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并非等闲之辈
早起翻书,读到一位命运坎坷的女人自述自己的一生。年幼时经历父母叔伯间的短兵相接,后母的刁钻与母亲的愚木使她小小年纪就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灾荒和愚昧侵蚀着村落,政变与文革犹如一片黑暗的染布遮盖了天。
嫁人后,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三年间生育一儿一女,但又因生活窘迫而选择独自一人去大城市打工。之后情节全在意料之中,丈夫出轨,母亲离世,但又为了儿女继续挣钱、存钱、给家里寄钱。终于在她四十六岁时儿女成家但与她并不亲近,自己却因为看护了一位无儿无女的富有老人而得到巨额遗产。本来以为她的时代来了,却在这一刻她变得最无助,最不知所措。为了钱,吃尽了苦,有了钱,却不知为谁花。四十六岁的她站在时光里感叹:“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那种为了生存而付出的艰辛。但是,在物质充沛的生活里,反而会去刻意寻求活着的意义。但像她们那样的人,好像出生后就会身不由己,被迫的顺从天意,在流离与辗转中忙着生存,生活也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停下脚步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仿佛总是止步于马斯洛需求的第一步,在一口枯井里永远为填饱肚子担忧。
当我读到这个坚强的女人,因为走出了窘境而变得脆弱时,心头不禁一颤。其实,很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是得到了什么,反而是在于那些个付出、牺牲和失去。
我用年轻的眼光和伪成熟的心态去琢磨脚下的路。好像人们一路走过风雨,那些“拥有的瞬间”都是琐碎的小点缀,我们心头藏着的“大事件”,往往是那些曾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经历。
它们像一个个包袱,一个个枷锁,改变了我们的心性,成为诱使我们做一切抉择的心头掌舵。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们的空虚,为我们的抉择提供了种种理由。使那些看起来并不合理的做法,变成了有理可述的人生安排。
本来,也应如此,那些生命里必然的遭遇与随之而来的恐慌,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逃避,无法抗拒,更不能敷衍了事。那些疼痛与艰辛,更要用尽全部力气去感受,去摸索,像细细品尝极苦的汤药,在喉咙处扩散到极至,又少不了一遍遍回味它的心酸与苦楚。
在蜜罐里长大的我,如今也渐渐学会了退出生活的圈子,去重新认识与之相处了很久的生活。当褪去了贫瘠与富贵的外表后,生命的本质,原来不能凭借有无意义,或有无用处来衡量。生命的本身就是价值,活着,本来就是一件充满神圣的事。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