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门前江水可掀天(下)——杭州3日(13)

★旅游地点:杭州西湖之六和塔文化公园

沿着六和塔后方的石阶,有一座碑亭,重檐四角攒尖,这是御碑亭,亭内竖立着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碑,这是杭州现存的最完整的清朝乾隆帝手书碑刻。通高4.35米,宽1.5米,碑下有须弥座,两侧线刻双龙戏珠的纹样。

亭柱上有一副对联,落款是杨尚模。这个名字很陌生,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此人在当时很出名的,被称为江淮诗书画三绝。

六和典故是四个与六和塔相关的古代民间传说,以汉白玉、花岗岩等材料创作成的一系列人物雕塑,这些故事大体有“钱王射潮”、“六和镇江”、“鲁达圆寂”、“武松出家”等。原来武松也是在这里出家的?

钱塘江潮水很大,所以现在人们相约观潮,还经常会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潮头高,冲击力量猛。唐朝末年的时候吴越王钱镠治理杭州,对钱江潮也是头疼万分,传说中是潮神所为,他拍板决定射杀潮神。于是如今弓箭手,召集万名精兵,潮神到来时,钱王一声令下“放箭”,当先就发出一箭。手下的兵将不甘落后,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竟真的把潮头给逼退了。再射一两轮,潮头很憋屈地向西南方向逃走了。所以,六和塔前面的江水弯曲向前流去,就像一个“之”字,因此这钱江的这一段,又被称为“之江”。自此河堤筑成,人们为纪念钱王,就把江堤叫做钱塘,钱江之名由此而来。

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水浒传》里十分出彩的人物,他们在寺中僧房里睡到半夜的时候,听得江上潮声如雷,鲁智深还以为是战鼓被擂响了,立马进入战斗状态。僧人们告知实情,鲁智深才知道“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潮信,大彻大悟,竟然就在寺内圆寂了。一朝得佛便圆寂,可见鲁智深真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至于武松自此在六和寺出家,不过武松一直活到了八十岁,得以善终。在古代,八十岁可算是真正的长寿了。

六和钟声是一座小亭子,悬挂的铜钟依照明代的款式,高2.25米,重2.3吨,钟体的铭文是浙江博物馆名誉馆毛昭晰撰文并书写的。我十年前曾经游过六和塔,那时候似乎没有看到这座小亭。可能是后来造的,也可能是当时游览的时候错过了。

智昙大师的雕像在六和碑亭的西侧,这位南宋高僧是开化寺的主持,北宋宣和年间六和塔毁于方腊的兵火,南宋的时候为治理水患,高宗欲重修六和塔,智昙大师自荐担当六和塔修建的重任。此后靠化缘筹资耗时十余年,才建成此塔。要说高宗也忒小气了点,既然是治理水患的,由国家财政承担这笔费用也无可厚非吧?

六和塔附近也有泉水资源,在南宋的时候就有广济泉、喷月泉、持正泉、广福院灵泉等等,虽然比不上虎跑的规模,也算得上是一个泉群了。

还有六和泉,就是原来的喷月泉。与虎跑同出一源,水质优良,泉池呈半月型,倒是与月轮山遥相呼应了。

金鱼苑养的是金鱼,我觉得可能在以前是放生池,不过专门放生金鱼、红鲫鱼吧?据说六和塔是金鱼的发祥地,后来苏东坡曾经在六和塔见到了“金鲫不食投饵”的奇特景象,好像这里的金鱼很有骨气啊!金鱼池、涌泉、赏鱼亭和金鱼文化摩崖石刻,显示杭州的金鱼文化确实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繁荣时候。

秀江亭与六和塔同龄,初建于北宋,临江俯瞩,风光壮美。没错,虽然这里还是隶属于西湖风景区,但六和塔景区却不是秀丽妩媚。大约是因为宽阔的钱江和高大的六和塔,所以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壮美。

这座亭子的复建年代应该不久,八柱单檐攒尖顶。原来的亭子,估计也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给毁了。亭内有碑,这块碑也是当代作品。

在六和塔后面的山坡上,建有中华古塔博览苑,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建成的。占地100余亩,汇集了中国近100座古塔的缩形。能够让人一眼认出来的塔不多,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塔很少了。

自驾游:杭州西湖之六和塔

10月初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