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就是呵护他,不停地呵护他

进化妈:父母给孩子的爱,就像75%的消毒酒精,浓度要恰到好处,该放手时放手,该关爱时关爱,太多太少都达不到养育的目的。

作者:四月蔷薇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最近,被网上一对父母三观震碎。

上海某小区的丁某,因涉嫌诈骗罪,民警上门办理。

让人惊讶的是,当民警要将丁某带走时,丁某的父母连忙上前阻止:

“等会儿,我家宝宝要冷的,我要给我崽崽穿衣服,一边说着,一边帮丁某穿衣服,穿鞋子。”

民警无奈,等了大约二十几分钟后,才将丁某逮捕。

有网友表示:父母太无底线了,孩子被逮捕,父母不但没有质问,还在帮忙穿衣服,难道监狱里还有人管他叫宝宝吗?

深有同感,儿子触犯法律,父母首先想到不是孩子的对错,而是惦记着怎么呵护他。

为人父母,总想给孩子满满的爱,但过度和无原则的呵护对孩子百害无一利。

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骄纵

《超级育儿师》有一期,来了一个3岁的小男孩,一言不合,就要打人。

爸爸想要安抚,就会被踢打、抓伤,往爸爸身上吐口水,被爸爸轻轻拍一下嘴巴,就会对爸爸抓狂,拳打脚踢,甚至用嘴巴撕咬爸爸。

就连自己一个人吃饭,也会无缘无故就会把饭碗从桌子上打下去,毫无畏惧。

3岁的小孩,正是习惯养成关键期,为何却如此骄横?

看到家里人的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态度后,一切都明白了。

爸爸被孩子大吵大闹抓伤,妈妈只是轻声温柔地说“钟政,你又打爸爸是不是呀”,一句话事情就过去了,没有道歉,没有告知孩子是非标准。

孩子打下饭碗,奶奶只是说“怎么了”,然后便把地上收拾干净,给孩子擦嘴巴。

整个家里的人,没有一个人对孩子说“不”,有的只是担心和宠溺,唯恐孩子的心灵受一点伤害。

父母没有边界的呵护,孩子就会嚣张跋扈。

谭松韵的妈妈车祸身亡,肇事者马某态度嚣张,毫无歉意,法庭上,他多次打断庭审,称自己腰疼、要上厕所,否则就当庭撒尿。

马某的嚣张狂妄,其父母的言行给出了答案:面对被儿子毁掉的家庭,马某父亲竟然恶语相向,抱怨“你只是死了妈,而我儿子要在监狱里过春节”。

儿子撞死人,父亲心中没有对逝者的难过和悲悯,没有对儿子罪责的痛心,眼中只有儿子不能在家中过春节的遗憾和担心,儿子的舒服高于一切。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明确指出:溺爱孩子的抚养方式,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辨是非、唯我独尊的境地,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任意冲动的行为习惯。

父母呵护孩子,不愿孩子受一点伤,吃一点苦,但这份爱,如果没有规则、底线,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换位思考,不具有同理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只会变得越来越骄横,直至毫无底线。

过度呵护,毁掉的是孩子的独立

亚裔男生袁乔楚(Qiaochu Yuan,音译),麻省理工毕业三年后都没有上班,至今靠父母养着。

为什么这样的高材生会居家啃老,看了他的推特后,一切都明白了。

袁乔楚在推特上愤怒地写到:

“我的父母用金钱为我创造了一个世界,保护我不受伤害,不让我做家务,我被宠坏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的生活状态很糟糕: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没有归属的社区、没有人生目标。”

“我已经认识到社会生存法则是通过劳动谋生,但是我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感到无比羞愧。”

“我一直在回避父母就是经济支柱这个事实,我爸因为我要推迟退休,而我妈还给我10万美元生日礼物。他们是在向我提醒这个事实,所以我很愤怒。”

袁同学的言论,让人看到父母对他呵护有多深,他的心就有多痛,父母给的条件有多好,他的独立能力就有多差,父母不停的用钱提醒他,你无法生存,只能靠父母活着。

曾经有一期《变形计》,来了一位叫刘思琦的女孩,十六岁的她,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当采访她的家人的时候,家人表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里人太宠她了。

刘思琦到底有多被宠?

十六岁的她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豪华服务团:穿衣需要妈妈伺候,脚趾甲需要姑姑给剪,吃饭需要二姨喂,每月零花都是十几万。

如此全方位的服务,硬是把她养成了傻白甜。

父母不让孩子操一点心,干一点事,看似是爱,但这份爱却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偷走了孩子体验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喜悦,侵蚀掉了孩子立足社会的能力,让孩子彻彻底底变成了身体成熟,心智低幼的巨婴。

父母的过度呵护其实是裹了蜜糖的砒霜,让孩子受害而不自知。

呵护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

电视剧《安家》,有一对老严夫妇,从农村来到上海,卖了几十年包子,起早贪黑,拼尽全力攒了三百多万。

为了儿子安家,老严夫妇拿出所有的积蓄,给儿子在上海买了房。

当老两口满心欢喜地搬去和儿子住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

儿媳妇看到二老,连句问候都没有,还甩脸子摔门回了屋,儿子连门都没有让父母进,就打发父母先回家。

穷尽一生努力买的房,进不了门,连起码的尊重也没有。

老严儿子的自私和凉薄让人心寒,但这一切与老严夫妇的错误育儿思想不无关系:不给儿子独立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宠溺,甚至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

买房的时候,舍不得让儿子但一点重担,怕儿子压力太大,非要全款买房,受了儿子儿媳的委屈,却不敢表现出一点不高兴,还帮儿子打圆场。

伤心时,用错误的观念宽慰自己:“咱们攒钱不就为了给儿子儿媳用。”

面对如此不孝的孩子,不舍得说一句重话,甚至连争辩一句都没有,倾其所有的无私换来的却是毫无底线的自私。

得到的太容易,孩子就不会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给的太多,孩子就不知道生活的不易,也就不会懂得感恩。

作家刘墉说过:孩子不懂珍惜,是因为他变成了笼子里的鸟,天天等着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父母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孩子,想给孩子更多的爱,这本没错。

但是,这种毫无底线和原则的溺爱,往往会把孩子养成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不娇纵不溺爱,才是养孩子的正确之道

养孩子,不只是爱和金钱,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养育智慧:

不仅让孩子健康长大,还能具备在社会生存的能力,不只是关注孩子的智商是否得到提高,还要看孩子的心智是否发育成熟,不仅让孩子衣着光鲜,还要心怀感恩。

如何做到这些,父母试试这样做:

1、家务琐事都参与

蔡少芬曾经在微博上晒出女儿下厨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都热议:原来明星的孩子也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啊。

而对此蔡少芬回应说:对于让孩子做饭的初衷,其实就是想要让孩子了解一些事情一定要自己解决才行。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即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在孩子收获归属感和成就感,成为家里的主人,将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2、错误面前不袒护

坐地铁时,一位小学生突然发现卡里没钱了怎么办?

情急之下,他跟在其他乘客身后“蹭”进了站。父亲得知后,严厉批评了他。

第二天早上,这名小男孩带着钱和保证书,找到了地铁小姐姐承认错误。

不包庇、不袒护,孩子从小建立了规则意识,长大后就不会胡作非为。

3、伸手要钱有底线

《反溺爱》一书里讲到,被宠坏的孩子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这些孩子的父母并非都是有钱人,却在孩子买几千甚至上万的鞋子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父母从小就要和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约束孩子的过渡消费,同时让孩子懂得在想要和需要之间实现平衡,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理性消费,对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恩。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点个在看,父母给孩子的爱,就像75%的消毒酒精,浓度要恰到好处,该放手时放手,该关爱时关爱,太多太少都达不到养育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