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班德舞曲 | 翩然而起的巴赫

English Suite No. 2 in A Minor, BWV 807: IV. Sarabande - 4a. Les agréments de la même SarabandeBenjamin Alard - J.S. Bach: Complete Keyboard Edition, Vol. 3

文 | 莫敏妮

如果我信仰一个神的话

我只会信一个懂得如何跳舞的神

尼采从他的哲学与艺术角度发表这样的看法。音乐和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同种的一对美丽姊妹花,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有对比性质的成对舞曲,比如帕凡舞曲与加亚尔德舞曲,帕凡是庄严缓慢的2拍子舞曲,加亚尔德是活泼快速的3拍子舞曲。后来又陆续出现了与此相似的成对舞曲,比如阿勒曼德与库朗特,两者在速度、节拍和性格上也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经过意大利王室以及法国路易十四等宫廷社交文化浸润,舞池上王公贵族蹁跹若蝶,秀裾轻扬,舞曲多了风雅灵动与尊贵奢华。

▲ 巴赫“萨拉班德”——第二大提琴组曲(马友友)

巴洛克时期,音乐从神坛圣殿走向世俗人间,舞曲得到辉煌的发展。在巴赫重要的宗教作品中,有着诸多舞曲的踪影,由此充满了鲜活的元素。此时的舞曲种类多样,律动优雅,一道道靓丽的舞曲风景线装扮着巴洛克音乐“时装秀”。正如浪漫歌曲反复吟唱到芜荽、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这四种香草那样,巴洛克舞曲频频出现的是哪些?阿勒曼德带着日耳曼风格端庄走来,中庸稳重而带历史感;库朗特小骏马动感奔腾,绽放着生命的活力;有着细碎的优雅,小步舞曲简单深刻……这里,先看看煽情的萨拉班德,这种舞曲相对缓慢,有着怀念与纪念的意味,高贵中透露出丝丝缠绵,苍凉中潜藏着无尽秘密,与她的西班牙姊妹“恰空”相比,少了刚烈,多了一份温婉柔美与深情。这个时期,萨拉班德跟其他舞曲一样,已经脱离舞池,成为纯粹的器乐艺术,如果仔细聆听,它实际上成了巴赫舞蹈组曲中最美的篇章之一,神秘而遥远,深情而顾盼,带着某些隐秘零落的回忆而伤感,却又风姿绰约,甘之如饴。

Sarabande (萨拉班德舞曲)Eduardo Fernández - J. S. Bach 4 Suites For Lute

萨拉班德的起源非常古老,最早的“sarabande”这个词是1539年中美洲巴拿马的一位诗人,在他的诗集中使用过。据传萨拉班德源于波斯,本是一位波斯舞姬的名字,说到这里,我们从名字探究一下,大家是否会对萨拉班德(Sarabande)与舍赫拉查达(Scheherazade)的读音有某种相似的联想?名字开头与结尾发音是一样的,相信这种传说也不是无稽之谈。《一千零一夜》的奇幻故事集是我们童年印象中最深的记忆,里面会讲故事的美丽王后叫Scheherazade,里姆斯基由此编制了绚丽的东方色彩音乐,代表王后的小提琴明媚而柔情流转。在人们心目中,波斯舞姬身上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性感律动、精美华丽的异域风情。萨拉班德舞姬,自然少不了舞姿婀娜、眼神顾盼、香艳情色,倾城之魅足以让人过目难忘。自然的,十六世纪初这种舞蹈跟随商人和水手飘洋过海来到拉美地区,来到西班牙。那时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位列欧洲强国,一片赤色烈焰的土地,到处纵情歌舞,萨拉班德适逢其时,1580年到1610年30年间,萨拉班德成为西班牙最受欢迎的舞蹈,尽管那时的萨拉班德有色情动作,一度曾遭到禁演。这种舞蹈喧闹而时尚,奔放而狂野,通常由吉他、响板以及其他打击乐器伴奏,而且往往带有伴唱。十六世纪末逐渐扩大传播范围,在西欧多国演变为缓慢庄重的舞曲,甚至成为舞蹈里最高贵的一种,常见于贵族社会的舞剧中。回头看,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萨拉班德不管是由于妖娆的胡旋而“色情”或者由于精致撩人 而“情色”,抑或后来的庄重静穆而“高贵”,皆是有着自身不可低估的魅力,在为生存与发展作出某些变动后,摆脱宗教与政治的封锁而凤凰重生。

Lute Suite in E Minor, BWV 996: IV. SarabandeChristoph Sietzen - Lute Suite in E Minor, BWV 996: IV. Sarabande

巴洛克时期组曲有一定的固定形式,按照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顺序排列,但也灵活不僵化,穿插其他内容,比如小步舞曲、加沃特等,但无论怎么变,阿勒曼德和萨拉班德一定有,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的作曲家作品。速度遵循标准为中速-快速-慢速-极快速,以此调动听众情绪,这样使得萨拉班德占据重要的有利位置,差不多是黄金分割点走向出彩的乐曲最高潮。萨拉班德结构为二部曲式,也就是两段体结构,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时值较长而突出,使得不停留在某一拍上而是不断倾向性地前进,同时节奏重拍的打乱对应了特有的舞蹈性特征,正是这种舞蹈性的动感节奏使作品在全曲缓慢优雅的感情基调上进行,毫无违和疏离感。

▲ 巴赫“萨拉班德”—— BWV 1004(茱莉亚-费舍尔)

在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中,我是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结构概念之后,从第二组曲中纯净倾诉的萨拉班德舞曲入手,再到辉煌的“恰空”,反复聆听与比较,也就是从巴赫最晶莹的编目开始。“D小调第二组曲”(BWV 1004)中的这首萨拉班德,曲风抒情自由,短短几分钟,此中可见巴赫大海般的深情。男演奏家的演奏先不提,留待“恰空”再谈,先说女演奏家的演绎,别有一番风情与神韵。美国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专注于按部就班,心中情愫在身姿的大幅度投入之下跃然琴上,视频结束 ,琴声悄然离去,不经意看到她身后的窗外绿树枝条,也随着音乐的余韵而摆动,这一听,这一瞥,惊喜也呵!德国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的萨拉班德,庄重矜持之中亦有其句法、音色、感情等独特个性处理,她的演奏多了顾盼之意,有了一种温婉柔美于其中。青少年时代,费舍尔认为自己的音乐灵感大部分来自于格伦·古尔德、叶甫盖尼·基辛和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她甚至觉得没有机会嫁给古尔德这样的音乐天才而遗憾。哎,说到这里,感叹费舍尔宛若邻居女孩,纯真可爱,不要笑这样趣稚的念头,这种情愫相信不少见,我们唐代无名氏就发出幽幽的怨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费舍尔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心底迷恋哪个大哥哥,或者爱慕某个小男神而已。只是格伦·古尔德已在费舍尔出生的一年前离世,那些最动人的爱情没法期遇,更不用说“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的深刻缠绵了,然而我们能感受到费舍尔优雅细腻的演绎,或许真的受到古尔德弹奏巴赫作品的某些启示。

III. SarabandeGlenn Gould - Bach - Gould

男孩子怎样才显得儒雅,更帅?曾听老一辈的音乐人说,家里如果有男孩子的,如果喜欢音乐,那么让他去学大提琴吧。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让世间的大提琴手都忙碌不已。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六首组曲,每一组中的第四首,都是萨拉班德舞曲。萨拉班德在这组曲中被认为是最哀伤的、最悲怆的,甚至是哭泣中也包含着对尘世的无尽热情,有“哀而不伤”之说。那个传奇的罗斯特罗波维奇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际,他匆忙赶来,在残墙颓垣与纷扬飞灰中演奏了几小时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被摄影师意外发现,当做至宝般拍摄下来。一墙之隔,血肉相连,多少往事不堪回首!“我无法忘怀所有想要翻越这堵墙而丧生的人们,当我拉起萨拉班德,人群里有位年轻人哭了。”以喑哑而枯索的大提琴音色与表达,将黑暗、缓慢与深沉凝结为一片严谨、冷静与理智热忱,真不是涉世未深、没什么经历的人心理能承受的,这种隽永和凝练的品质使人深深思考,继而最难将息,最难遣怀。

罗斯特罗波维奇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Sarabande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我们经常看到演奏家会在古城废墟前演奏巴赫音乐,比如奇琴伊察,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古玛雅城市遗址,the piano guys乐团在此演奏萨拉班德;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被大肆破坏古迹,精美而古老的建筑毁于一旦,曾经美丽的土地上人们无处安身,遍布苍凉、恐惧与仇恨。后来,俄罗斯演奏家们在古城露天竞技场奏响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中的恰空,伤痛里的坚韧,悲伤中的刚强,用音乐向重见天日的古城致敬。萨拉班德与恰空,这一对来自西班牙的姊妹花深具纪念意义,她们是人类精神的慰籍。可见,文化与艺术的永恒动力与文学基本母题追寻的都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

III. SarabandeHilary Hahn - Hilary Hahn - The Complete Sony Recordings

Cello Suite No. 5 In C minor: SarabandeOrchestre des Concerts Lamoureux;Pablo Casals;Bezalaire;Maréchal - Pablo Casals Live In Paris 1956 At the Grand Amphithéâtre de la Sorbonne (Fauré, Casal, Bach)

美的音乐,很多时候是藏在缓慢的乐章里,壮阔与荒凉、激越与落寞,抚今追昔往日的邂逅相遇,涌动着无尽的深情与眷恋。

正如尼采所悟:

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

对演奏与聆听缓慢的萨拉班德而言,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这种带切分音的沉缓音乐章原先就表示某种不寻常的事件信息,而巴赫将它的高贵与典雅发挥到极致,在他创作的舞曲中,萨拉班德数量尤其多,流传下来39首多为独奏乐曲组曲中的杰作,这些萨拉班德大部分是由主调织体构成,旋律很美,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跃然于低、中、高各声部,充分展示巴洛克线条的温婉柔和与西班牙音乐的动感节奏。

从萨拉班德环顾众多巴洛克组曲中的舞曲,它们多姿多彩地概括了宫廷与世俗文化生活各层面,充分显示了古组曲的魅力。

▲ 巴赫“萨拉班德”——第二帕悌塔 BWV1004(珍妮·杨森)

(0)

相关推荐