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疏影
作者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个与前两天抄的词“翠禽啼一春”一样,都是用了赵师雄与梅花仙的故事,抄下原文,再复习下:“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昭君四句是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幽独,静寂孤独,默然自守,屈原《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乎处乎山中。”陈子昂《感遇》:“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天雨萧萧滞茅庐,空山无以慰幽独。”
蛾绿,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颜料,亦借指墨。颜师古《大业拾遗记》:“绛仙( 吴绛仙 )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李贺《兰香神女庙》诗:“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犹记三句用了寿阳公主故事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梅花妆也叫额黄,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时:“霜中笛,落梅一曲瑶华滴。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终头已白。”
恁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
试翻译如下
苔梅的枝梢缀着玉般梅花,又有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离乡作客时与梅花相逢,就像看到佳人在夕阳斜晖下的篱笆角落,默默无语倚着修长的翠竹。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远方的胡地荒漠,只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的佩环,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静寂孤独。
我还记得深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睡梦里,一朵梅花飞落她眉心上。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美丽的姿态(依旧将她片片吹尽),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可现实中不是这样),还是让她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却又在梅花落哀伤的笛音中发出怨声。等到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是一枝梅花横在小窗外,成为一个精致的画幅。
赏析
与“好花不与殢香人”那首词一样,《暗香》《疏影》这两首也是将人与梅花互相比拟,写梅写人互相渗透,分不清人与梅花。
这首词重在写影,开头一个典故,就像影视上的淡出淡入一样,将梅花与人叠加,让花影像梦魂一样飘乎在思绪里。接着又用两个典故,都与梅有关,却都有些伤感。杜甫诗里的佳人,是遇到轻薄儿,夫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笔下的昭君,是远嫁胡沙,思念故土,连佩环都要乘月色归来,最终化为梅花。这两个化用诗句与典故,把原诗的诗意用了,又加提炼,象征着昭君精魂的环佩化为梅花,与前面梅花化人相呼应。接着说深宫旧事,既是昭君的旧事,又是寿阳公主的旧事。寿阳公主的故事是梅花落入眉心上,又是将梅花与人化为一体。接着又写梅花的命运,虽然有愿心,要像金屋藏娇那样,珍惜梅花,但梅花还是要随波去,只能在梅花落的笛声里叹息。这是叹梅花,也是在叹美人,更是叹作者自己。如果只是这样,就是哀而伤了,最后,作者又作幻想,再觅幽香时,眼前定然能见到月光下,梅影横斜在小窗棂。这最后一句,是呼应《暗香》,又再点《疏影》之“影”。
《暗香》《疏影》两首词,范成大家伎小红唱得最好。姜䕫很喜欢,范成大就将小红送给了姜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