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今天抄一首王绩的诗,与他告别。
醉后
作者 王绩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注释
阮籍,三国魏国文学家、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之一。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竹林七贤这些人本质上是儒家,讲真的忠孝,但当时统治者如司马氏弄出假的一套忠孝来,他们不屑与之为伍,就反而转入玄学,做出很多荒诞的举动来,比如饮酒吃药,这其实也是他们避祸的一种办法(大致意思是这样)。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曾任彭泽令,因不愿向来视察的上官磕头,说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弃官归隐,寄情诗酒。
试翻译如下
阮籍、陶潜都是醒的时候少,醉的时候多(这两句是互文修辞)。百年时间哪里值得度过,乘着一时高兴姑且放声高歌。
赏析
王绩传里说得明白,他一辈子的沉浮都与酒有关。第一次做隋朝的官,是隋炀帝在位将要乱的时候,喝酒不理事,被罢官后就回家找朋友喝酒。第二次做官是唐太宗时候,不求当大官,只愿当个小官,只为那个小衙门里有个下属叫焦革的善于酿酒,他可以喝到好酒。焦革与妻子相继死后,王绩喝不到好酒了,就不愿当官了,回家一边喝酒,一边撰写酒史,为杜康立庙,把焦革也供在庙里。喝呀喝,一直喝到死。
这首诗可算是王绩喝酒的宣言。先说阮籍陶潜那样的高士,都是寄情于酒,然后又发议论,短暂的百年不值得我过,不如就乘着一时高兴唱歌快活。这其实是阮籍《大人先生传》中的思想,既慨叹生命的短暂,又试图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精神生活的无限,不只是“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而是要“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即凌驾天地,携游日月,不知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达到“自然之至真”的境界。短暂的高兴、长歌,就是精神上的永恒。
这首诗,看似平淡,实有太多的哲思,更有宏大的胸襟。(突然想起苏东坡那句“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诗,苏诗看似与王绩诗相类,但苏东坡诗中所表现的还只是旷达,还没有进入人生短暂与时间永恒关系的哲思。
附:
五斗先生传
作者 王绩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於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