石碑埋于土中。直到1956年重修台基时发现了石碑,可谓一大幸事。

“为了不使石碑被风雨侵蚀,当时的管理部门在南天门外西侧新建石棚一座加以保护。”南天门管理区工作人员介绍,“从清代开始,官员就注重维修保护这座古建筑,嘉庆十五年(1810年),东抚吉纶请旨修葺南天门。道光七年(1827年),河南开归道员麟庆捐金重修南天门及盘道,委历城魏祥督工开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曾两次对南天门进行维修保护,因此到现在,建筑仍然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