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挖墙入室,为何悄无声响?事前插香200米,用途很奇特
作者:朱炳东
1953年春夏之交,浙江衢县东部与北部白水乡、双桥乡、莲花乡、高家乡等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挖洞入室盗窃案件,搞得人心惶惶、议论纷纷,给当地公安机关造成不小的压力。当地公安派出所人手不足,案件侦破没有头绪。已有些办案名气的何从政被衢县公安局当作救火队员调来,负责侦破此案,何从政在樟谭、杜泽派出所的配合下,着手侦破案件。
衢县公安局侦查组长何从政
何从政与相关派出所的公安民警一同勘查了现场,走访各个案件的失主、案件知情者,获悉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一,盗窃手法大致相同,都是挖洞入室,但洞口的大小却不一致。
有一处盗洞约3块砖大小,只有儿童才能进入。这里被偷的全是香烟和一些零钱。有5处盗洞是5块砖大小,被盗的财物较多。另有两处盗洞,有7块砖以上大小,被盗的物资除了布料外,还有粮食,总数约100斤。
何从政和同事们分析,3块砖大小的洞口,很可能是一大一小窃贼,也许是父子,也许是窃贼老带小。大贼挖洞、小贼入室偷窃。5块砖大小的盗窃案,被盗东西较多的有4起,其中1起因屋主人发觉,窃贼逃跑了。
这5起,他们分析认为,5块砖大小的洞盗贼能进能出,偷拿东西数量较多,说明不止是一人。另外2起,盗洞有7块砖大小的,说明盗贼技术较差的缘故。
二,这5起5块砖大小洞口的偷盗手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洞口到路口都插有线香,祭拜用的那种。
这种线香隔1米左右插1支,且洞口丢弃有竹枝。这显然是盗贼挖好洞口之后,先用竹枝伸进去扫,探测室内的动静。线香从洞口插往路口,则是盗贼在标识逃跑路线,以免在黑夜之中迷失方向。这足以证明盗贼是老手。
烟斗
三,盗贼在高家乡“淦和布店”盗窃后,在距离盗洞50米左右的土墩上吸烟,借此窥视周围环境,却不小心丢了烟袋(装烟丝),留下了可供破案的线索和证据。
根据上述分析,何从政到衢州公安处治安科查阅了衢州地区盗贼分布和作案手法特征的有关资料。从已被处决的一名大盗叶德松的供述书中,何从政发现他收过不少徒弟,他的作案手法与现在所发生的连环盗窃案也很相似。
何从政再次分别与樟谭、杜泽派出所的同事,分析研究案件的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发现在被盗案件发生范围之内,唯有杜泽、峡口两个乡镇未发生相同案件,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味道,很像大盗叶得松的偷盗习惯,且挖洞方法及进出“5砖洞”的技术也与叶德松的手法相似。
公安人员办案
据此,破案人员确定重点侦查范围在峡口乡的后叶村,因为这是叶德松曾经的居住地,且以叶德松的贼徒为重点。可后叶村里,谁是叶德松的徒弟呢?贼是见不得光的职业,父母、兄弟姐妹也可能不知道。
何从政和杜泽派出所的吴所长反复商议,认为祭出“烟袋”这个法宝才能打开缺口。两人就去峡口乡后叶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讨论村里的治安问题。座谈会上,何从政把盗贼丢失的烟袋拿出来,大模大样地装好烟叶,抽起烟来。当时,干部和城里人一般抽烟卷,农民普遍抽烟袋。
村干部都笑着说:何同志那么节约?不抽香烟吸烟筒(方言)呀!
何从政煞有其事地说:我从17岁就开始吸烟,一直用着这根烟筒。
农会主任把何从政的烟袋接过去,仔细地看了又看,对着在座的村干部们说:你们看,何同志这根真像叶林(化名)那根呀,像极了!
村干部们传来传去,异口同声地说:很像!真的很像……
何从政马上接话说,国家这么大,同名同姓、相像的物件多了去,很好地掩饰了过去,转移了话题。
两人满意地回到派出所,立即找到后叶村一个平时与叶林关系好的李某,对他教育、布置和监视叶林。叶林有什么举动,立即报告。
一星期过后的一天上午,李某来杜泽派出所报告:叶林早上去白水镇塘沿村供销社买东西,买来2斤红枣,还想买块布料做衣服,口袋里没钱了,就回家了。
听了报告,何从政与杜泽吴所长分析:原来的“5砖洞”盗案中,唯一盗窃未成就是塘沿村供销社这一案件。现在盗洞虽已填补,但还未粉刷,盗贼很可能判断供销社的人已放松警惕,准备再次下手。叶林如果是“五砖洞”盗窃案的嫌疑人,那么他很可能是再次踩点,买布料只是借口。
大家分析认为,叶林很可能会在当晚再次实施盗窃,盗贼都是看好就干,不会拖延,因为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是难得的抓贼好机会!何从政与杜泽派出所吴所长一齐制定了捉拿盗贼的初步方案。
当天下午,何从政与吴所长及所里的大部分人,赶往白水塘沿村,先悄悄地踏勘了供销社及其周围的场地,再到白水乡秘密开会,布置捉拿盗贼的行动计划。除何从政与杜泽派出所的6人外,还有乡长、乡公安员及供销社支部书记和主任共10余人参加会议。
行动方案共两个,一是,待盗贼挖墙入室后,室内擒获;二是盗贼逃出洞外,室外擒获。抓捕力量是这样安排的:外部安排6人,由何从政与乡公安员负责指挥;室内由吴所长安排指挥,带领4人守伏。散会后,吃过晚饭,大家于晚6点半进入各自的责任区。
10个人,每人一支手电筒,藏好后开始等待盗贼出现。蹲守是枯燥无味的,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到半夜12后,不少“埋伏者”觉得盗贼不会来了,白等了。何从政要大家耐心等待,坚持到底,做事有始有终。
到了下半夜,很容易疲劳,有人开始迷迷糊糊……
凌晨2点半左右,突然,一个人影鬼鬼祟祟出现在供销社右墙角,正是以前的盗洞位置。这一下,全体“参战者”精神振奋起来。黑影弯下腰,开始挖洞,不到3分钟,洞又被就挖开了。贼挖洞时,几乎听不到声音。
洞挖开后,贼并没有钻进去,而是先把腿伸进去,来回扫划,大概是试探动静与探路。见无声息,抽回腿,从胸前掏出一把东西,用火柴点燃后吹灭,一把星星点点。贼从洞口开始,弯腰把火星一点一点插到地上,何从政明白,这个盗贼正在插香,先把逃跑路线安排好。隔一、二米插一根,一直插到大路上,全长约200米。
插完香后,盗贼又退回到离洞口不远的阴影处,坐在一块石头上开始吸烟,烟头一闪一灭的,显然,盗贼在继续观察动静。这时,何从政趁盗贼坐在洞口处看不到全部香火,悄悄把最后一段20根香火移动了位置……
盗贼吸完烟后,便迅速钻进了墙洞。
何从政见时机已到,手里的电筒一摁,闪出光亮,外面埋伏的人都打开电筒,向供销社照来晃去,示意可以行动了。
吴所长在室内看到信号后,立即大声下令:抓贼!供销社内埋伏的民警也一齐喊:抓贼呀!抓贼呀……
建国初期的人民警察
盗贼一听到吴所长的喊声,立马转身钻出盗洞,就顺着地上的香火飞快地逃跑。
埋伏在供销社里面的公安人员打开后门,冲出来边追边喊:抓贼啊!抓贼啊!外面的埋伏人员也一齐大喊:抓贼啊!抓贼啊……
盗贼吓得恨不得生出4条腿,一路沿着香火飞奔。抓他的民警作势追赶,速度并不快。那个盗贼只管看着地上香火跑,不想“扑通”一声扎进水里,盗贼大喊“救命!咕咕……快救命!咕咕咕……”
岸上,10来个手电筒齐刷刷照着在水中挣扎的盗贼。盗贼在池塘里水里扑腾大叫:饶命啊!我今后再也不偷了,咕咕……救救我吧!早就守候在塘边的两位民警迅速下水,将水中挣扎的盗贼拖上岸,给落汤鸡似的盗贼戴上了手铐,这个盗贼正是叶林。
这时,附近农民也点起火把过来帮忙捉贼。见贼已被抓住,有的年轻人怒火冲天地说:来!让我们打一顿,消消气!何从政当即制止了。
当夜,何从政他们也不休息,连夜审问。
叶林开始装作老实的样子,主动交待了9起案件,说都是自己干的,还指天画地说,只干过9次。何从政他们一听就知道叶林在耍花腔,挖洞入室案件何止9起?训斥他之后,把叶林作案丢失烟袋朝桌上一丢。
叶林连喊:有罪、有罪。我坦白,我坦白。他这才乖乖交代了23起盗窃案件,还有他几个徒弟的情况。审问中,何从政他们也解开了破案中的疑惑。
问:什么时候开始学偷的?
答:从12岁开始跟我叔叔叶德松学的。
问:怎么学的?
答:开始跟他去,看他如何挖洞,看他怎么插香、怎么逃跑。
问:挖洞怎么不响?
答:先用水或撒泡尿,把砖缝浸湿。
问:你偷的钱不少,怎么不买个手电筒?你如果不插香,今天也不会扎到水里。
答:挖洞、偷逃这些规矩都是师傅教的。师傅说,插香跑比用电筒安全,电筒有光,会引人来追;香是暗号,人家不知道。我偷了几十年都这样做的,教徒弟也是这样教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就是这次上当了!
案件结束后,何从政写了案件总结报告,题目是《拉贼下水,水中擒贼》。这一年,何从政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